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所述构造包括H型抗滑桩,H型抗滑桩包括两侧竖直的抗滑桩、桩顶之间水平的横梁以及横梁顶部一侧竖直的拦石墙;横梁上方纵向铺设基础板,基础板底部与横梁之间设置有隔震支座,基础板侧面与拦石墙之间连接有横向的防屈曲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高陡边坡的加固,对落石的拦截,减小地震及列车动荷载的影响,并可对路基本体结构运营后水平及垂直方向进行微调,从而提高其性价比并大大降低后期的运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路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
技术介绍
我国西南地区为多山地带,该区域内地势陡峭,地质结构复杂,地震烈度高,滑坡、岩堆、危岩落石等不良地质发育。随着我国铁路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受地形地质及综合选线等条件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线路不可避免地需要穿越这些区域。在相关线路设计的过程中需综合考虑高陡边坡加固、危岩落石防护以及相关结构物的抗震加固设计,以确保线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现有设计过程中,高陡边坡加固采用抗滑桩,是一种借助桩与周围岩土体的共同作用,将滑坡推力传递到稳定地层的抗滑结构,根据坡体地形及地质条件,其布置在坡体上部或下部;危岩落石的防护措施常采用被动防护及主动防护两类,其中拦石墙使用较为广泛,其设计是根据落石最大冲击能对拦石墙高度、厚度及基础埋深进行设计,通常布置在线路靠边坡一侧;路基本体则根据线路设计高程采用路堤或路堑形式进行构筑。在高烈度地震区,三种结构物(抗滑桩,拦石墙及路基本体)各需进行抗震加固设计,若能将高陡边坡坡体加固、危岩落石防护及路基本体三者结合起来,构成单一的构造物,则可大大提高其性价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可以实现对高陡边坡的加固,对落石的拦截,减小地震及列车动荷载的影响,并可对路基本体结构运营后水平及垂直方向进行微调,从而提高其性价比并大大降低后期的运行维修成本。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包括H型抗滑桩,H型抗滑桩包括两侧竖直的抗滑桩、桩顶之间水平的横梁以及横梁顶部一侧竖直的拦石墙;横梁上方纵向铺设基础板,基础板底部与横梁之间设置有隔震支座,基础板侧面与拦石墙之间连接有横向的防屈曲支撑。所述抗滑桩纵向呈两列布置,底部深入基岩内;横向对应的两座抗滑桩桩顶之间搭设一道横梁,横梁靠近边坡的一侧顶部设置纵向的拦石墙。抗滑桩内的竖向主筋向上深入横梁,拦石墙内的竖向主筋向下深入横梁,形成刚性连接。横梁两端顶部各设置一处隔震支座,基础板铺设在隔震支座上方。基础板上设置有横向伸缩缝和纵向伸缩缝。基础板上横向伸缩缝对应横梁设置,纵向伸缩缝对应中线设置。基础板上方铺设轨道板和钢轨。基础板底部与横梁之间还设置有横向的滑槽,位于两侧隔震支座之间。滑槽包括滑轨和滑块,滑轨横向设置在横梁顶面,内槽横截面呈倒T形,滑块设置在基础板底面,位于滑轨内,横截面呈倒T形。滑轨内槽底部设置有滚珠。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抗滑桩加固高陡边坡,增强高陡边坡稳定性;2)利用H型抗滑桩作为拦石墙的基础,用于拦截线路运营过程中或地震时边坡上部产生的落石;3)通过防屈曲支撑减小地震时对上部路基本体的影响,通过高度可调隔震橡胶支座减小列车动荷载对H型抗滑桩的影响,并实现在运营中对路基本体结构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微调。其中防屈曲支撑可克服普通支撑拉压承载力差异显著的缺陷,又具有金属阻尼器的耗能能力,是支持构件与耗能阻尼器的完美结合;高度可调隔震橡胶支座可对基础板高度进行微调。4)滑槽设置用于允许基础板与横梁在地震中产生相对位移,减小地震作用对上部路基本体的影响。