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电钻,包括主壳体、安装于主壳体内的电机组件、连接于电机组件的减速机构、由减速机构驱动的输出轴及套设于减速机构外侧的调节套,减速机构包括位于调节套和输出轴之间的减速箱壳体及安装于减速箱壳体和输出轴之间的第一轴承,电机组件驱动减速机构以带动输出轴运动;调节套包括自端部径向朝向输出轴凸伸的止挡部,止挡部延伸至第一轴承端部,第一轴承抵靠于止挡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调节套的端部设置止挡部,当输出轴受到往前的拉力时,第一轴承抵靠在止挡部上,使得输出轴向前的移动被限制,有效防止现有技术中因为弹性挡圈失效,而导致的输出轴被拉脱出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电钻[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电钻,特别涉及一种装修、建筑等场合所使用的手电钻。[
技术介绍
]手电钻是一类由电机驱动输出轴进行传动的电动工具,广泛运用于建筑、装修、家具等行业,并用于在物件上开孔或洞穿物体。现有技术中,输出轴需要进行前后位移的限制,向后位移的限制是当输出轴受到往后的推力时,安装在输出轴外周的前轴承抵靠在齿轮箱壳体的凸起上,来进行限位;向前位移的限制是当输出轴受到往前的拉力时,安装在输出轴外周的弹性挡圈和垫片抵靠在后轴承上,后轴承再抵靠在齿轮箱壳体的凸起上,以进行限位,并且齿轮箱壳体是固定安装在机壳上的。但是在上述结构中,输出轴上的弹性挡圈为安置在输出轴的凹槽内,如果凹槽没有加工到位,或者弹性挡圈没有装配到位,或者弹性挡圈在工作中失效,都会导致输出轴向前位移的限制失效,使得手电钻工作时,输出轴被拉脱出来,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手电钻,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固的手电钻。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电钻,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电机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减速机构、由所述减速机构驱动的输出轴及套设于所述减速机构外侧的调节套,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调节套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减速箱壳体及安装于所述减速箱壳体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第一轴承,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减速机构以带动所述输出轴运动;所述调节套包括自端部径向朝向所述输出轴凸伸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轴承端部,所述第一轴承抵靠于所述止挡部。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止挡部包括自端部朝向所述第一轴承凸伸的突起部,所述第一轴承抵靠于该突起部。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减速箱壳体包括自内侧面朝向所述输出轴凸伸的限位部,所述第一轴承抵靠于该限位部。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减速箱壳体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两侧,所述第二轴承抵靠于所述限位部。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输出轴包括自外周面径向向内凹陷的凹槽、容置于所述凹槽内的挡圈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和所述挡圈之间的垫片,所述挡圈和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输出轴的外周,所述第二轴承抵靠于所述垫片。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输出轴还包括自外周面径向向外凸伸的凸起,所述第一轴承抵靠于所述凸起。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轴。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调节套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前侧,所述减速箱壳体收容于所述主壳体和所述调节套内,且所述减速箱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壳体,所述调节套轴向固定于所述主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调节套的端部设置所述止挡部,当所述输出轴受到往前的拉力时,所述第一轴承抵靠在所述止挡部上,使得所述输出轴向前的移动被限制,有效防止现有技术中因为弹性挡圈失效,而导致的输出轴被拉脱出来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电钻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手电钻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手电钻中圈A的放大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00、手电钻1、主壳体2、握持部3、电机组件4、减速机构41、减速箱壳体411、限位部42、第一轴承43、第二轴承44、行星齿轮传动结构5、输出轴51、凹槽52、挡圈53、垫片54、凸起6、调节套61、止挡部611、突起部7、钻夹头8、电池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手电钻100,该手电钻100包括主壳体1、自主壳体1下侧向下凸伸的握持部2、安装于主壳体1内的电机组件3、连接于电机组件3的减速机构4、由减速机构4驱动的输出轴5、套设于减速机构4外侧的调节套6、套设于输出轴5外侧的钻夹头7及插接于握持部2下端部的电池组8。