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527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抗氧剂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添加剂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润滑油、工程塑料等行业的抗氧剂,尤其涉及一种抗氧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氧化反应无处不在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润滑油氧化、塑料氧化、手套氧化、电线氧化,金属氧化等,这些氧化反应的发生,导致产品发生变质,缩短其寿命,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开发这些产品时,往往需要添加抗氧剂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无论在哪个领域,抗氧化反应机理可以分为三种:自由基清除、氢过氧化物分解和抗氧协合。由此可以将抗氧剂分为:酚类/胺类抗氧剂、氨基甲酸酯类抗氧剂、不含有硫磷的钼酸酯类抗氧剂。但是市场常用的抗氧剂适用范围较窄,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同时具有优异抗氧效果的抗氧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氧剂,为以下结构的化合物:式中,m=0~100,n=0~100,m、n不同时为零;R1为C1~C15的烷烃;R2为其中R4为氢或C1~C4的烷烃,R4为优选C1~C2的烷烃;R3为其中,R4为氢或C1~C4的烷烃,r为1~20任意整数;其中R4优选C1~C2的烷烃,r为1~10的任意整数。R为或其组合;其中,R5为氢或C1~C20的烷烃;X为S或O;R6、R7、R8为氢或C1~C5的烷烃。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氧剂中,优选R1选自C1~C10的烷烃。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氧剂中,优选R2为苯并三氮唑或其衍生物其中R4选自C1~C2的烷烃。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氧剂中,优选R3为苯并三氮唑或其衍生物其中R4选自C1~C2的烷烃,r为1~10的任意整数。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氧剂中,优选R5选自氢或C1~C5的烷烃。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氧剂中,优选R选自一种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原料:氯代环氧烷烃40~50份、催化剂、C1~C15的烷基醇类化合物、苯并三氮唑或其衍生物40~50份、异氰酸酯类化合物40~50份;稀释剂0.5~3份;B、向有惰性气体保护的干燥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加入量为制得产物的20~100ppm(质量比),再加入引发剂C1~C15的烷基醇类化合物、氯代环氧烷烃,其中引发剂与该氯代环氧烷烃的摩尔比为(0.1:1)~(1:5),将反应釜加热至30~100℃,保持压力小于1.5MPa,待温度开始上升,压力开始下降时,采用两种氯代环氧烷烃时,将另一种氯代环氧烷烃以0.5~3mL/分钟的速率连续加入到反应釜中,继续老化1~3小时,停止加热并使反应釜降至室温,过滤,得到聚醚;C、将带有聚醚的反应容器升温至50~80℃,向该容器中慢慢加入苯并三氮唑或其衍生物,升温并保持反应温度在100~120℃,反应1~12小时,反应结束得到一末端为羟基、主链含有苯并三氮唑的化合物1。D、将异氰酸酯化合物40~50份溶解于0.5~3份稀释剂中,保持温度40~50℃,搅拌20~40分钟,制备成溶液1;E、将溶液1滴加到40~50份化合物1中,滴加完后,升温至50~90℃,老化1.5~2小时,得到抗氧剂。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氧剂的制备方法中,优选所述催化剂选择Zn~Co类双金属催化剂或碱性催化剂。进一步地,所述的抗氧剂的制备方法中,优选所述稀释剂由溶剂A:溶剂B以质量比(10~20):(1~5);溶剂A: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溶剂B选自四氢呋喃、呋喃、吡啶、吡嗪、吡咯。本专利技术的抗氧剂由氯代环氧烷烃、苯并三氮唑衍生物、引发剂以及封端试剂等原材料制备而成,是对聚醚进行修饰,使其具有醚键、酰胺键、三唑等基团,这些可以阻止自由基和氢过氧化物的产生,阻止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抗氧剂的性能更优。与润滑油中的传统抗氧剂相比,本专利技术抗氧剂在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具有非常优异的抗氧化性。