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518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及其工作方法,自动化灌溉结构,包括机架、蓄水箱、混料组件、承重支架、分水组件、灌溉液泵、管道连接法兰、灌溉水管、喷淋组件、辅助支管和电控箱,所述机架的端面一侧安装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混料组件,所述蓄水箱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支架,所述承重支架的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水组件,且分水组件的一端与灌溉液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化灌溉结构,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在抽水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将水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过滤,过滤效果好,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同时,在灌溉的过程中,灌溉效果好,使得水流得到有效利用,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灌溉是指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在灌溉时需要使用到灌溉设备;现有技术中的灌溉结构,功能单一,结构简陋;在使用时,水中的杂质容易堵塞管道,而且传统灌溉结构在过滤的过程,无法实现分级过滤,从而影响过滤的效果,同时,在灌溉的过程中,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使得水流存在较大的浪费,因此,设计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及其工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及其工作方法,自动化灌溉结构,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在抽水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将水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过滤,过滤效果好,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同时,在灌溉的过程中,灌溉效果好,使得水流得到有效利用,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包括机架、蓄水箱、混料组件、承重支架、分水组件、灌溉液泵、管道连接法兰、灌溉水管、喷淋组件、辅助支管和电控箱,所述机架的端面一侧安装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混料组件,所述蓄水箱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支架,所述承重支架的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水组件,所述机架的端面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灌溉液泵,且分水组件的一端与灌溉液泵连接,所述灌溉液泵的一端连接安装有管道连接法兰,且管道连接法兰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有灌溉水管,所述灌溉水管的中央一侧连接安装有辅助支管,且灌溉水管的另一端与蓄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灌溉水管和辅助支管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喷淋组件,所述机架的端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控箱;所述分水组件包括分水箱、抽水泵、抽水管、T型导管、第一调节阀、第三滤芯、第二调节阀、第二滤芯、第三调节阀、第一滤芯、第四调节阀和分水管,所述分水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承重支架的顶部端面,所述分水箱的内侧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一侧连接安装有抽水管,且抽水管的一端穿过分水箱与蓄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抽水泵的顶部一端连接安装有T型导管,所述T型导管的顶部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一调节阀,且第一调节阀的顶部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三滤芯,所述T型导管的一侧分别连接安装有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所述第三滤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滤管,所述第一滤管的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二滤芯,且第二调节阀的顶部与第一滤管连接,所述第二滤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滤管,所述第二滤管的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一滤芯,且第三调节阀的顶部与第二滤管,所述第一滤芯的一端连接安装有分水管,且T型导管的一侧穿过有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与分水管连接,所述分水管的一端穿过分水箱与灌溉液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料组件包括安装板、混料电机、密封座、固定轴承、传动轴和搅拌架,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蓄水箱的外壁一侧,所述安装板的端面中央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混料电机,所述混料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搅拌架。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座固定安装在蓄水箱的端面一侧,所述固定轴承固定安装在蓄水箱的内壁另一侧,所述传动轴的一端穿过密封座与固定轴承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一滤芯的背部端面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固定背架,且固定背架的一侧通过螺栓与分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滤芯的内部填充有钢丝滤网,所述第二滤芯的内部填充有PP棉滤网,所述第一滤芯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滤网。