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24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3
本申请涉及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本申请所述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包括:车体、垃圾箱、上料倾倒机构、盛料斗、污水箱、变螺距螺旋以及电机箱;所述垃圾箱支承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垃圾箱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垃圾入口,所述上料倾倒机构安装在所述垃圾箱的侧壁,并与所述垃圾入口连接;所述盛料斗放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下方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污水箱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变螺距螺旋的轴线沿横向设置在所述垃圾箱内,所述垃圾箱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垃圾入口处设置有入口盖板,该入口盖板与所述垃圾箱铰接。本申请所述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具有简化了处理流程且提高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
本申请涉及垃圾车,特别是涉及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
技术介绍
厨余垃圾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其特点在于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因此对餐厨垃圾的收集转运有着极高的要求。目前,含水率较高的餐厨垃圾主要通过无泄漏压缩式垃圾车来收集转运。无泄漏压缩式垃圾车垃圾箱密封高度高,结构较为复杂,倾倒装置作业行程长,步骤繁复,上料作业效率低;摆杆式压填机构对垃圾的压实率小于传统压缩式垃圾车,故而导致垃圾箱装载量减少,垃圾转运效率偏低;船型底垃圾箱结构不仅增长卸料行程,且容易使垃圾残留在垃圾箱内;尾部只设置有一个密封门,不方便对垃圾箱内部进行清理,在夏季使用时,其内部会滋生大量的细菌,而且异味较大,很难达到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其具有简化了处理流程且提高效率的优点。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包括车体、垃圾箱、上料倾倒机构、盛料斗、污水箱、变螺距螺旋以及电机箱;所述垃圾箱支承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垃圾箱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垃圾入口,所述上料倾倒机构安装在所述垃圾箱的侧壁,并与所述垃圾入口连接;所述盛料斗放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下方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污水箱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并置于所述盛料斗的下方,所述盛料斗内形成有倾斜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污水箱连接;所述变螺距螺旋的轴线沿横向设置在所述垃圾箱内,所述电机箱设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一侧,并且所述电机箱内设置的电机与所述变螺距螺旋刚性连接;所述垃圾箱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垃圾入口处设置有入口盖板,该入口盖板与所述垃圾箱铰接;所述盛料斗朝下凸起并形成截面为“V”字形的结构。本申请所述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由于采用变螺距螺旋进行餐厨垃圾的输送压缩,从而消除了现有压缩式垃圾车中的倾倒装置、压填机构和推料机构,极大的简化了工作流程,精简了垃圾车的结构;而且零部件较少,故障率较低。进一步地,所述垃圾箱包括弧形顶板、两个弧形侧壁以及密封门板;两个所述弧形侧壁对称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弧形顶板铰接,所述弧形顶板以及两个弧形侧壁闭合时形成圆筒,该圆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机箱上,所述密封门板铰接在所述弧形顶板的另一端;所述垃圾箱内形成有圆柱形的内腔,所述变螺距螺旋设置在该内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变螺距螺旋的螺旋线,由密封门板向电机箱方向螺距逐渐变大。进一步地,所述变螺距螺旋的螺旋边缘与所述垃圾箱的内壁贴紧。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弧形侧壁扣合时形成有间隙,所述盛料斗置于该间隙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变螺距螺旋的轴线处形成有轴杆,螺旋环绕该轴杆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手动控制机构和控制箱,该控制箱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手动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控制箱内,并且所述电机箱和所述上料倾倒机构与所述手动控制机构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箱内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电机与该控制系统电连接。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密封门板的底端扣合连接。