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承旺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40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吸附箱,所述壳体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过滤腔和絮凝腔,所述吸附箱通过水管一连通在壳体的底部一侧,在所述过滤腔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在所述絮凝腔的内部设置有分离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过滤组件,采用分级递进的方式对污水中含有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加快污水过滤效率,同时利用升降组件将刮板向上提升,通过电机旋转带动刮板在过滤网的上表面进行圆周运动,进而方便工人定期将过滤网上的固有颗粒从缺口扫落至收集箱内,方便快捷,进而避免固体颗粒堆积在过滤网上造成过滤作业受阻的问题,实用性较强,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医药工业飞速的发展,制药废水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制药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COD值和BOD值高且波动性大,废水的BOD/COD值差异较大,悬浮物和氨氮浓度高,色度深,含有生物降解困难和毒性物质等特点,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如何处理该类废水并使废水达标排放是当今制药企业的一个难题,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通过净化水质提高对生物制药污水的利用率。目前在对污水净化处理时,特别是在过滤时,由于固体颗粒堆积造成过滤网堵塞,极为影响污水过滤效率,同时现有的大多数污水净化循环装置结构较为单一,特别是在絮凝时絮凝剂与污水反应时间过长,不便于对絮凝物进行分离,不利于实际实用,因此急需设计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过滤组件,采用分级递进的方式对污水中含有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加快污水过滤效率,同时配合分离组件,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利用电机带动分离筒进行旋转形成离心力,可以有效的将水和絮凝物进行分离,同时电机还带动螺旋搅拌杆进行旋转,将絮凝剂和污水进行搅拌混合,加快反应速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吸附箱,所述壳体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过滤腔和絮凝腔,所述吸附箱通过水管一连通在壳体的底部一侧,在所述过滤腔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在所述絮凝腔的内部设置有分离组件,在所述吸附箱的内部设置有吸附组件,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有两个过滤网,两个所述过滤网均通过耳板水平向固定安装在过滤腔内,且两个过滤网的滤孔直径为不相等设置,在所述过滤腔的内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依次贯穿两个过滤网的中部,在所述过滤网的上表面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长度等于过滤网的半径,在所述缺口的内部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为镂空设置,且刮板与驱动杆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在所述过滤腔的内部对应缺口的位置还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底部为镂空设置,所述壳体的外侧对应收集箱的位置设置有舱门。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电动推杆、提升槽以及提升套杆,所述提升槽开设于驱动杆的内部,且提升槽的高度大于刮板的高度,所述提升套杆套接在驱动杆的外部,且提升套杆与刮板焊接,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提升槽内,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提升套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分离组件包括有电机以及转动安装在絮凝腔内的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外壁为镂空设置,且分离筒与过滤腔之间通过水管一相连通,所述分离筒的外侧与絮凝腔之间形成导水腔,所述导水腔的底部一侧与吸附箱相通,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对应分离筒的位置设置有絮凝剂入管,所述分离筒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轴,且在分离筒的内部设置有螺旋搅拌杆,所述螺旋搅拌杆的底端贯穿固定轴并延伸至固定轴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两个主动齿轮,在所述螺旋搅拌杆的外部和固定轴的外部均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优选的,在所述分离筒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出料管,所述环形出料管的顶部开口与分离筒的内部相通,且环形出料管与絮凝腔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所述环形出料管的底部一侧还设置有絮凝物导出管,所述絮凝物导出管远离环形出料管的一端贯穿絮凝腔并延伸至壳体的外侧。优选的,所述螺旋搅拌杆的两端均与絮凝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导水腔的内底壁为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有若干个吸附通道和出料管,若干个所述吸附通道沿着吸附箱的宽度方向呈等间距分布设置,且在吸附通道的内部设置有吸附管,在所述吸附管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吸附管的一端与水管一相通,且吸附管的另一端与出料管相通。