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结晶陶瓷釉水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备原料,原料包括釉原料、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将S1中准备好的釉料加入水进行混合并研磨,形成浆状液体,既得陶瓷釉水,加热混合,将釉料中加入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加入搅拌设备中,然后进行搅拌混合,在混合时对原料进行加热,制备釉料,将混合物和水进行混合调制,得到陶瓷釉水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晶剂中含有钡、钨元素,在煅烧后,使得釉料形成完整的晶花,浮于釉的表面,增加了陶瓷的层次感,其次,也陶瓷增加了硬度、光泽度,使得釉面平滑温润,使用效果好,提高了与釉料的结晶效率,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晶陶瓷釉水
,具体为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结晶釉是在我国古色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晶花釉,其特征是在釉中或釉表面析出各种形状的晶花,这些晶花是利用釉熔体中的成晶物质在过饱和状态下,通过冷却和适当的保温自然生长形成的,产品烧制过程中,由于釉内含有足量的结晶性物质,经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形成析晶,它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源于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结晶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见结晶体,即釉面上或釉中的晶花。在现有的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作技术中,针对陶瓷釉的结晶功能以及硬度不够充分,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主要为陶瓷釉的结晶功能以及硬度不够充分,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备原料,原料包括釉原料、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S2:混合研磨:将S1中准备好的釉料加入水进行混合并研磨,形成浆状液体,既得陶瓷釉水;S3:加热混合,将釉料中加入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加入搅拌设备中,然后进行搅拌混合,在混合时对原料进行加热;S4:制备釉料,将混合物和水进行混合调制,得到陶瓷釉水成品;S5:选取坯体,选取干净的坯体浸泡陶瓷釉水;S6:煅烧,将施好的陶瓷坯体,经高温煅烧,既得到陶瓷釉成品。进一步的:所述S2釉原料氧化硅40-50份、氧化铝1-7份、氧化锌1-7份、碳酸钙2-8份、氧化镁1-2份、石英1-8份、长石2-5份、石灰8-30份添加1500-2000克水进行搅拌研磨,搅拌的时间为25-30分钟,搅拌为浆状液体。进一步的:所述S1中结晶剂原料为钡钨掺杂氧化锌,钡钨掺杂氧化锌添和釉原料的质量比为23%。进一步的:所述S1中改性云母石粉占釉原料质量的10.5%。进一步的,所述S3中在对釉原料、结晶剂原料和改性云母石粉末进行加热混合搅拌时,启动混料搅拌装置,然后根据搅拌的情况,需要进行分批加料,加料的间隔时间2-3分钟,加热温度控制在45-50摄氏度之间。进一步的,所述S4中将S3中的混合物中加入5-10份水进行搅拌调制,以50转的速度调制搅拌,调制时间为20-30分钟,调制成波美浓度,停止搅拌,从而得到陶瓷釉水。进一步的,所述S5中选取干净的陶瓷坯体,陶瓷坯体浸泡在陶瓷釉水表面,浸泡时间为1-2天,然后经高温煅烧。进一步的,所述S6中煅烧分为六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预热,升温至155-180摄氏度之间,用时115分钟,第二阶段:加热,继续升温至250-300摄氏度,用时115分钟,第三阶段:氧化,继续升温至900-1000摄氏度,用时115分钟,第四阶段:重还原,升温至1150-1200摄氏度,用时230-250分钟,第五阶段:轻还原,升温至1250-1290摄氏度,用时130分钟;在1250-1290摄氏度条件下,保温25-35分钟,第六阶段:降温至1050-1080摄氏度,用时25-35分钟,再保温25分钟,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加入结晶剂的设置,结晶剂中含有钡、钨元素,在煅烧后,使得釉料形成完整的晶花,浮于釉的表面,增加了陶瓷的层次感,其次,也陶瓷增加了硬度、光泽度,使得釉面平滑温润,使用效果好,提高了与釉料的结晶效率,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2、通过加料的间隔和加热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之间的设置,加料的时间过短导致釉原料、结晶剂原料和改性云母石粉末不能够充分的混合,进料的时间过长,会随着温度的上升,对釉原料、结晶剂原料和改性云母石粉末产生影响,加热温度在40-45度以下时,结晶剂没有完全与釉原料进行粘合,加热温度超过40-45摄氏度以上时,釉原料的寿命会减少。