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浩林专利>正文

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99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具体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尤其是用在建筑压合材料的自动化成型结构的设计改进方面。包括进料桶、挤压机构、控制模块、模具;所述进料桶,用于投放物料,与挤压机构的外壳通过螺丝联接;所述挤压机构,用于挤压物料,通过数据线联接控制模块,挤压机构内部空间与模具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控制模块,外接电源用于控制挤压机构工作;所述模具内部有多个长方体凹槽,用于装载填充物,使物料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机械化压合作业,提升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具体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尤其是用在建筑压合材料的自动化成型结构的设计改进方面。
技术介绍
传统的依靠人工和单纯的浇筑模具进行作业,需要对单个模具进行注浆、保养、脱模等作业后才能剥离出一件成品,且成品密度,孔隙大小不一,质量不稳定。另一方面,作业人员需要对单件产品进行作业,大大浪费了劳动力,同一段时间内,经营者需要雇佣更多的劳力才能完成压合成型机的产量。例如以往在生产涵管时,由于混凝土凝固时间短于一件产品的生产时间,此时就需要作业人员将模具一个一个单独排放好后,在一个模具内完成涂刷隔离层、注浆、压实作业后才能继续下一个产品的生产。这个过程中,人员对于物料比例的控制会出现偏差,而且压实物料的作业过程仅仅依靠人工压实,工具的不同、工具作业方式等等因素都会造成产品品质的偏差,这样质量不一、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急需改进。压合材料构件一般是由颗粒或粉末状添加粘合剂等压合而成,由于压合材料经过了挤压,内部还有框架或网状结构,压合制品具有质量稳定密,度大,孔隙微小等特点,使得成品的各项基础性能明显优于一般的浇筑成型制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使用压合材料成型机及其生产用模具的方式,适用于管桩制品、板材、块砖、装配式构件等基础构件的生产,生产同一种产品时可以配以多个模具,这样便可以同时对一批产品进行注浆、保养、脱模作业。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产品性能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桶、挤压机构、控制模块、模具;所述进料桶,用于投放物料,与挤压机构的外壳通过螺丝联接;所述挤压机构,用于挤压物料,通过数据线联接控制模块,挤压机构内部空间与模具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控制模块,外接电源用于控制挤压机构工作;所述模具内部有多个长方体凹槽,用于装载填充物,使物料成型。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挤压机构可以由电机201和绞龙结构构成,也可以由液压或气动部件配合挡板构成,用于压实填充物;所述挤压机构的外壳上有镂空,作为进料口与进料桶联接,使填充物能进入挤压机构内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模具外壳与挤压机构的外壳联接,可采用的联接方式有销联接、链联接、螺纹联接,或者三种联接方式的任意组合,联接后两部分紧密贴合,物料不能进入联接处内部;所述模具可以是整体的模具,也可以是可组合形式构成的模具组合;所述模具的杨氏弹性模量大于等于140Gpa。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控制模块,有用户操作界面,用户操作界面可以是触控显示模组,也可以是机械按键,或者二者的任意组合,用户操作界面至少设置了启停按键和挤压按键。本专利技术中,绞龙送料进入模具可以设置专用的给料装置联接绞龙出口与模具内胆,或者在模具与绞龙之间留有空间,使绞龙内部空间与模具内部空间连通,且物料可以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全部模具内部空间,实现物料的投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机械化压合作业,提升产品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的示意图;图1中标记1是进料桶,标记201是电机,标记202是绞龙,标记203是绞龙外壳,标记3是控制模块,标记401是模具外壁,标记402是模具内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