优选的,所述吸附通道在吸附箱的内部为S型设置,且吸附箱的顶部铰接有箱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过滤组件,采用分级递进的方式对污水中含有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加快污水过滤效率,同时利用升降组件将刮板向上提升,通过电机旋转带动刮板在过滤网的上表面进行圆周运动,进而方便工人定期将过滤网上的固有颗粒从缺口扫落至收集箱内,方便快捷,进而避免固体颗粒堆积在过滤网上造成过滤作业受阻的问题,实用性较强,适合推广。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分离组件,在对过滤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利用电机带动分离筒进行旋转形成离心力,可以有效的将水和絮凝物进行分离,同时电机还带动螺旋搅拌杆进行旋转,将絮凝剂和污水进行搅拌混合,加快反应速率,进而有效的增强净化水质效果,对污水净化在利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吸附组件,对絮凝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吸附处理,可以将污水中微小的絮凝物和一些微生物进行吸附,进一步的加强净化水质效果,同时采用分流的方式,配合将吸附通道设置为S型是为了在有效空间内达到较长时间的吸附时间,增强吸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的图1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的过滤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的吸附箱左侧纵剖图。图中:1壳体、2吸附箱、3过滤腔、4絮凝腔、5过滤组件、6分离组件、7吸附组件、51过滤网、52驱动电机、53驱动杆、54缺口、55刮板、56升降组件、57收集箱、58舱门、561电动推杆、562提升槽、563提升套杆、564连接块、61电机、62分离筒、63导水腔、64絮凝剂入管、65固定轴、66螺旋搅拌轴、67主动齿轮、68从动齿轮、69环形出料管、610絮凝物导出管、71吸附通道、72吸附管、73出料管、74活性炭吸附层、75箱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吸附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过滤腔(3)和絮凝腔(4),所述吸附箱(2)通过水管一连通在壳体(1)的底部一侧,在所述过滤腔(3)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5),在所述絮凝腔(4)的内部设置有分离组件(6),在所述吸附箱(2)的内部设置有吸附组件(7),其中:/n所述过滤组件(5)包括有两个过滤网(51),两个所述过滤网(51)均通过耳板水平向固定安装在过滤腔(3)内,且两个过滤网(51)的滤孔直径为不相等设置,在所述过滤腔(3)的内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机(52),所述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53),所述驱动杆(53)依次贯穿两个过滤网(51)的中部,在所述过滤网(51)的上表面设置有缺口(54),所述缺口(54)的长度等于过滤网(51)的半径,在所述缺口(54)的内部设置有刮板(55),所述刮板(55)为镂空设置,且刮板(55)与驱动杆(53)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56);/n在所述过滤腔(3)的内部对应缺口(54)的位置还设置有收集箱(57),所述收集箱(57)的底部为镂空设置,所述壳体(1)的外侧对应收集箱(57)的位置设置有舱门(5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吸附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自上而下设置有过滤腔(3)和絮凝腔(4),所述吸附箱(2)通过水管一连通在壳体(1)的底部一侧,在所述过滤腔(3)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5),在所述絮凝腔(4)的内部设置有分离组件(6),在所述吸附箱(2)的内部设置有吸附组件(7),其中:
所述过滤组件(5)包括有两个过滤网(51),两个所述过滤网(51)均通过耳板水平向固定安装在过滤腔(3)内,且两个过滤网(51)的滤孔直径为不相等设置,在所述过滤腔(3)的内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机(52),所述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53),所述驱动杆(53)依次贯穿两个过滤网(51)的中部,在所述过滤网(51)的上表面设置有缺口(54),所述缺口(54)的长度等于过滤网(51)的半径,在所述缺口(54)的内部设置有刮板(55),所述刮板(55)为镂空设置,且刮板(55)与驱动杆(53)之间设置有升降组件(56);
在所述过滤腔(3)的内部对应缺口(54)的位置还设置有收集箱(57),所述收集箱(57)的底部为镂空设置,所述壳体(1)的外侧对应收集箱(57)的位置设置有舱门(5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6)包括有电动推杆(561)、提升槽(562)以及提升套杆(563),所述提升槽(562)开设于驱动杆(53)的内部,且提升槽(563)的高度大于刮板(55)的高度,所述提升套杆(563)套接在驱动杆(53)的外部,且提升套杆(563)与刮板(55)焊接,所述电动推杆(561)固定安装在提升槽(562)内,所述电动推杆(561)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块(564),所述连接块(564)与提升套杆(563)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水循环利用的新型生物制药用污水净化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6)包括有电机(61)以及转动安装在絮凝腔(4)内的分离筒(62),所述分离筒(62)的外壁为镂空设置,且分离筒(62)与过滤腔(3)之间通过水管一相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邢承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