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道湿化附属组件,其包括:雾化药杯、三通管以及呼吸管路;其中,所述雾化药杯包括:杯盖;杯体;以及雾化内芯,其包括:喷嘴,设置在所述喷嘴上方的雾化挡片,以及雾气导向筒;所述雾气导向筒正对所述两个出气管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雾气导向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止水板;所述环形止水板的外沿抵接所述杯盖内壁;所述环形止水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通气管,所述三个通气管自所述环形止水板向上延伸;所述环形止水板与所述两个出气管的底部平齐;以及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穿过所述杯盖以及所述圆形止水板延伸至所述药室;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止水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医疗护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道湿化附属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道湿化护理器械。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气道湿化附属组件。
技术介绍
急危重症病房中,有一些建立人工气道(经口、经鼻或者气切),且不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需要给予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传统的气道湿化是利用Fisher&Poykel(新西兰费雪派克)加湿器、呼吸机管路、T管、雾化吸入以及氧气管道五个器材组合并遵医嘱给予患者气道湿化。因此,在临床操作上存在以下问题:一:组合安装操作繁琐,步骤复杂,二:浪费一套呼吸机管路,进行组装时候,部分器材直接无法吻合,需医护人员进行二次加工。三:呼吸延长管前端长度不好控制,当患者存在二氧化碳潴留的时候,可将呼吸延长管前端剪短,当患者未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的时候,剪短的呼吸延长管不可再伸长,达不到气道湿化的效果,四:传统的气道湿化,在未接到医嘱给予患者药物雾化吸入时,仅仅给予传统的湿化,管路较长,加热的水蒸气未到达或者极少到达气道中,已经遇管路集成冷凝水,从而湿化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道湿化附属组件,其能够实现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实时调整湿化程度。统一三组进气管管径,提高操作效率,集成气道湿化护理所需管路器件,减少浪费。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气道湿化附属组件,其包括:雾化药杯,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进气管和两个出气管;三通管,其包括连接患者气切口的第一管,连接所述雾化药杯的第二管以及延长管;以及呼吸管路,其一端连接至所述雾化药杯,另一端连接加湿器;其中,所述雾化药杯包括:杯盖,所述两个出气管设置在所述杯盖上;所述两个出气管同轴设置,且所述两个出气管的底部平齐;杯体,其内腔底部形成有药室,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所述杯体底部;雾化内芯,其包括:喷嘴,设置在所述喷嘴上方的雾化挡片,以及沿喷雾方向延伸的雾气导向筒;所述雾气导向筒正对所述两个出气管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雾气导向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止水板;所述环形止水板的外沿抵接所述杯盖内壁;所述环形止水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通气管,所述三个通气管自所述环形止水板向上延伸;所述环形止水板与所述两个出气管的底部平齐;以及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穿过所述杯盖以及所述环形止水板延伸至所述药室;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止水夹。优选的是,所述气道湿化附属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加湿器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一管的管径一致。优选的是,所述延长管为可伸缩套管,其包括外管和内管。优选的是,所述延长管为波纹管,所述外管和内管的长度均为4-8cm。优选的是,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杯体底部中心设置锥形管,所述锥形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所述锥形管的顶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喷嘴被构造成套设在所述锥形管上的锥形底座,所述锥形底座上设置有毛细进液管;所述雾化挡片包括,位于所述喷嘴正上方的中间部和连接至所述锥形底座上的两个侧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锥形管一体成型。优选的是,所述杯体内还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抵接所述雾化挡片的侧部。优选的是,所述气道湿化附属组件还包括:一次性密封袋,所述雾化药杯、所述三通管、所述呼吸管路以及所述第二进气管均放置在所述一次性密封袋内。优选的是,所述呼吸管路包括两根波纹管和连接所述两根波纹管的积水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采用统一管径,医护人员可以直接在两种模式下切换氧气管,提高医疗护理效率。本技术所述延长管采用可伸缩结构,实现了在发生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及时缩短所述延长管,当二氧化碳潴留得到缓解后,及时延长所述延长管,避免造成气道过于干燥。本技术所述雾化药杯上设置了输液管,用于根据患者状态加强湿化效果,同时在雾化药杯内设置环形止水板,用于防止冷凝水滴入杯体中,污染药液。本技术所述气道湿化附属组件将气道湿化所需的三通管,雾化药杯,呼吸管路以及氧气进气管进行集成包装,用于给气道湿化提供专项护理器械。