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喷淋管套、分水孔、喷淋管、雾化喷头、灌溉滴头和防护网,所述喷淋管套固定套接安装在灌溉水管以及辅助支管的外侧,所述喷淋管套的外部两侧均焊接安装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底部一端连接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喷淋管的一侧端面连接安装有灌溉滴头,且灌溉滴头的外侧安装有防护网。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溉水管和辅助支管与喷淋管套的接触面均开设有喷淋孔,所述喷淋管套的两侧均开设有分水孔,且喷淋孔通过分水孔与喷淋管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溉水管和辅助支管的底部端面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托座。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的工作方法,将电控箱接电,蓄水箱内部的水通过混料组件进行搅拌后,再通过承重支架顶部的分水组件输送到机架顶部的内部,并通过输送到管道连接法兰一端连接的灌溉水管和辅助支管,通过托座顶部的灌溉水管和辅助支管外侧的喷淋组件能够进行自动化灌溉;将灌溉需要的水流注入到蓄水箱的内部后,通过电控箱使得安装板一侧的混料电机工作,混料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传动轴在密封座和固定轴承之间转动,传动轴带动搅拌架转动,能够有效避免水流发生沉淀,分水箱内部的抽水泵工作,通过抽水管能够将蓄水箱内部的水流输送到T型导管的内部,当需要进行精密过滤时,通过电控箱使得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第四调节阀闭合,第一调节阀开启,使得水流能够依次通过第三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一滤芯流入分水管,从而能够依次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质、大颗粒杂质以及微小漂浮物;并通过分水管能够将过滤后的杂质输送到灌溉液泵的内部,在灌溉农药时,为了避免农药中的物质被过滤,通过电控箱使得第一调节阀、第三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闭合,第二调节阀开启,从而能够使得水流通过第二滤芯和第一滤芯流入分水管,能够将水中的微小漂浮物和大颗粒杂质过滤,当只需对水进行初级过滤时,通过电控箱使得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闭合,第三调节阀开启,使得水流通过第一滤芯流入分水管,能够将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过滤,当不需要过滤时,通过电控箱使得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闭合,第四调节阀开启,从而使得水流通过分水管直接流入到灌溉液泵的内部,通过灌溉液泵输送到灌溉水管和辅助支管的内部后,通过灌溉水管和辅助支管表面的灌溉孔输送到喷淋管套内部的分水孔,再通过分水孔输送到喷淋管,使得喷淋管能够通过雾化喷头将水流雾化喷出,也可通过灌溉滴头进行滴灌,大大提高灌溉的效率;通过防护网能够对灌溉滴头具有防护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化灌溉结构,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在使用时,通过混料组件对水流进行搅动,从而能够避免农药中药物发生沉淀,提高药用效果;而且,在抽水的过程中,通过分水组件能够有效将水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过滤,过滤效果好,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同时,在灌溉的过程中,通过喷淋组件能够具有雾化喷淋以及滴灌的功能,灌溉效果好,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作物灌溉,使得水流得到有效利用,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分水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分水组件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蓄水箱(2)、混料组件(3)、承重支架(4)、分水组件(5)、灌溉液泵(6)、管道连接法兰(7)、灌溉水管(8)、喷淋组件(9)、辅助支管(10)和电控箱(12),所述机架(1)的端面一侧安装有蓄水箱(2),所述蓄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混料组件(3),所述蓄水箱(2)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支架(4),所述承重支架(4)的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水组件(5),所述机架(1)的端面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灌溉液泵(6),且分水组件(5)的一端与灌溉液泵(6)连接,所述灌溉液泵(6)的一端连接安装有管道连接法兰(7),且管道连接法兰(7)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有灌溉水管(8),所述灌溉水管(8)的中央一侧连接安装有辅助支管(10),且灌溉水管(8)的另一端与蓄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灌溉水管(8)和辅助支管(10)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喷淋组件(9),所述机架(1)的端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控箱(12);/n所述分水组件(5)包括分水箱(51)、抽水泵(52)、抽水管(53)、T型导管(54)、第一调节阀(55)、第三滤芯(56)、第二调节阀(57)、第二滤芯(58)、第三调节阀(59)、第一滤芯(510)、第四调节阀(511)和分水管(512),所述分水箱(5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承重支架(4)的顶部端面,所述分水箱(51)的内侧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抽水泵(52),所述抽水泵(52)的一侧连接安装有抽水管(