因此,该结构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刚度大和抗震性能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构造的横断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构造的纵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构造的伸缩缝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构造的滑槽示意图;附图标记:1、抗滑桩;2、横梁;3、拦石墙;4、隔震支座;5、防屈曲支撑;6、基础板;7、轨道板;8、钢轨;9、基岩;10、边坡;11、横向伸缩缝;12、纵向伸缩缝;13、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所述构造包括H型抗滑桩,H型抗滑桩包括两侧竖直的抗滑桩1、桩顶之间水平的横梁2以及横梁2顶部一侧竖直的拦石墙3;横梁2上方纵向铺设基础板6,基础板6上方铺设轨道板7和钢轨8。基础板6底部与横梁2之间设置有隔震支座4,基础板6侧面与拦石墙3之间连接有横向的防屈曲支撑5。所述抗滑桩1纵向呈两列布置,底部深入基岩9内;横向对应的两座抗滑桩1桩顶之间搭设一道横梁2,横梁2靠近边坡10的一侧顶部设置纵向的拦石墙3。横梁2、抗滑桩1、拦石墙3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抗滑桩1内的竖向主筋向上深入横梁2,拦石墙3内的竖向主筋向下深入横梁2,形成刚性连接。横梁2及拦石墙3与抗滑桩1刚性连接处应设置钢筋网、抗剪弯筋和加密箍筋等抗冲切措施。钻孔抗滑桩1施工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时,对桩头进行处理以确保桩头质量。横梁2两端顶部各设置一处隔震支座4,基础板6铺设在隔震支座4上方。基础板6上设置有横向伸缩缝11和纵向伸缩缝12。基础板6上横向伸缩缝11对应横梁2设置,纵向伸缩缝12对应中线设置。基础板6底部与横梁2之间还设置有横向的滑槽13,位于两侧隔震支座4之间。滑槽13包括滑轨和滑块,滑轨横向设置在横梁2顶面,内槽横截面呈倒T形,滑块设置在基础板6底面,位于滑轨内,横截面呈倒T形。滑轨内槽底部设置有滚珠。隔震支座4、防屈曲支撑5和滑槽13组成本专利技术的减震隔震系统。隔震支座4为高度可调隔震橡胶支座,响应竖向位移;防屈曲支撑5和滑槽13响应横向位移。基础板6上的线路可分为单线式、双线式和多线式,当采用双线式和多线式时应当设置承载板间横向伸缩缝12(1cm)和承载板间纵向伸缩缝11(2cm)。本专利技术利用H型抗滑桩加固高陡边坡,增加其稳定性;基于H型抗滑桩构筑拦石墙3以拦截落石,并利用减震隔震系统增强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该结构形式可满足线路在高地震烈度、高陡边坡地区的运营需求,将高度边坡坡体加固、危岩落石防护及路基本体三者结合在一起,可大大提高其性价比。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专利技术说明书而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其特征在于:/n所述构造包括H型抗滑桩,H型抗滑桩包括两侧竖直的抗滑桩(1)、桩顶之间水平的横梁(2)以及横梁(2)顶部一侧竖直的拦石墙(3);/n横梁(2)上方纵向铺设基础板(6),基础板(6)底部与横梁(2)之间设置有隔震支座(4),基础板(6)侧面与拦石墙(3)之间连接有横向的防屈曲支撑(5)。/n
【技术特征摘要】
1.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造包括H型抗滑桩,H型抗滑桩包括两侧竖直的抗滑桩(1)、桩顶之间水平的横梁(2)以及横梁(2)顶部一侧竖直的拦石墙(3);
横梁(2)上方纵向铺设基础板(6),基础板(6)底部与横梁(2)之间设置有隔震支座(4),基础板(6)侧面与拦石墙(3)之间连接有横向的防屈曲支撑(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滑桩(1)纵向呈两列布置,底部深入基岩(9)内;
横向对应的两座抗滑桩(1)桩顶之间搭设一道横梁(2),横梁(2)靠近边坡(10)的一侧顶部设置纵向的拦石墙(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其特征在于:
抗滑桩(1)内的竖向主筋向上深入横梁(2),拦石墙(3)内的竖向主筋向下深入横梁(2),形成刚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H型抗滑桩-桩板结构路基构造,其特征在于:
横梁(2)两端顶部各设置一处隔震支座(4),基础板(6)铺设在隔震支座(4)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山,李肖伦,蒋关鲁,邵珠杰,田士军,袁胜洋,于基宁,何梓雷,候彦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