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SLM成型件的电解-电沉积加工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利用射流电解-电沉积方法修复表面缺陷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SLM成型件的电解-电沉积组合加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SLM技术由于可以直接成型冶金结合、形状复杂的高精度金属零件,成为了目前最前沿的增材制造技术,是近年来快速成型领域的研究热点。SLM是一种基于激光熔化金属粉末的快速成型技术,能直接制造组织致密、机械性能良好、高精度的金属零件。该技术在航空部件、刀具模具、珠宝首饰及个性化医学生物植入体制造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同传统制造技术相比,SLM技术有很多的优势,但是成型件表面质量较差是该成型技术最大的缺陷。研究表明,在选择性激光烧结过程中,较高的激光能量密度会极大的增加粉末熔化量,从而导致球化,造成成型件表面凸起;同时激光功率不够或激光扫描速度太快又会造成金属粉末未完全熔覆就凝固,从而导致孔洞,造成成型件表面孔隙率高。一些恶劣工况下,表面孔隙率高会造成工件耐磨性及耐腐蚀性较差,此时成型件表面需要一定的耐磨性及耐腐蚀性措施。可见,SLM成型件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修复SLM成型件的电解-电沉积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小型六轴机械臂(3)、计算机控制系统(5)、工作台(6)、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所述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和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工作位均有A、B、P、T四个油口;所述小型六轴机械臂(3)前端固定有喷嘴(4),喷嘴(4)的尾部通过输液管道与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的油口B连接;/n所述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的油口T通过输液管道连接第一溶液箱(9),且该输液管道中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15)和第一液压泵(12);所述第一溶液箱(9)通过输液管道与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的油口T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SLM成型件的电解-电沉积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小型六轴机械臂(3)、计算机控制系统(5)、工作台(6)、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所述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和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工作位均有A、B、P、T四个油口;所述小型六轴机械臂(3)前端固定有喷嘴(4),喷嘴(4)的尾部通过输液管道与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的油口B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的油口T通过输液管道连接第一溶液箱(9),且该输液管道中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15)和第一液压泵(12);所述第一溶液箱(9)通过输液管道与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的油口T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的油口P通过输液管道连接第二溶液箱(10),且该输液管道中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阀(16)和第二液压泵(13);所述第二溶液箱(10)通过输液管道与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的油口P连接;
所述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的油口A通过输液管道连接第三溶液箱(11),且该输液管道中设有第三流量控制阀(17)和第三液压泵(14);所述第三溶液箱(11)通过输液管道与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的油口A连接;
所述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的油口B通过输液管道与工作台(6)底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SLM成型件的电解-电沉积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与第一溶液箱(9)、第二溶液箱(10)、第三溶液箱(11)以及工作台(6)的连接的输液管道上分别设有一个过滤器(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SLM成型件的电解-电沉积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4)采用圆柱状结构,喷嘴(4)下部为圆台形状,喷嘴(4)内部为一上宽下窄状的通孔,通孔下端直径为3mm。
4.一种修复SLM成型件的电解-电沉积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修复前先对待修复的SLM成型件表面进行预处理;
(2)对待修复的SLM成型件表面进行射流电解处理:
2.1)小型六轴机械臂(3)夹持喷嘴(4)移动到待修复的SLM成型件的表面凸起处上方;
2.2)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和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中的滑阀移至中位,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和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各自的油口A与油口B相通,第三液压泵(14)通电,第三溶液箱(11)中的电解液经输液管道流入喷嘴(4);
2.3)将喷嘴(4)连接到电源负极,待修复的SLM成型件连接到电源的正极,打开电源,调节电压,喷嘴(4)与待修复的SLM成型件间形成闭合回路,待修复的SLM成型件表面凸起处因电解而产生材料蚀除,工作台(6)内的电解液通过工作台(6)底部的输液管道,经过过滤器(8)充分过滤后流回到第三溶液箱(11)内;
2.4)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5)操控小型六轴机械臂(3),小型六轴机械臂(3)控制喷嘴(4)在待修复的SLM成型件表面按照轨迹移动,逐渐将其表面缺陷处修复平整;
2.5)电解加工表面修复过程完成后,关闭电源,关闭第三液压泵(14),喷嘴(4)上移至安全距离;
2.6)第一电磁换向控制阀(2)和第二电磁换向控制阀(7)中的滑阀移至右位,油口B与油口T相通,打开第一液压泵(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理达,徐博文,成海霞,吕非,赵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