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医疗护理效率。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气道湿化附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气道湿化附属组件的所述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气道湿化附属组件的所述雾化装置的剖切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道湿化附属组件,其包括:雾化药杯100,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进气管1021和两个出气管1011、1012;三通管200,其包括连接患者气切口的第一管201,连接所述雾化药杯100的第二管202以及延长管202;以及呼吸管路300,其一端连接至所述雾化药杯100,另一端连接加湿器400;其中,所述雾化药杯100包括:杯盖101,所述两个出气管1011、1012设置在所述杯盖101上;所述两个出气管1011、1012同轴设置所述两个出气管1011、1012的轴线例如与所述杯盖101的轴线垂直,且所述两个出气管1011、1012的底部平齐;所述两个出气管1011、1012例如与所述杯盖101一体成型,均采用透明塑料制成,便于观察所述雾化药杯100内部状态。杯体102,其内腔底部形成有药室1022,所述第一进气管1021设置在所述杯体102底部;所述第一进气管1021用于连接氧气管,提供气源,以便形成高速气流。所述第一进气管1021例如与所述杯体一体成型。雾化内芯103,其包括:喷嘴1031,设置在所述喷嘴1031上方的雾化挡片1032,以及沿喷雾方向延伸的雾气导向筒1033;所述雾气导向筒1033上设置有出气口1034;所述出气口1034例如正对所述两个出气管1011、1012设置,用于提高出气效率。所述雾气导向筒1033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止水板1035;所述环形止水板1035的外沿抵接所述杯盖101内壁;所述环形止水板1035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通气管1036,所述三个通气管1036自所述环形止水板1035向上延伸;所述环形止水板1035与所述两个出气管1011、1012的底部平齐;所述环形止水板1035抵接所述杯盖101内壁,由此可将雾化气流与药室隔开,防止冷凝水流入并污染药室1021。同时,所述三个通气管1036的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道湿化附属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雾化药杯,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进气管和两个出气管;/n三通管,其包括连接患者气切口的第一管,连接所述雾化药杯的第二管以及延长管;/n以及呼吸管路,其一端连接至所述雾化药杯,另一端连接加湿器;/n其中,所述雾化药杯包括:杯盖,所述两个出气管设置在所述杯盖上;所述两个出气管同轴设置,且所述两个出气管的底部平齐;/n杯体,其内腔底部形成有药室,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所述杯体底部;/n雾化内芯,其包括:喷嘴、设置在所述喷嘴上方的雾化挡片、以及沿喷雾方向延伸的雾气导向筒;所述雾气导向筒正对所述两个出气管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雾气导向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止水板;所述环形止水板的外沿抵接所述杯盖内壁;所述环形止水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通气管,所述三个通气管自所述环形止水板向上延伸;所述环形止水板与所述两个出气管的底部平齐;/n以及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穿过所述杯盖以及所述环形止水板延伸至所述药室;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止水夹。/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道湿化附属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药杯,其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进气管和两个出气管;
三通管,其包括连接患者气切口的第一管,连接所述雾化药杯的第二管以及延长管;
以及呼吸管路,其一端连接至所述雾化药杯,另一端连接加湿器;
其中,所述雾化药杯包括:杯盖,所述两个出气管设置在所述杯盖上;所述两个出气管同轴设置,且所述两个出气管的底部平齐;
杯体,其内腔底部形成有药室,所述第一进气管设置在所述杯体底部;
雾化内芯,其包括:喷嘴、设置在所述喷嘴上方的雾化挡片、以及沿喷雾方向延伸的雾气导向筒;所述雾气导向筒正对所述两个出气管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雾气导向筒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止水板;所述环形止水板的外沿抵接所述杯盖内壁;所述环形止水板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通气管,所述三个通气管自所述环形止水板向上延伸;所述环形止水板与所述两个出气管的底部平齐;
以及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穿过所述杯盖以及所述环形止水板延伸至所述药室;所述输液管上设置有止水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湿化附属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加湿器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一管的管径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道湿化附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为可伸缩套管,其包括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艳,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