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的移除垃圾箱部分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密封门板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的后视图;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的两个弧形侧壁打开状态示意图;图6为变螺距螺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的移除垃圾箱部分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密封门板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的后视图;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的两个弧形侧壁打开状态示意图;图6为变螺距螺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6,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基于变螺距螺旋9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包括车体1、垃圾箱2、上料倾倒机构8、盛料斗5、污水箱6、变螺距螺旋9以及电机箱10;所述垃圾箱2支承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垃圾箱2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垃圾入口,所述上料倾倒机构8安装在所述垃圾箱2的侧壁,并与所述垃圾入口连接;所述盛料斗5放置在所述垃圾箱2的下方并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污水箱6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并置于所述盛料斗5的下方,所述盛料斗5内形成有倾斜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污水箱6连接;所述变螺距螺旋9的轴线沿横向设置在所述垃圾箱2内,所述电机箱10设置在所述垃圾箱2的一侧,并且所述电机箱10内设置的电机与所述变螺距螺旋9刚性连接;所述垃圾箱2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垃圾入口处设置有入口盖板3,该入口盖板3与所述垃圾箱2铰接。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2包括弧形顶板、两个弧形侧壁11以及密封门板4;两个所述弧形侧壁11对称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弧形顶板铰接,所述弧形顶板以及两个弧形侧壁11闭合时形成圆筒,该圆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机箱10上,所述密封门板4铰接在所述弧形顶板的另一端;所述垃圾箱2内形成有圆柱形的内腔,所述变螺距螺旋9设置在该内腔内。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螺距螺旋9的螺旋线,由密封门板4向电机箱10方向螺距逐渐变大。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螺距螺旋9的螺旋边缘与所述垃圾箱2的内壁贴紧。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弧形侧壁11扣合时形成有间隙,所述盛料斗5置于该间隙的下方。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变螺距螺旋9的轴线处形成有轴杆,螺旋环绕该轴杆设置。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手动控制机构和控制箱7,该控制箱7设置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手动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控制箱7内,并且所述电机箱10和所述上料倾倒机构8与所述手动控制机构电连接。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箱10内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电机与该控制系统电连接。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密封门板4的底端扣合连接。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变螺距螺旋9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的工作原理:垃圾由垃圾入口进入垃圾箱2内,随着变螺距螺旋9的旋转输送,逐渐输送至垃圾箱2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垃圾箱、上料倾倒机构、盛料斗、污水箱、变螺距螺旋以及电机箱;/n所述垃圾箱支承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垃圾箱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垃圾入口,所述上料倾倒机构安装在所述垃圾箱的侧壁,并与所述垃圾入口连接;所述盛料斗放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下方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污水箱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并置于所述盛料斗的下方,所述盛料斗内形成有倾斜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污水箱连接;/n所述变螺距螺旋的轴线沿横向设置在所述垃圾箱内,所述电机箱设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一侧,并且所述电机箱内设置的电机与所述变螺距螺旋刚性连接;/n所述垃圾箱的截面呈圆形;/n所述垃圾入口处设置有入口盖板,该入口盖板与所述垃圾箱铰接;/n所述盛料斗朝下凸起并形成截面为“V”字形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垃圾箱、上料倾倒机构、盛料斗、污水箱、变螺距螺旋以及电机箱;
所述垃圾箱支承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垃圾箱的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垃圾入口,所述上料倾倒机构安装在所述垃圾箱的侧壁,并与所述垃圾入口连接;所述盛料斗放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下方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污水箱安装在所述车体上并置于所述盛料斗的下方,所述盛料斗内形成有倾斜的导流通道,该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污水箱连接;
所述变螺距螺旋的轴线沿横向设置在所述垃圾箱内,所述电机箱设置在所述垃圾箱的一侧,并且所述电机箱内设置的电机与所述变螺距螺旋刚性连接;
所述垃圾箱的截面呈圆形;
所述垃圾入口处设置有入口盖板,该入口盖板与所述垃圾箱铰接;
所述盛料斗朝下凸起并形成截面为“V”字形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螺距螺旋的压缩式餐厨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包括弧形顶板、两个弧形侧壁以及密封门板;两个所述弧形侧壁对称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弧形顶板铰接,所述弧形顶板以及两个弧形侧壁闭合时形成圆筒,该圆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机箱上,所述密封门板铰接在所述弧形顶板的另一端;所述垃圾箱内形成有圆柱形的内腔,所述变螺距螺旋设置在该内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李文东陈敏赵恺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