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主要包括:引导条;弹性软质引导套,设于引导条上,且沿引导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弹性软质引导套的两端开口;固定结构,设于引导条上以将引导器固定在止血钳上。该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填补了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术无专用胸壁窦道引导装置的空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胸壁厚的患者或皮下气肿患者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地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
技术介绍
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先将胸部皮肤切口1~2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和胸膜等,然后用止血钳夹持引流管循上述钝性分离的窦道置入胸腔内。然而,对于胸壁厚的患者(肥胖、女性、肌肉发达的患者)以及皮下气肿患者,由于窦道行程长,钝性分离的窦道常因呼吸运动或患者轻微的肌肉活动,使肌纤维或筋膜组织等随止血钳取出后移位而挡住窦道,且再难循迹。而且,由于引流管管径较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胸壁厚及皮下气肿的患者经常出现置管困难,从而耽误胸腔闭式引流急诊手术时间。强行再通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感以及增加手术风险和创伤。而针对胸腔闭式引流术置管的引导装置,目前仅借助止血钳,而无其他专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以解决胸腔闭式引流术中部分患者置管困难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包括:引导条;弹性软质引导套,设于引导条上,且沿引导条的长度方向延伸,弹性软质引导套的两端开口;固定结构,设于引导条上以将引导器固定在止血钳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软质密封囊,软质密封囊设置在引导条上,且整体包裹弹性软质引导套,软质密封囊上设有用于撕开软质密封囊的密封囊撕开结构。进一步地,弹性软质引导套内填充有医用无菌润滑油。进一步地,密封囊撕开结构包括:开口燕尾,设于软质密封囊靠近引导条尾部的一端;撕开引导线,沿软质密封囊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软质密封囊上,撕开引导线的一端与开口燕尾的开口处相连接。进一步地,软质密封囊为塑料薄膜密封囊。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一钳头兜,钳头兜安装在引导条的头部,钳头兜上具有一钳头套入口。进一步地,固定结构还包括一固定贴,固定贴设于引导条的尾部。进一步地,弹性软质引导套上于靠近引导条的尾部的一端设有卷边。进一步地,引导条为橡胶条等具有柔性和支撑性的构件。进一步地,弹性软质引导套为乳胶套等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软质材料构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引导条,在引导条上设置弹性软质引导套,并在引导条上设置固定结构;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常规皮肤开口后,通过固定结构将该引导器固定在止血钳的一支钳柄上,止血钳钝性分离胸壁时,引导器随止血钳一起置入胸壁窦道内;引导器置入后解开固定结构,固定引导条,抽出止血钳;将胸腔闭式引流管插入弹性软质引导套中并伸入到胸腔内,插入到预定深度后,固定引流管,将引导器抽出,并用剪刀剪开弹性软质引导套,即完成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操作。该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尤其适用于胸壁厚的患者或皮下气肿患者便捷、安全、高效地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器中间部位的横断面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器中软质密封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器固定在止血钳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引导器置入胸腔后插入导流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引导条;2、弹性软质引导套;4、软质密封囊;21、卷边;31、钳头兜;32、固定贴;41、密封囊撕开结构;100、止血钳;110、胸壁;120、引流切口;130、引流管;311、钳头套入口;411、开口燕尾;412、撕开引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直接的连接,而是可以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的连接。“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参见图1至图5,一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该引导器主要包括引导条1、弹性软质引导套2和固定结构。其中,弹性软质引导套2设置在引导条1上,并且沿引导条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该弹性软质引导套2的两端开口,弹性软质引导套2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引流管130的内腔;固定结构设置在引导条1上,用于将引导器固定在止血钳100上。上述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通过设置引导条1,在引导条1上设置弹性软质引导套2;弹性软质引导套2的两端开口,用于插设胸腔闭式引流管130;并在引导条1上设置固定结构;在胸腔闭式引流常规皮肤切开形成引流切口120后,通过固定结构将该引导器固定在止血钳100的一支钳柄上,止血钳100钝性分离胸壁110时,引导器随止血钳100一起置入胸壁110窦道内;引导器置入后解开固定结构,用手固定引导条1,抽出止血钳100;将胸腔闭式引流管130插入弹性软质引导套2中并伸入到胸腔内,插入到预定深度后,固定引流管130,将引导器抽出,并用剪刀剪开弹性软质引导套2,即完成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操作。由于弹性软质引导套2为软质材料,置入时引导器的直径比胸腔闭式引流管130的直径小很多,即使是对于胸壁110较厚的患者或皮下气肿患者也比较容易置入。该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于部分胸壁110厚的患者(肥胖、女性、肌肉发达的患者)或皮下气肿患者也能够方便地置入引流管130。参见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引导器还包括一个软质密封囊4,该软质密封囊4设置在引导条1上,并且该软质密封囊4整体包裹住弹性软质引导套2;在该软质密封囊4上还设置有用于撕开软质密封囊4的密封囊撕开结构41。如此设置,在插入引流管130之前,软质密封囊4整体密封住弹性软质引导套2;当需要插入引流管130时,将密封囊撕开结构41撕开,将引流管130插入弹性软质引导套2即可。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弹性软质引导套2内还填充有医用无菌润滑油。将引流管130从弹性软质引导套2插入胸腔内的过程中,通过润滑油可以减小引流管130所受到的阻力,使引流管130更加顺利地插入胸腔。通过密封囊撕开结构41可以将润滑油保持在弹性软质引导套2内,避免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润滑油外漏。具体来说,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囊撕开结构41包括开口燕尾411和撕开引导线412。其中,开口燕尾411设于软质密封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引导条(1);/n弹性软质引导套(2),设于所述引导条(1)上,且沿所述引导条(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软质引导套(2)的两端开口;/n固定结构,设于所述引导条(1)上以将引导器固定在止血钳(10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导条(1);
弹性软质引导套(2),设于所述引导条(1)上,且沿所述引导条(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软质引导套(2)的两端开口;
固定结构,设于所述引导条(1)上以将引导器固定在止血钳(1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软质密封囊(4),所述软质密封囊(4)设置在所述引导条(1)上,且整体包裹所述弹性软质引导套(2),所述软质密封囊(4)上设有用于撕开所述软质密封囊(4)的密封囊撕开结构(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质引导套(2)内填充有医用无菌润滑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壁窦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囊撕开结构(41)包括:
开口燕尾(411),设于所述软质密封囊(4)靠近所述引导条(1)尾部的一端;
撕开引导线(412),沿所述软质密封囊(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软质密封囊(4)上,所述撕开引导线(412)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燕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卧龙,李曦哲,张春芳,高阳,常睿敏,程远大,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