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567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包括壳体、顶盖、装液瓶、安装座、微型自吸泵、吸液管、出液管、喷液嘴、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蜂鸣器及控制电路板,壳体底部与装液瓶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可自动感应人手,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微型自吸泵启动,以将装液瓶内的洗手液抽吸至喷液嘴中实现出液,整个出液过程自动进行,使用方便,避免了洗手液瓶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当人手处于感应状态时,蜂鸣器可发出提示音告知用户现已被感应识别,防止用户随意移动双手导致出液位置发生偏移;装液瓶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拆装简单、装液方便;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装液方便,感应提示语音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
本技术涉及洗手给皂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的日常活动很多都是通过两只手来完成的,接触东西繁多,黏上的污渍多种多样,因此洗手是人们日常卫生清洁生活中发生频次最多的。所以,洗手产品应运而生,受生活条件和市场的制约,以前人们洗手通常用的是香皂、肥皂和洗衣粉等,虽然它们能达到一定的清洁洗效果,但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部分人皮肤粗糙、皴裂和脱皮。现有技术中,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表面活性剂、助剂及温和、天然消杀剂的应用,采用压泵瓶包装,使得洗手液以“滋润”的特殊功能;“压泵取用,防止交叉感染”的使用方式,“液体洗涤,更加时尚”的买点切入消费群体,很快被消费者所认可,成为传统洗手用品的替代品。市面上的洗手液产品,多为将洗手液灌装至挤压瓶中,通过人手挤压洗手液瓶获得杀菌液体进行洗手,采用手动挤压的方式,不仅容易在洗手液瓶中滋生细菌,还不利于使用者操作,有时需要大力按压才可出液,使用不便。另外,市面上可实现自动感应出液的洗手给皂装置,一般是将装液瓶内嵌于壳体内,装液时,需要打开壳体并拆卸装液瓶进行灌装,结构复杂、体积较大,装液过程繁琐;同时,当人手放置在喷液嘴下方,由于缺少感应确认提示语音,会导致用户产生此时是否已被感应的疑惑,用户有时会移动双手进行反复感应,使洗手液喷射在用户的手臂上,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装液方便,可进行感应提示语音的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包括壳体、顶盖、装液瓶、安装座、微型自吸泵、吸液管、出液管、喷液嘴、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蜂鸣器及控制电路板,所述顶盖设于壳体顶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凸起的中空圆筒,所述中空圆筒上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装液瓶顶部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壳体底部与装液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喷液嘴设于壳体外壁上方,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安装座设于容纳腔体内,所述微型自行泵设于安装座上,所述微型自吸泵的吸水端通过吸液管与装液瓶连接,所述微型自吸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液管与喷液嘴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顶盖底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于喷液嘴两侧的壳体上,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通过控制电路板分别与蜂鸣器、微型自吸泵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中,所述微型自吸泵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吸液管一端设于装液瓶内,所述吸液管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座与所述微型自吸泵的吸水端连接。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中,所述微型自吸泵顶部设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壳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出液管一端与微型自吸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出液管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座与喷液嘴连接。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中,所述蜂鸣器设于顶盖顶部。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中,所述装液瓶采用透明塑胶材质制成。采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可自动感应人手,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微型自吸泵启动,以将装液瓶内的洗手液抽吸至喷液嘴中实现出液,整个出液过程自动进行,使用方便,避免了洗手液瓶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当人手处于感应状态时,蜂鸣器可发出提示音告知用户现已被感应识别,防止用户随意移动双手导致出液位置发生偏移;装液瓶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拆装简单、装液方便;采用透明塑胶材质制成的装液瓶,可方便用户实时观察装液瓶内的洗手液存量;整体结构简单、装置体积小巧、装液容易、使用方便,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装液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顶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包括壳体1、顶盖2、装液瓶3、安装座4、微型自吸泵5、吸液管6、出液管7、喷液嘴8、红外线发射器9、红外线接收器10、蜂鸣器11及控制电路板12,所述顶盖2设于壳体1顶部,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凸起的中空圆筒10,所述中空圆筒10上设有外螺纹结构100,所述装液瓶3顶部设有内螺纹结构30,所述壳体1底部与装液瓶3通过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装液瓶3与壳体1通过螺纹连接,当装液瓶3内洗手液不足时,用户可通过转动装液瓶3的方式将其拆卸,将装液瓶3重新灌装洗手液后旋紧在壳体1底部即可,拆装简单、装液方便,提高了本技术的装液效率。