再者,本专利技术的抗氧剂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兼具良好的清净性和防锈性。另外,由于本专利技术抗氧剂可以吸附在金属表面,阻止了金属发生氧化腐蚀,可以同时作为金属钝化剂或防腐剂使用。本方明抗氧剂制备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易于实现工业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抗氧剂,为以下结构的化合物:式中,m=0~100,n=0~100,m、n不同时为零;R1为C1~C15的烷烃;R1优选C1~C10的烷烃。R2为R3为其中,R4为氢或C1~C4的烷烃,r为1~20任意整数;R为其中,R5为氢或C1~C20的烷烃;R5优选氢或C1~C5的烷烃。X为S或O;R6、R7、R8为氢或C1~C5的烷烃。一种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原料:氯代环氧烷烃40~50份、催化剂、C1~C15的烷基醇类化合物、苯并三氮唑或其衍生物40~50份、异氰酸酯类化合物40~50份;稀释剂0.5~3份,该稀释剂由溶剂A:溶剂B以质量比(10~20):(1~5),溶剂A: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溶剂B选自四氢呋喃、呋喃、吡啶、吡嗪、吡咯;催化剂选择Zn~Co类双金属催化剂或碱性催化剂,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铯、氢氧化钙。上述原料中,氯代环氧烷烃可以选用一种氯代环氧烷烃,也可以选用两种不同的氯代环氧烷烃,二者的加入量及其二者之间的比例,根据具体反应要求、所需要产物、链长等不同具体确定,其中第一种氯代环氧烷与引发剂的用量成比例:引发剂与该氯代环氧烷烃的摩尔比为(0.1:1)~(1:5)。第二种氯代环氧烷烃的用量取决于最终化合物的分子链中m和n的数值,即根据所需要链长,确定第二种氯代环氧烷烃的用量,在此不对二者的比例进行限定。即氯代环氧烷烃的总量假设是一定的,根据化学结构判断每一种氯代环氧烷烃的用量,即每一种氯代环氧烷烃的量最终决定了m、n值,引发剂与总的氯代环氧烷烃的量是成一定比例关系。B、向有惰性气体保护的干燥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催化剂加入量为制得产物的20~100ppm(质量比),再加入引发剂C1~C15的烷基醇类化合物、氯代环氧烷烃,其中引发剂与该氯代环氧烷烃的摩尔比为(0.1:1)~(1:5),将反应釜加热至30~100℃,保持压力小于1.5MPa,待温度开始上升,压力开始下降时,采用两种氯代环氧烷烃时,将另一种氯代环氧烷烃以0.5~3mL/分钟的速率连续加入到反应釜中,继续老化1~3小时,停止加热并使反应釜降至室温,过滤,得到聚醚;C、将带有聚醚的反应容器升温至50~80℃,向该容器中慢慢加入苯并三氮唑或其衍生物,升温并保持反应温度在100~120℃,反应1~12小时,反应结束得到一末端为羟基、主链含有苯并三氮唑的化合物1。D、将异氰酸酯化合物40~50份溶解于0.5~3份稀释剂中,保持温度40~50℃,搅拌20~40分钟,制备成溶液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氧剂,其特征在于,为以下结构的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氧剂,其特征在于,为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式中,m=0~100,n=0~100,m、n不同时为零;
R1为C1~C15的烷烃;
R2为R3为其中,R4为氢或C1~C4的烷烃,r为1~20任意整数;
R为或其组合;其中,R5为氢或C1~C20的烷烃;X为S或O;R6、R7、R8为氢或C1~C5的烷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1选自C1~C10的烷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2为苯并三氮唑或其衍生物其中R4选自C1~C2的烷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3为苯并三氮唑或其衍生物其中R4选自C1~C2的烷烃,r为1~10的任意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5选自氢或C1~C5的烷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选自





7.一种抗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选用原料:氯代环氧烷烃40~50份、催化剂、C1~C15的烷基醇类化合物、苯并三氮唑或其衍生物40~50份、异氰酸酯类化合物40~50份;稀释剂0.5~3份;
B、向有惰性气体保护的干燥反应釜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亮谢颖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