混凝土压合板,一般作为预制件用在装配式建筑中,由于浇筑时已预埋线孔以及管道、线缆,等结构,使得装配简单,且内部结构规整,便于后期安装和维护这种装配式技术的使用,减少了后期装修对于房屋整体结构的破坏,使得房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以一种多片混凝土压合板的成型机为例,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桶1、电机201、绞龙202、绞龙外壳203、控制模块3、模具外壁401、模具内胆402;其中电机201、绞龙202、绞龙外壳构成了挤压机构,用来挤压推送物料,模具外壁401和模具内胆402构成了模具用来使物料成型。进料桶1用螺丝安装于绞龙外壳203的进料口位置,电机201安装在机器整体最上端,通过联轴器联接绞龙202,通过导线联接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通过螺丝安装在绞龙外壳203上;绞龙202跟随电机轴转动,用于挤压物料,位于绞龙外壳203内部。模具外壁401上端,通过螺丝联接绞龙外壳203,联接后两部分紧密贴合,物料不能进入联接处内部。此时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具由多个隔板构成模具内胆402,通过结构件和螺丝与模具外壁401联接,构成一个整体模具,此时实例中隔板可拆除或移动,即压合制程的成品厚度可调。此实例中,绞龙外壳203的厚度为1.5cm,模具外壁401和模具内胆402厚度为0.8cm。此实例中,电机201为三相交流电机,控制模块3有开关按键,正、反转向按键,按键均为自复位按键。为保证品质,物料用量按量配份供给,模具与物料接触表面均匀涂布隔离层。此时实例中,控制模块3内部有控制板,控制板上有嵌入式CPU,电机控制模块,按键均一端接高电平后另一端接CPU的IO口。每一个按键对应一个IO口,按键按下导通后CPU的IO口将读到高电平,复位后则读到低电平。即CPU的IO口将读到低—高—低的电平变化。CPU内部烧录可执行程序,循环执行以下步骤:S1:读取外部按键输入检测是否有按键被按下后再复位:正转按键被按下再复位,则对电机控制模块发出正转指令执行正转程序;反转按键被按下再复位,则对电机控制模块发出反转指令执行反转程序;停机按键按下再复位则,对电机控制模块发出停转指令,控制电机停转。按键被同时按下则不动作。一种优选的方案,实施例中的电机为步进电机,电机控制模块也是步进电机控制模块,执行正转程序时,转速由低到高变换后维持高速旋转。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模具外壁401,还安装了压力传感器模组,用于测量压力,压力传感器模组通过数据线联接到控制模块3,用于监测模具承载的压力,当转换计算后,模具承受的压力超出阈值时,控制模块3控制电机201停转,并通过IO口对外部设备或内嵌的警示灯、蜂鸣器等警示模组发出作业完成信息。机械整体组装完成,制作混凝土压合板时,按下列步骤操作:S1:打开模具外壁401,在模具外壁401和模具内胆402间置入并固定内部结构(管道及其内穿线缆、接头等构件)后,固定模具外壁401与模具内胆402,同时锁紧模具外壁401与绞龙外壳203之间的螺丝;S2:按下控制模块3上的开始按键,使电机201正转,绞龙202对调配好的物料进行挤压,使物料进入模具内胆402内部,直至整批次物料完全填满模具内胆间的预留空间;S3:挤压完成后,按下控制模块3上的反转按键,使电机201反转,从而使绞龙202末端形成的成品接口平整;S5:按下控制模块上的停止按键,使电机201停转,卸下模具外壁401与绞龙外壳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其特征在于:/n包括进料桶、挤压机构、控制模块、模具;/n所述进料桶,用于投放物料,与挤压机构的外壳通过螺丝联接;/n所述挤压机构,用于挤压物料,通过数据线联接控制模块,挤压机构内部空间与模具内部空间连通;/n所述控制模块,外接电源用于控制挤压机构工作;/n所述模具内部有多个长方体凹槽,用于装载填充物,使物料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料桶、挤压机构、控制模块、模具;
所述进料桶,用于投放物料,与挤压机构的外壳通过螺丝联接;
所述挤压机构,用于挤压物料,通过数据线联接控制模块,挤压机构内部空间与模具内部空间连通;
所述控制模块,外接电源用于控制挤压机构工作;
所述模具内部有多个长方体凹槽,用于装载填充物,使物料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件压合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机构可以由电机和绞龙结构构成,也可以由液压或气动部件配合挡板构成,用于压实填充物;
所述挤压机构的外壳上有镂空,作为进料口与进料桶联接,使填充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浩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