【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可移动桥式车辆通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临时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可移动桥式车辆通行系统。
技术介绍
桥梁施工指桥头引道及导流建筑物的施工。桥头引道的河滩路堤部分应使用透水性强的土质填筑,并用砌石护坡以防冲刷。导流建筑物多在枯水季节,按照设计用柴排、石笼、砌石或混凝土等就地建造。桥梁施工一般都会在施工环境内布置隔离墙,导致施工的桥梁无法正常使用,因此,在桥梁施工前,需要在原桥梁的附近架设临时车辆通行系统,方便附近的车辆与行人通过。但是目前市场的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可移动桥式车辆通行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a.传统的可移动桥式车辆通行系统采用一体成型的钢结构板材作为车辆通行的临时路面,该方法搭建的通行系统虽然牢固,但是钢结构板材体积较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型器械参与,导致整个通行系统搭建较为繁琐,且适用性弱,无法根据实际河道的宽度进行不同桥梁的搭建;b.传统的可移动桥式车辆通行系统在组装完成后,形成的行驶路面不工整,导致车辆在其行驶时稳定性差、行人行走舒适性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可移动桥式车辆通行系统,包括承托船体(1)、定位底板(2)、通行管(3)、防护侧板(4)、防护杆(5)、变形机构(6)、V型板(7)、第一连接组件(8)和第二连接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船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定位底板(2),定位底板(2)的顶部等间距安装有通行管(3),通行管(3)的内部安装有变形机构(6),相邻两所述通行管(3)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组件(8)和第二连接组件(9)连接固定,承托船体(1)的顶部且位于定位底板(2)的两侧位置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侧板(4),防护侧板(4)的顶部安装有防护杆(5),最外侧两所述承托船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可移动桥式车辆通行系统,包括承托船体(1)、定位底板(2)、通行管(3)、防护侧板(4)、防护杆(5)、变形机构(6)、V型板(7)、第一连接组件(8)和第二连接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船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定位底板(2),定位底板(2)的顶部等间距安装有通行管(3),通行管(3)的内部安装有变形机构(6),相邻两所述通行管(3)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组件(8)和第二连接组件(9)连接固定,承托船体(1)的顶部且位于定位底板(2)的两侧位置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防护侧板(4),防护侧板(4)的顶部安装有防护杆(5),最外侧两所述承托船体(1)的顶部拐角处通过螺栓安装有V型板(7);
所述定位底板(2)的顶部等间距开设有用于放置通行管(3)的半圆槽(21),每个所述半圆槽(21)内壁均焊接有限位挡板(24),同一所述承托船体(1)两个所述定位底板(2)之间焊接有矩形板(22),矩形板(22)的上端面等间距开设有定位槽(23);
所述通行管(3)的两端端面均开设有矩形槽(31),每个所述矩形槽(31)的内壁均开设有螺纹槽,通行管(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变形机构(6)的放置槽(33),通行管(3)的外壁对称开设有旋转槽(32),旋转槽(32)的顶部开设有半圆槽(30),半圆槽(30)的内部通过第一轴杆安装有第一齿轮(38),半圆槽(30)的内部且位于第一齿轮(38)的下方通过第二轴杆安装有第二齿轮(39),且第一齿轮(38)与第二齿轮(39)之间相互啮合,第二轴杆的一端贯穿于半圆槽(30)与放置槽(33)内部安装的变形机构(6)连接,旋转槽(32)的外壁套接有内齿槽旋转圆环(34),且内齿槽旋转圆环(34)与第一齿轮(38)啮合连接,内齿槽旋转圆环(34)的外壁一侧焊接有弧形承托板(35),每个所述弧形承托板(35)的内部均开设有矩形孔(36),通行管(3)的底部对称焊接有矩形限位块(37);
所述第一连接组件(8)包括第一连接板(81)、第一矩形插块(82)、矩形插槽(83)和连接通孔(84),第一连接板(81)的侧壁对称焊接有第一矩形插块(82),两个所述第一矩形插块(82)插接于同一侧两相邻所述通行管(3)端面的矩形槽(31)内,第一连接板(81)的另一侧壁开设有矩形插槽(83),其中一所述第一矩形插块(82)内部开设有连接通孔(84),且连接通孔(84)贯穿于第一连接板(81);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9)包括第二连接板(91)、第二矩形插块(92)、圆形通孔(93)、定位螺栓(94)和限位槽(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斌,陶刚亮,瞿东亮,李承超,鲁润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鼎盛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