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训练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859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训练车,包括底部框架和平台板,底部框架中部具有供人蹲站的运动空间,底部框架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均固定有握把和短距杠铃杆,底部框架的四角均具有可升降车轮,平台板的外边缘与底部框架的内边缘对应,平台板可拆卸的固定在底部框架上,平台板的上表面具有脚步训练垫;可升降车轮升起时,底部框架的底面与地面接触;可升降车轮降下时,可升降车轮与地面接触;平台板拆卸后,底部框架及其上的握把和短距杠铃杆作为六角杠铃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训练车,可在专项训练场进行力量训练、灵活训练,利于力量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结合,训练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训练车
本技术涉及训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训练车。
技术介绍
运动员的训练分为力量训练和专项训练,由于力量训练常须使用各种训练器械,训练器械笨重、不便于携带、使用条件要求高,力量训练常在力量训练场馆内进行,而专项训练常常需要专项训练场,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后需要花时间转到专项训练场而造成训练中断,会影响力量训练的成效转化到专项训练的训练进程,不利于力量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结合,且在力量训练场馆内进行力量训练不利于一些需要与场地结合进行腿部力量训练的练习。现有的训练器械功能大多单一,训练者训练时需要更换多种训练器械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本专利技术,能够进行力量训练、灵活训练等,还能够在训练完后,直接用训练车两侧自带的泡沫轴进行放松,为训练者节省很多时间和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训练车,可在专项训练场进行力量训练、灵活训练,利于力量训练和专项训练的结合,训练效果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的多功能训练车,包括底部框架和平台板,所述底部框架中部具有供人蹲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训练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1)和平台板(4),所述底部框架(1)中部具有供人蹲站的运动空间,所述底部框架(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均固定有握把(15)和短距杠铃杆(17),所述底部框架(1)的四角均具有可升降车轮(12),所述平台板(4)的外边缘与所述底部框架(1)的内边缘对应,所述平台板(4)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部框架(1)上,所述平台板(4)的上表面具有脚步训练垫;/n所述可升降车轮(12)升起时,所述底部框架(1)的底面与地面接触;/n所述可升降车轮(12)降下时,所述可升降车轮(12)与地面接触;/n所述平台板(4)拆卸后,所述底部框架(1)及其上的所述握把(15)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训练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框架(1)和平台板(4),所述底部框架(1)中部具有供人蹲站的运动空间,所述底部框架(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均固定有握把(15)和短距杠铃杆(17),所述底部框架(1)的四角均具有可升降车轮(12),所述平台板(4)的外边缘与所述底部框架(1)的内边缘对应,所述平台板(4)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部框架(1)上,所述平台板(4)的上表面具有脚步训练垫;
所述可升降车轮(12)升起时,所述底部框架(1)的底面与地面接触;
所述可升降车轮(12)降下时,所述可升降车轮(12)与地面接触;
所述平台板(4)拆卸后,所述底部框架(1)及其上的所述握把(15)和所述短距杠铃杆(17)作为六角杠铃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杠铃片堆放杆,所述平台板(4)中部具有与所述杠铃片堆放杆端部适配的接口,所述杠铃片堆放杆穿过所述脚步训练垫后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平台板(4)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杠铃片堆放杆为可伸缩杠铃杆(5),所述接口与所述可伸缩杠铃杆(5)的端部适配,所述可伸缩杠铃杆(5)的一端穿过所述脚步训练垫后通过所述接口与所述平台板(4)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训练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支撑架(21)和右侧支撑架(22),所述左侧支撑架(21)与所述底部框架(1)的左侧边铰接,所述右侧支撑架(22)与所述底部框架(1)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峰吴鹏葛青王嵘解元孙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体育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