3、通过釉的加入使得陶瓷增加具有热稳定性,其次可以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其次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的作用,另外,釉料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在使用时,保证了人体的健康,提高了装置的环保安全性。4、通过高温煅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陶瓷坯胎上产生釉泡和针孔的问题,其次防止陶瓷坯胎炸裂,提高陶瓷釉煅烧的成品率,另外在经过三个阶段的煅烧后,使得烧成坯釉完全成为一体,提高了陶瓷釉品的抗张强度和热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装备原料,原料包括釉原料、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釉使得陶瓷增加具有热稳定性,其次可以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其次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结晶剂的加入,提高了与釉料的结晶效率;S2:混合研磨:将S1中准备好的釉料加入水进行混合并研磨,形成浆状液体,既得陶瓷釉水;S3:加热混合,将釉料中加入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加入搅拌设备中,然后进行搅拌混合,在混合时对原料进行加热;S4:制备釉料,将混合物和水进行混合调制,得到陶瓷釉水成品,釉料中不含有毒有害;S5:选取坯体,选取干净的坯体浸泡陶瓷釉水;S6:煅烧,将施好的陶瓷坯体,经高温煅烧,既得到陶瓷釉成品。本专利技术中,S2釉原料氧化硅40-50份、氧化铝1-7份、氧化锌1-7份、碳酸钙2-8份、氧化镁1-2份、石英1-8份、长石2-5份、石灰8-30份添加1500-2000克水进行搅拌研磨,搅拌的时间为25-30分钟,搅拌为浆状液体,S1中结晶剂原料为钡钨掺杂氧化锌,钡钨掺杂氧化锌添和釉原料的质量比为25%,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结晶剂中含有钡、钨元素,在煅烧后,使得釉料形成完整的晶花,其次,为陶瓷增加了硬度、光泽度,釉面平滑温润,使用效果好,S1中改性云母石粉占釉原料质量的11%,其次,改性云母石粉,用来调节釉料的高温粘度与结晶剂的析晶温度,使得釉料的高温流动性好,S3中在对釉原料、结晶剂原料和改性云母石粉末进行加热混合搅拌时,启动混料搅拌装置,然后根据搅拌的情况,需要进行分批加料,加料的间隔时间为1-2分钟,时间过短导致釉原料、结晶剂原料和改性云母石粉末不能够充分的混合,加料的时间过长,会随着温度的上升,对釉原料、结晶剂原料和改性云母石粉末产生影响,加热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之间,加热温度在40-45度以下时,结晶剂没有完全与釉原料进行粘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装备原料,原料包括釉原料、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nS2:混合研磨:将S1中准备好的釉料加入水进行混合并研磨,形成浆状液体,既得陶瓷釉水;/nS3:加热混合,将釉料中加入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加入搅拌设备中,然后进行搅拌混合,在混合时对原料进行加热;/nS4:制备釉料,将混合物和水进行混合调制,得到陶瓷釉水成品;/nS5:选取坯体,选取干净的坯体浸泡陶瓷釉水;/nS6:煅烧,将施好的陶瓷坯体,经高温煅烧,既得到陶瓷釉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装备原料,原料包括釉原料、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
S2:混合研磨:将S1中准备好的釉料加入水进行混合并研磨,形成浆状液体,既得陶瓷釉水;
S3:加热混合,将釉料中加入结晶剂原料、改性云母石粉末加入搅拌设备中,然后进行搅拌混合,在混合时对原料进行加热;
S4:制备釉料,将混合物和水进行混合调制,得到陶瓷釉水成品;
S5:选取坯体,选取干净的坯体浸泡陶瓷釉水;
S6:煅烧,将施好的陶瓷坯体,经高温煅烧,既得到陶瓷釉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釉原料氧化硅40-50份、氧化铝1-7份、氧化锌1-7份、碳酸钙2-8份、氧化镁1-2份、石英1-8份、长石2-5份、石灰8-30份,添加1500-2000克水进行搅拌研磨,搅拌的时间为25-30分钟,搅拌为浆状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结晶剂原料为钡钨掺杂氧化锌,钡钨掺杂氧化锌添和釉原料的质量比为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改性云母石粉占釉原料质量的1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晶斑纹陶瓷釉水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智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县伯乐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