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通过输液器向呼吸机湿化罐加水时水位不易监测和控制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加水输液管和浮体,浮体的顶部设置有导向限位部。将加水装置安装于湿化罐内,水通过加水输液管输送至加水孔并流至湿化罐内;随着湿化罐内水位的不断上升,浮体也不断上升,到达加水合适的水位时浮体的上部恰好堵塞加水输液管,不再向湿化罐中加水,保证了合适的加水量;当湿化罐中的水被消耗而下降时浮体也随之下移,脱离加水输液管,继续向湿化罐中加水,实现了自动控制加水量,确保温化、湿化效果的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机在临床使用很普遍,无论是无创呼吸机还是有创呼吸机,均需要做好气道湿化使进入病人体内的气体达到一定的湿度和温度。目前大部分呼吸机都使用湿化罐对进入病人体内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为了保证温化、湿化效果,需要保证湿化罐中的蒸馏水保持在合适的水位线上。临床上护士通常使用普通输液器连接一瓶蒸馏水和湿化罐上的加水孔,将输液器的插瓶针部分插入蒸馏水,将输液器的乳头插入进水小孔,护士高举输液瓶或者将蒸馏水套上瓶套暂时挂在输液杆上,需要加水时打开输液器开关,即可对湿化罐进行加水,等待加水结束再关闭输液器。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护士必须全程看护加水过程直到加水量达到合适的水位线,因为加水量过少不能保证温化、湿化效果,而加水量过多则有可能导致蒸馏水进入呼吸道致使病人发生窒息,危及病人的生命,需专人看管,以免发生意外,但专人看管加水浪费护士时间;临床工作繁忙时候,护士可能没有注意到患者湿化罐水量减少,湿化罐加水可能不及时,导致病人温化、湿化效果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液器向呼吸机湿化罐加水时水位不易监测和控制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包括:加水输液管,其上端连通于储水容器,其底部能设置于湿化罐的加水孔内,用于向湿化罐加水;浮体,其顶部直径与所述加水输液管相适配,能封堵所述加水输液管而阻断供水;其中,所述浮体的顶部设置有导向限位部,用于导向限制所述浮体浮动的方向。可选地,所述浮体为柱状体,所述导向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柱状体的顶面。可选地,所述导向限位部与所述浮体同轴。可选地,所述浮体的中段的直径大于其两端的直径。可选地,所述加水输液管的外径与所述浮体的外径均小于所述加水孔的内径。可选地,所述导向限位部为杆状。可选地,所述浮体的高度为h1,所述导向限位部的高度为h2,所述湿化罐的高度为h0,则有h0<h1+h2。可选地,所述浮体的高度为h1,所述湿化罐的高度为h0,所述湿化罐内合适的水位线的高度为h3,则h1+h3>h0。可选地,所述浮体为中空结构。可选地,所述浮体采用塑料材质制造。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将加水装置安装于湿化罐内,水通过加水输液管输送至加水孔并流至湿化罐内;随着湿化罐内水位的不断上升,位于湿化罐底部的浮体也不断上升,到达加水合适的水位时浮体的上部恰好堵塞加水输水管,不再向湿化罐中加水;当湿化罐中的水被消耗而下降时浮体也随之下移,脱离加水输液管,继续向湿化罐中加水,从而自动控制加水量,保证了合适的加水量,确保温化、湿化效果的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加水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加水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加水至合适的水位线后浮体与加水输液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浮体封堵住了加水输液管的底端开口;图4是图2中加水装置与呼吸机湿化罐的高度关系示意图。图中1、加水输液管;2、加水孔;3、湿化罐;4、合适的水位线;5、浮体;51、导向限位部;6、呼吸机管路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3水位的加水装置,包括:加水输液管1,其上端连通于储水容器,其底部能设置于湿化罐3的加水孔2内,用于向湿化罐3加水,可直接采用加水输液器;浮体5,其顶部直径与加水输液管1相适配,能封堵加水输液管1而阻断供水;其中,浮体5的顶部设置有导向限位部51,用于导向限制浮体5浮动的方向。将加水装置安装于湿化罐3内,加水前导向限位部51经加水孔2探入加水输液管1内,水通过加水输液管1输送至加水孔2并流至湿化罐3内;随着湿化罐3内水位的不断上升,位于湿化罐3底部的浮体5也不断上升,到达加水合适的水位时浮体5的上部恰好堵塞加水输水管,不再向湿化罐3中加水;当湿化罐3中的水被消耗而下降时浮体5也随之下移,脱离加水输液管1,继续向湿化罐3中加水,从而自动控制加水量,保证了合适的加水量,确保温化、湿化效果的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浮体5为柱状体,导向限位部51设置于柱状体的顶面。浮体5为柱状体,浮体5周向受力均匀,方便放置于湿化罐3内,而且便于通过加水孔2上移与加水输液管1连接并堵塞输液管;用于给浮体5导向的导向限位部51设置于柱状体的顶面,结构合理。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向限位部51与浮体5同轴,确保浮体5上移过程中不会偏移,正对加水输液管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浮体5的中段的直径大于其两端的直径。浮体5的中段的直径大于其两端的直径,中段突起部上、下受力能起到稳定浮体5的作用,浮体5上浮过程中不会摇晃,更平稳。而且浮体5可采用由中段向两端渐缩的方式,阻力小。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加水输液管1的外径与浮体5的外径均小于加水孔2的内径,加水输液管1方便插入加水孔2,浮体5才能由下方进入加水孔2而堵塞加水输液管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导向限位部51为杆状,横截面面积小,伸入加水输液管1时不会影响流体的流动和向湿化罐3输送。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浮体5的高度为h1,导向限位部51的高度为h2,湿化罐3的高度为h0,则有h0<h1+h2,参见图4。浮体5的高度与导向限位部51的高度之和大于湿化罐3的高度,保证导向限位部51能进入加水孔2进而伸入加水输液管1内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浮体5的高度为h1,湿化罐3的高度为h0,湿化罐3内合适的水位线4的高度为h3,则h1+h3>h0。浮体5的高度与湿化罐内合适的水位线4的高度之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水输液管,其上端连通于储水容器,其底部能设置于湿化罐的加水孔内,用于向湿化罐加水;/n浮体,其顶部直径与所述加水输液管相适配,能封堵所述加水输液管而阻断供水;/n其中,所述浮体的顶部设置有导向限位部,用于导向限制所述浮体浮动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呼吸机湿化罐水位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水输液管,其上端连通于储水容器,其底部能设置于湿化罐的加水孔内,用于向湿化罐加水;
浮体,其顶部直径与所述加水输液管相适配,能封堵所述加水输液管而阻断供水;
其中,所述浮体的顶部设置有导向限位部,用于导向限制所述浮体浮动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为柱状体,所述导向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柱状体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限位部与所述浮体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的中段的直径大于其两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秋,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