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华东专利>正文

三维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821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键盘,其特征在于:上盖和电路板设计成凹槽状,凹槽的前后两个上平面,前后两个槽壁和槽底均有一排键子孔,凹槽后平面后凸台再设一排键子孔,键子孔间距为0.1-0.2cm,键子孔内装配有键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键盘体积缩小,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便于携带,操作者击键的位移距离减少,有利于提高击键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减轻操作者疲劳。(*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用的输入设备,尤其是一种凹槽型三维键盘。目前市售和使用的计算机输入键盘均是平面布键,基本结构为设有键子孔的上盖与底板通过螺钉固接成键盘外壳,底板上固接有电路板,并通过导线与计算机接口连接,上盖上的键孔内设有键子,键子通过其上的复位弹圈控制回位,键子下端为金属导电端,当手指按下某一键子时,通过键子金属导电端导通电路板上相对应的某一电路,产生一个信息输入计算机,当手指抬起后,键子回位,电路断开。目前的计算机键盘上的键子均是平面布局,由于键子数量较多,加之人的手指间距无法缩小,因而整个键盘的体积较大,极大的阻碍了电脑的小型化,同时现有的计算机键盘大、击键时手的自由度大,手指移位大,影响输入速度和准确性。操作者易觉疲劳。为解决键盘过大问题,人们不得不用缩小键子的方法来解决,这样一来人们往往只能用单手击键,影响输入速度,甚至有些计算机由于键子过小,不得不用专用工具来击键,影响了计算机快速高效性能的发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凹槽型的三维键盘,这种键盘不但缩小了,节省了原材料,更主要的是提高输入速度和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更能短时学会盲打。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包括底板、带六排键子孔的上盖,电路板、底板、导线和键子,上盖和电路板设计成凹槽状,凹槽的前后两个上平面、前后两个槽壁和槽底均有一排键子孔,凹槽后平面后凸台再设一排键子孔,内装配有键子,键子的上表面积为0.25-1cm2。键盘上各行键子排序以主键盘一、二区同行键子设在凹槽底部,便于指尖定位和击键,主键盘三、四区同行键子设在凹槽前槽壁上,便于指尖弹击;主键盘五区同行键子设在凹槽后槽壁上,便于指腹触击,Ese、主键盘数字键同行键子设于凹槽前平面上,功能键同行键子设于凹槽后平面上。空格键及同行键设于凹槽后平面后凸台的键子行内。所说的凹槽后平面以高于前平面0.2-0.5cm为佳,以利于人的手指自然弯曲,减少疲劳。本技术是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数理统计,人体手指在平台自然伸开时,每只手四个手指的自然宽度为7-8厘米,自然弯曲时宽度仅为4-7厘米,可缩小2-3厘米,双手可缩小4-6厘米。缩小按键水平距离有理有据。将平面布局按键改为在立体空间布局按键后。不但按键间距缩小,减小键盘体积,同时也符合人体手指自然弯曲时的宽度,从而减小双手击键的位移距离,有利于提高击键的速度和准确性。操作者双手回位时手指均置于凹槽底部基本键位上,这样手指自然弯曲,符合人体生理特点,有利于操作人员手指血液循环,击键的手指舒适,神经系统自然放松,无生理上的不适。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操作,加之手指击键位移小,有利于提高击键速度,准确性和减轻操作人员疲劳,容易被操作人员所接受。由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与现有键盘相比有下列的优点(1)立体布局按键后,由于键间距离缩小,减小了手指的自由度。击键时位移相应减小,提高了击键的速度和准确性,容易被微机操作人员所欢迎;(2)有利于初学者缩短盲打学习时间;(3)体积缩小后,有利于计算机小型化、便于携带,有利于改变计算机只适宜于办公室或固定平台操作。可在任何场合(如大腿、膝上)输入,正如钢笔取代毛笔一般,使笔记本电脑变得名符其实;(4)节省大量原材料,仅节省的塑料外壳材料就可使每个键盘的成本降低为原来的三分之一,从而大幅度降低键盘价格;本技术有利于减少操作人员体能消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键子排列示意图;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3所示,将带六排键子孔的上盖1和电路板设计成凹槽形,二者彼此相吻合,键盘上的键子孔与电路板上相对应电路触点适应,以便键子下按后,保证键子下端金属导端能导通电路,电路板通过导线与接口相连,电路板固定于底板8上,上盖凹槽前后两个上平面7、3,前后两个槽壁4、6和槽底5均设有一排键子孔,凹槽后平面后凸台2再设一排键子孔,键子孔距以0.1-0.2cm为佳,本实施例选用0.1cm,键子孔内装配有键子9,键子上表面积为0.25-1cm2。键盘上各行键子排序以主键盘一、二区同行键子设在凹槽底部5为佳,便于指尖定位和击键,主键盘三、四区同行键子设在凹槽前槽壁6上,便于指尖弹击;主键盘五区同行键子设在凹槽后槽壁4上,便于指腹触击,Ese、主键盘数字键同行键设于凹槽前平面7上,功能键同行键子设于凹槽后平面3上。空格键及同行键设于凹槽后平面后凸台2上的键子行内。键子数根据需要设计,一般以101-108为佳。笔记本电脑可取消编辑键区,使键盘进一步缩小。所说键盘上盖的凹槽后平面3以高于凹槽前平面0.2-0.5cm为佳,本实施例选用0.5cm,凹槽的后平面后凸台2高度高于凹槽前平面高度0.3-0.5cm,本实施例选0.3cm,有利于人的手指自然弯曲,减少疲劳。权利要求1.一种三维键盘包括底板、带六排键子孔的上盖(1),电路板、底板(8)导线和键子(9),其特征在于上盖(1)和电路板设计成凹槽状,凹槽的前后两个上平面(7)、(3),前后两个槽壁(4)、(6)和槽底(5)均有一排键子孔,凹槽后平面后凸台(2)再设一排键子孔,键子孔内装配有键子,键子上表面积为0.25-1c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键盘,其特征在于键盘上各行键子排序为主键盘一、二区同行键子设在凹槽底部,主键盘三、四区同行键子设在凹槽前槽壁上,主键盘五区同行键子设在凹槽后槽壁上,Ese、主键盘数字键同行键子设于凹槽前平面上,功能键同行键子设于凹槽后平面上,空格键及同行键子设于凹槽后平面后的键子行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后平面以高于前平面0.2-0.5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键盘,其特征在于:上盖和电路板设计成凹槽状,凹槽的前后两个上平面,前后两个槽壁和槽底均有一排键子孔,凹槽后平面后凸台再设一排键子孔,键子孔间距为0.1—0.2cm,键子孔内装配有键子,本技术键盘体积缩小,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便于携带,操作者击键的位移距离减少,有利于提高击键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本技术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减轻操作者疲劳。文档编号G06C7/00GK2400815SQ99251899公开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王华东 申请人:王华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维键盘包括底板、带六排键子孔的上盖(1),电路板、底板(8)导线和键子(9),其特征在于:上盖(1)和电路板设计成凹槽状,凹槽的前后两个上平面(7)、(3),前后两个槽壁(4)、(6)和槽底(5)均有一排键子孔,凹槽后平面后凸台(2)再设一排键子孔,键子孔内装配有键子,键子上表面积为0.25-1cm↑[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东
申请(专利权)人:王华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