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先胜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金属管道的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9150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管道的抛光装置,所述抛光装置包括:抛光主体,所述抛光主体包括固定架、电机、抛光管和出尘口,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架内部;除尘主体,所述除尘主体套设在抛光管上,所述除尘主体包括安装管、管状气囊和振动片,所述管状气囊外壁与安装管内部连接,多个所述振动片与管状气囊内壁连接;进尘机构,所述进出机构安装在管状气囊内壁,所述进尘机构包括进尘口和第一单向气阀,所述第一单向气阀一端与除尘口连接;出气机构,所述出气机构包括进气口、出气管、滤网、连接机构和第二单向气阀,所述连接机构一端穿出管状气囊与安装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抛光装置的除尘效果,保证了抛光效果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金属管道的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抛光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管道的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管的应用广泛,主要是一类不锈钢的金属管,在其制成成品之前,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需要利用专业的设备对金属管表面进行抛光,提高管面的光滑度,更方便人们使用,所以需要用到抛光装置进行加工,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抛光装置在进行抛光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末,当这些粉末大量散落在抛光机构内部时,不但会降低管道的抛光效果,同时到处飘散的金属粉末会被加工人员吸入,对加工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以下缺点,产生大量粉末飘散,降低管道的抛光效果的同时,对加工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金属管道的抛光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金属管道的抛光装置,所述抛光装置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金属管道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装置包括:/n抛光主体,所述抛光主体包括固定架(1)、电机(2)、抛光管(3)和出尘口(4),所述电机(2)固定安装在固定架(1)内部,且输出端与抛光管(3)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出尘口(4)环形分布在抛光管(3)表面,且组成一个出尘环,多个所述出尘环等距设置在抛光管(3)表面;/n除尘主体,所述除尘主体包括安装管(5)、管状气囊(6)和振动片(7),所述安装管(5)套设在抛光管(3)上,且一端通过连接块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所述管状气囊(6)外壁与安装管(5)内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振动片(7)与管状气囊(6)内壁固定连接;/n进尘机构,所述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金属管道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装置包括:
抛光主体,所述抛光主体包括固定架(1)、电机(2)、抛光管(3)和出尘口(4),所述电机(2)固定安装在固定架(1)内部,且输出端与抛光管(3)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出尘口(4)环形分布在抛光管(3)表面,且组成一个出尘环,多个所述出尘环等距设置在抛光管(3)表面;
除尘主体,所述除尘主体包括安装管(5)、管状气囊(6)和振动片(7),所述安装管(5)套设在抛光管(3)上,且一端通过连接块与固定架(1)固定连接,所述管状气囊(6)外壁与安装管(5)内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振动片(7)与管状气囊(6)内壁固定连接;
进尘机构,所述进尘机构包括进尘口(8)和第一单向气阀(9),多个所述第一单向气阀(9)一端与进尘口(8)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管状气囊(6)连通,多个所述进尘口(8)为均为倒圆台形,且与多个出尘口(4)位置相对应;
出气机构,所述出气机构包括进气口(10)、出气管(11)、滤网(12)、连接机构(13)和第二单向气阀(14),所述连接机构(13)一端密封穿出管状气囊(6)与安装管(5)内壁固定连接,且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滤网(12),所述出气口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先胜
申请(专利权)人:程先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