调节套6设置于主壳体1的前侧,钻夹头7设置于调节套6的前侧,调节套6轴向固定于主壳体1并可相对于主壳体1旋转。电池组8为电机组件3提供能量,电机组件3经由减速机构4减速并带动输出轴5转动,输出轴5连接工作头部,以在工件上开孔或洞穿工件。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上述减速机构4包括连接于电机组件3的行星齿轮传动结构44、容置该行星齿轮传动结构44的减速箱壳体41及安装于减速箱壳体41和输出轴5之间的第一轴承42和第二轴承43,减速箱壳体41包括延伸至调节套6和输出轴5之间的延伸部分,减速箱壳体41收容于主壳体1和调节套6内,并且减速箱壳体41固定连接于主壳体1,第一轴承42和第二轴承43位于减速箱壳体41的延伸部分和输出轴5之间,以对输出轴5进行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42固定连接于输出轴5。请参阅图3所示,上述减速箱壳体41包括自内侧面朝向输出轴5凸伸的限位部411,第二轴承43和第一轴承42位于限位部411的两侧,且第一轴承42抵靠于限位部411的右侧,第二轴承43抵靠于限位部411的左侧。当输出轴5受到往后的推力时,第一轴承42抵靠在减速箱壳体41的限位部上,并由于输出轴5和第一轴承42为固定连接,使得输出轴5向后的移动被限制。进一步的,输出轴5包括自外周面径向向外凸伸的凸起54,该凸起54抵靠于第一轴承42,使得受到往后的推力时,输出轴5和第一轴承42的配合更稳定。请再参阅图3所示,上述调节套6包括自端部径向朝向输出轴5凸伸的止挡部61,该止挡部61位于减速箱壳体41的前侧并延伸至第一轴承42的端部,第一轴承42抵靠于止挡部61。当输出轴5受到往前的拉力时,第一轴承42抵靠在该止挡部61上,并由于输出轴5和第一轴承42为固定连接,使得输出轴5向前的移动被限制。本实施方式结构巧妙,能有效防止现有技术中因为弹性挡圈失效,而导致的输出轴被拉脱出来的问题。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止挡部61的接触强度,止挡部61包括自端部朝向第一轴承42凸伸的突起部611,第一轴承42抵靠于该突起部6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输出轴5包括自外周面径向向内凹陷的凹槽51、容置于凹槽51内的挡圈52及设置于第二轴承43和挡圈52之间的垫片53,挡圈52和垫片53套设于输出轴5的外周,垫片53抵靠于第二轴承43。当输出轴5受到往前的拉力时,挡圈52和垫片53抵靠在第二轴承43,第二轴承43抵靠在限位部411上,从而与止挡部61形成“双保险”,共同限制输出轴5向前的位移。本技术通过在调节套6的端部设置止挡部61,当输出轴5受到往前的拉力时,第一轴承42抵靠在止挡部61上,使得输出轴5向前的移动被限制,有效防止现有技术中因为弹性挡圈失效,而导致的输出轴被拉脱出来的问题。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技术的手电钻还有其他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电钻,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电机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减速机构、由所述减速机构驱动的输出轴及套设于所述减速机构外侧的调节套,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调节套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减速箱壳体及安装于所述减速箱壳体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第一轴承,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减速机构以带动所述输出轴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包括自端部径向朝向所述输出轴凸伸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轴承端部,所述第一轴承抵靠于所述止挡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电钻,包括主壳体、安装于所述主壳体内的电机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减速机构、由所述减速机构驱动的输出轴及套设于所述减速机构外侧的调节套,所述减速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调节套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减速箱壳体及安装于所述减速箱壳体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第一轴承,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减速机构以带动所述输出轴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包括自端部径向朝向所述输出轴凸伸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轴承端部,所述第一轴承抵靠于所述止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包括自端部朝向所述第一轴承凸伸的突起部,所述第一轴承抵靠于该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壳体包括自内侧面朝向所述输出轴凸伸的限位部,所述第一轴承抵靠于该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安装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席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