53),且抽水管(53)的一端穿过分水箱(51)与蓄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抽水泵(52)的顶部一端连接安装有T型导管(54),所述T型导管(54)的顶部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一调节阀(55),且第一调节阀(55)的顶部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三滤芯(56),所述T型导管(54)的一侧分别连接安装有第二调节阀(57)、第三调节阀(59)和第四调节阀(511),所述第三滤芯(56)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滤管,所述第一滤管的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二滤芯(58),且第二调节阀(57)的顶部与第一滤管连接,所述第二滤芯(5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滤管,所述第二滤管的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一滤芯(510),且第三调节阀(59)的顶部与第二滤管,所述第一滤芯(510)的一端连接安装有分水管(512),且T型导管(54)的一侧穿过有第二调节阀(57)、第三调节阀(59)和第四调节阀(511)与分水管(512)连接,所述分水管(512)的一端穿过分水箱(51)与灌溉液泵(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蓄水箱(2)、混料组件(3)、承重支架(4)、分水组件(5)、灌溉液泵(6)、管道连接法兰(7)、灌溉水管(8)、喷淋组件(9)、辅助支管(10)和电控箱(12),所述机架(1)的端面一侧安装有蓄水箱(2),所述蓄水箱(2)的内部设置有混料组件(3),所述蓄水箱(2)的顶部端面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承重支架(4),所述承重支架(4)的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分水组件(5),所述机架(1)的端面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灌溉液泵(6),且分水组件(5)的一端与灌溉液泵(6)连接,所述灌溉液泵(6)的一端连接安装有管道连接法兰(7),且管道连接法兰(7)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有灌溉水管(8),所述灌溉水管(8)的中央一侧连接安装有辅助支管(10),且灌溉水管(8)的另一端与蓄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灌溉水管(8)和辅助支管(10)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喷淋组件(9),所述机架(1)的端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控箱(12);
所述分水组件(5)包括分水箱(51)、抽水泵(52)、抽水管(53)、T型导管(54)、第一调节阀(55)、第三滤芯(56)、第二调节阀(57)、第二滤芯(58)、第三调节阀(59)、第一滤芯(510)、第四调节阀(511)和分水管(512),所述分水箱(5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承重支架(4)的顶部端面,所述分水箱(51)的内侧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抽水泵(52),所述抽水泵(52)的一侧连接安装有抽水管(53),且抽水管(53)的一端穿过分水箱(51)与蓄水箱(2)的内部连通,所述抽水泵(52)的顶部一端连接安装有T型导管(54),所述T型导管(54)的顶部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一调节阀(55),且第一调节阀(55)的顶部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三滤芯(56),所述T型导管(54)的一侧分别连接安装有第二调节阀(57)、第三调节阀(59)和第四调节阀(511),所述第三滤芯(56)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滤管,所述第一滤管的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二滤芯(58),且第二调节阀(57)的顶部与第一滤管连接,所述第二滤芯(5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滤管,所述第二滤管的一端连接安装有第一滤芯(510),且第三调节阀(59)的顶部与第二滤管,所述第一滤芯(510)的一端连接安装有分水管(512),且T型导管(54)的一侧穿过有第二调节阀(57)、第三调节阀(59)和第四调节阀(511)与分水管(512)连接,所述分水管(512)的一端穿过分水箱(51)与灌溉液泵(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组件(3)包括安装板(31)、混料电机(32)、密封座(33)、固定轴承(34)、传动轴(35)和搅拌架(36),所述安装板(3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蓄水箱(2)的外壁一侧,所述安装板(31)的端面中央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混料电机(32),所述混料电机(32)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安装有传动轴(35),所述传动轴(35)的外侧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搅拌架(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33)固定安装在蓄水箱(2)的端面一侧,所述固定轴承(34)固定安装在蓄水箱(2)的内壁另一侧,所述传动轴(35)的一端穿过密封座(33)与固定轴承(3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灌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滤芯(56)、第二滤芯(58)和第一滤芯(510)的背部端面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固定背架,且固定背架的一侧通过螺栓与分水箱(5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滤芯(56)的内部填充有钢丝滤网,所述第二滤芯(58)的内部填充有P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玉鹏朱鹏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天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