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97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利用装置,有效解决雨水收集利用问题,内桶垂直置于外桶内底部的中心上,内桶上口部低于外桶上口部,内桶中部外壁和外桶内壁间装有密封隔离板,将外桶与内桶间隔置成第一初期雨水存储区和第二初期雨水存储区,外桶上口部装有周边密封中心向下凹的弧面,弧面下部中心的通孔上装有周边密封向下倾斜置于内桶上口部的第一水管,外桶的上部侧壁上装有进水管,进水管与第一水管相连通,并与置于外桶和内桶上部之间的集水管的进水口相连通,集水管下端喇叭状的出水口正下方吊装有第一浮球,内桶上口内的侧壁上装有过滤器,过滤器经水管与集水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无需另设外力,易维修,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分离净化领域,特别是家用和社区使用的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面对国家水资源短缺、城区内涝频现等现状,我国提出新一代城市雨水雨洪管理概念,重塑城市“海绵体”恢复自然水生态系统。目前随着海绵城市深入建设,各项技术不断革新,低影响开发技术(LID)成为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研究的热点。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社区和家庭的雨水利用情况尚不理想,制约了海绵城市最后一百米的建设。雨水收集装置作为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一类措施,旨在实现雨水的直接利用,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操作简便等优点。目前少有装置应用于收集屋顶雨水和场地雨水收集方面,大多雨水经下水道直接排出。初期雨水中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含量较多,污染严重,直接收集不可利用,当前雨水收集装置难以实现对初期雨水的自动分离,而且装置还存在制造成本高、维护复杂、不宜推广应用等问题。因此如何多途径收集、自动分离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净化利用,是需要认真开发改进的技术关键,但至今未见有该领域有收集利用设备的公开报道。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内桶、外桶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桶(9)垂直置于外桶(1)内底部的中心上,内桶上口部低于外桶上口部,内桶中部外壁和外桶内壁间装有密封隔离板(13),将外桶与内桶间隔置成第一初期雨水存储区(A)和第二初期雨水存储区(B),外桶(1)上口部装有周边密封中心向下凹的弧面(2),弧面(2)下部中心开有通孔(3),通孔上装有周边密封向下倾斜置于内桶上口部的第一水管(20),外桶(1)的上部侧壁上装有进水管(4),进水管(4)与第一水管(20)相连通,并与置于外桶和内桶上部之间的集水管(5)的进水口相连通,集水管(5)下端喇叭状的出水口(18)正下方吊装有第一浮球(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包括内桶、外桶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桶(9)垂直置于外桶(1)内底部的中心上,内桶上口部低于外桶上口部,内桶中部外壁和外桶内壁间装有密封隔离板(13),将外桶与内桶间隔置成第一初期雨水存储区(A)和第二初期雨水存储区(B),外桶(1)上口部装有周边密封中心向下凹的弧面(2),弧面(2)下部中心开有通孔(3),通孔上装有周边密封向下倾斜置于内桶上口部的第一水管(20),外桶(1)的上部侧壁上装有进水管(4),进水管(4)与第一水管(20)相连通,并与置于外桶和内桶上部之间的集水管(5)的进水口相连通,集水管(5)下端喇叭状的出水口(18)正下方吊装有第一浮球(6),内桶上口内的侧壁上装有过滤器(8),过滤器(8)经第二水管(7)与集水管(5)相连通,密封隔离板(13)一边上开有与第一初期雨水存储区(A)、第二初期雨水存储区(B)相连通的通孔,通孔上装有周边密封向下的喇叭状出水管(19),内桶上口部一侧装有滑轮(14),滑轮上装有滑绳(21),滑绳置于内桶上部内的一端上装有浮块(16),滑绳(21)另一端穿过密封隔离板(13)上的通孔,伸入喇叭状出水管(19)上口内,吊装有第二浮球(15),内桶(9)中经第三浮球(11)装有垂直向上穿过内桶和外桶上口部杆孔的水量刻度杆(10),外桶下底部装有带阀门的第一出水管(17),内桶下部侧壁上装有伸出外桶带阀门的第二出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8)是由器体以及装在器体上下部的上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越彭赵旭夏厚兵孙祥辉王帅隆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