进一步的,为方便用户实时观察装液瓶3内洗手液的存量,所述装液瓶3采用透明塑胶材质制成。所述喷液嘴8设于壳体1外壁上方,所述壳体1内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安装座4设于容纳腔体内,所述微型自行泵5设于安装座4上,所述微型自吸泵5的吸水端通过吸液管6与装液瓶3连接,所述微型自吸泵5的出水端通过出液管7与喷液嘴8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12设于顶盖2底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9及红外线接收器10分别设于喷液嘴8两侧的壳体1上,所述红外线发射器9及红外线接收器10通过控制电路板12分别与蜂鸣器11、微型自吸泵5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用户可将双手放置在喷液嘴8的下方,红外线发射器9及红外线接收器10可自动感应人手,通过控制电路板12控制微型自吸泵5启动,以将装液瓶3内的洗手液抽吸至喷液嘴8中实现出液,整个出液过程自动进行,使用方便,避免了洗手液瓶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具体的,红外线发射器9可发射出一定波长的红外线,当人手置于喷液嘴8下方时,人手可将红外线遮挡,并被红外线接收器10所反射接收,控制电路板12可收集处理反射信号并控制微型自吸泵5启动。当人手处于感应状态时,蜂鸣器11可发出提示音告知用户现已被感应识别,防止用户随意移动双手导致出液位置发生偏移。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微型自吸泵5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座13,所述吸液管6一端设于装液瓶3内,所述吸液管6另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座13与所述微型自吸泵5的吸水端连接。本实施例中,吸液管6的设置,可使微型自吸泵5更容易将装液瓶3内的洗手液进行抽吸,第一固定座13可对吸液管6进行牢靠固定,防止吸液管6在抽吸过程中发生移位,提高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微型自吸泵5顶部设有第二固定座14,所述第二固定座14与壳体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出液管7一端与微型自吸泵5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出液管7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座14与喷液嘴8连接。本实施例中,出液管7可连接喷液嘴8,实现中间连接的作用,第二固定座14的设置,可对出液管7进行夹持固定,防止出液管7在出液过程中发生抖动,影响喷液嘴8的出液效果。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蜂鸣器11设于顶盖2顶部。本实施例中,将蜂鸣器11设于顶盖2顶部,可方便用户更清楚的听到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顶盖、装液瓶、安装座、微型自吸泵、吸液管、出液管、喷液嘴、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蜂鸣器及控制电路板,所述顶盖设于壳体顶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凸起的中空圆筒,所述中空圆筒上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装液瓶顶部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壳体底部与装液瓶通过螺纹连接;/n所述喷液嘴设于壳体外壁上方,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安装座设于容纳腔体内,所述微型自行泵设于安装座上,所述微型自吸泵的吸水端通过吸液管与装液瓶连接,所述微型自吸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液管与喷液嘴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顶盖底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于喷液嘴两侧的壳体上,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通过控制电路板分别与蜂鸣器、微型自吸泵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洗手给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顶盖、装液瓶、安装座、微型自吸泵、吸液管、出液管、喷液嘴、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蜂鸣器及控制电路板,所述顶盖设于壳体顶部,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凸起的中空圆筒,所述中空圆筒上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装液瓶顶部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壳体底部与装液瓶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喷液嘴设于壳体外壁上方,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安装座设于容纳腔体内,所述微型自行泵设于安装座上,所述微型自吸泵的吸水端通过吸液管与装液瓶连接,所述微型自吸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液管与喷液嘴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顶盖底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于喷液嘴两侧的壳体上,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通过控制电路板分别与蜂鸣器、微型自吸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江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