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菌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43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菌沥青混凝土按重量份的原料配比为:沥青5.5~11份、石英砂38~50份、粗骨料95~165份、矿粉3.5~7份、抗菌剂0.015~0.05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人工粗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粗骨料,在节省天然粗骨料的同时,显著提升抗菌剂的受光面积;将抗菌剂分别分散在粗骨料表面、矿粉和沥青中,提高抗菌剂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分散性,保证反应活性位点的暴露数量,达到有效抗菌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抗菌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混凝土是以沥青和骨料等经拌合制作的混合料。沥青混凝土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其表层或空隙中极易积累大量的细菌。细菌的代谢产物对骨料具有侵蚀作用,导致骨料的强度下降,加快沥青与骨料的剥离,降低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目前,为了防止细菌对沥青混凝土结构的侵蚀破坏,现有的解决方式有喷洒杀菌剂、涂覆杀菌涂料和光催化杀菌等。其中,光催化杀菌的效果受纳米光催化材料的性质、与光源的接触面积以及不同材料间复合效果等因素的影响。上述解决方式在实际应用时都存在着问题如下:(1)在沥青混凝土中只采用天然粗骨料,或只在沥青中掺入纳米光催化材料,都阻碍了沥青混凝土中纳米光催化材料与细菌的接触面积或纳米光催化材料受光面积的提升,从而限制了杀菌性能的提升。而且直接掺入在沥青混凝土中的纳米光催化材料,被沥青包裹后难以裸露,导致光催化性能较差。(2)沥青混凝土主要应用于路面和桥面铺装等领域,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下,且经车轮反复碾压。若将杀菌涂料直接涂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按重量份的原料配比包括:沥青5.5~11份、石英砂38~50份、粗骨料95~165份、矿粉3.5~7份、抗菌剂0.015~0.054份;所述抗菌剂由抗菌主料和抗菌辅料组成;所述抗菌主料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石墨相氮化碳、纳米二氧化锆的等质量组合;所述抗菌辅料为纳米六方氮化硼;所述抗菌主料和抗菌辅料的重量比为1:0.15~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按重量份的原料配比包括:沥青5.5~11份、石英砂38~50份、粗骨料95~165份、矿粉3.5~7份、抗菌剂0.015~0.054份;所述抗菌剂由抗菌主料和抗菌辅料组成;所述抗菌主料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石墨相氮化碳、纳米二氧化锆的等质量组合;所述抗菌辅料为纳米六方氮化硼;所述抗菌主料和抗菌辅料的重量比为1:0.1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由天然粗骨料和人工粗骨料混合而成;所述粗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天然粗骨料和人工粗骨料进行筛分,分别得到粒径在(4.75,16mm]和(16,26.5mm]两个区间的天然粗骨料和人工粗骨料;
步骤二:在粒径为(4.75,16mm]的区间,按照天然粗骨料和人工粗骨料1:0.1~0.3的重量比,分别称量天然粗骨料和人工粗骨料,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一区间粗骨料;在粒径为(16,26.5mm]的区间,按照天然粗骨料和人工粗骨料1:0.05~0.25的重量比,分别称量天然粗骨料和人工粗骨料,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区间粗骨料;然后将第一区间粗骨料和第二区间粗骨料投入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粗骨料;所述第一区间粗骨料和第二区间粗骨料按重量份的组成比例为1:0.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粗骨料包括玄武岩碎石;所述人工粗骨料按重量份的原料配比包括:水泥16~25份、偏高岭土0.9~2.5份、石英砂45~75份、玄武岩纤维0.15~0.2份、抗菌剂0.025~0.05份、去离子水8~14.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抗菌主料和抗菌辅料同时加入体积为的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政险卢林张勇王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