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及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515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天麻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装栽培方法,在袋体底部平铺栽培基质,放适量的拌好种的萌发菌种;然后放菌材,再在菌材两端放蜜环菌,然后放栽培基质填至与菌材齐平,再放适量的拌种萌发菌,然后依照第一层的方式种植两层,在第三层上面放好拌种萌发菌后上面铺设栽培基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袋体种植,是在室内操作,雨天晴天都能进行操作,不受天气影响,蒴果拌种以后就可以进行种植,有效解决了天麻种植的时效性;每袋木材的用量是10‑15斤,费用在4元左右,每袋的产量都在3斤以上,有效降低了种植技术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及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麻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及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天麻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使用历史,在历代本草中列为上品,其记述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块茎主要含天麻素等成分。性平、味甘,有息风、止痉的功能。主治眩晕、头痛、四肢拘挛、麻木、神经衰弱、失眠、风湿疼痛、小儿惊风等。因药源紧缺,近年来已采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产。但是传统的天麻栽培是野生种植,室外操作,产量低,受天气影响大,必须要晴天才能进行操作;而且在栽培中,一平方米的木材用量在40—50斤,费用在15元左右(木材按照30元100斤算),成本较高。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天麻栽培方式野生种植,室外操作,产量低,受天气影响大,成本较高。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如何科学选择菌材和栽培基质,菌材在袋体里怎样摆放,袋体底部需开设多大的漏水孔才有利于透气和保湿。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可有效降低天麻零代种生产成本,控制室外栽培带来的自然风险,同时,还实现天麻零代种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达到降本增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及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天麻种植成本高、产量不稳定、受天气影响大的难题。本专利技术的意义是大大将低天麻种植成本,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包括:步骤一,菌材准备:将菌柴和菌枝分别砍成段状,保证树皮完整;步骤二,在栽培袋底部平铺放栽培基质,在栽培基质上放适量的拌好种的萌发菌种;步骤三,放菌材,一层放3-4节菌柴,在每节菌柴前端和后端各各放1-2节菌枝,再在菌材两端放蜜环菌,然后放栽培基质填至与菌材相平,再放适量的拌种萌发菌;步骤四,依照第一层的方式种植两层,在第三层上面放好拌种萌发菌后上面盖栽培基质,一袋种植完成;步骤五,种植完成后搬运到室外培育场地,到培育场地摆放的时候将装好的栽培袋提起在板钉上面放一下,再放到培育场去;步骤六,将栽培袋在培育场上分排放置,放好后在四周覆土至与栽培袋齐平,再在上面盖草、树叶或松针;步骤七,田间管理:随时检查栽培袋中土壤湿度,土壤较干时,及时洒水,在每一块的四周开沟,防止水涝。进一步,所述菌柴以青冈、化杆、毛栗及阔叶落叶树种为主,砍20cm长,直径在10cm为宜,菌材大小可依情况而定,所述菌枝用直径3cm以下树枝砍5-10cm长备用。进一步,所述栽培基质为疏松土壤、沙土、干净河沙或刮米沙。进一步,步骤四中,拌种萌发菌上面盖栽培基质5~8cm。进一步,所述板钉制作方法为:在40cm长,30m宽的木板上每隔3cm钉一个钉子,在木板上面钉满。进一步,所述拌种萌发菌为树叶或棉籽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所述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设置有:袋体;所述袋体内填充有栽培基质,所述袋体栽培基质内部埋设有多层菌柴,每节菌柴两端放1-2节菌枝,菌柴两端放蜜环菌,每层菌柴上下侧均铺设有拌种萌发菌;所述袋体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进一步,所述漏水孔的孔径为0.5~1cm。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用袋种(袋子尺寸35cm*55cm),是在室内操作,雨天晴天都能进行操作,不受天气影响,蒴果拌种以后就可以进行种植,有效解决了天麻种植的时效性;每袋木材的用量是10-15斤,费用在4元左右(木材按照30元100斤算),每袋的产量都在3斤以上,有效降低了种植技术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结构示意图。图中:1、栽培基质;2、拌种萌发菌;3、蜜环菌种;4、菌柴;5、袋体;6、漏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及栽培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包括:S101,菌材准备:将菌柴和菌枝分别砍成段状,保证树皮完整;S102,在栽培袋底部平铺放栽培基质,在栽培基质上放适量的拌好种的萌发菌种;S103,放菌材,一层放3-4节菌柴,在每节菌柴前端和后端各放1-2节菌枝,再在菌材两端放蜜环菌,然后放栽培基质填至与菌材相平,再放适量的拌种萌发菌;S104,依照第一层的方式种植两层,在第三层上面放好拌种萌发菌后上面盖栽培基质,一袋种植完成;S105,种植完成后搬运到室外培育场地,到培育场地摆放的时候将装好的栽培袋提起在板钉上面放一下,再放到培育场去;S106,将栽培袋在培育场上分排放置,放好后在四周覆土至与栽培袋齐平,再在上面盖草、树叶或松针;S107,田间管理:随时检查栽培袋中土壤湿度,土壤较干时,及时洒水,在每一块的四周开沟,防止水涝。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业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步骤实施,图1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仅仅是一个具体实施例而已。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袋包括:栽培基质1、拌种萌发菌2、蜜环菌种3、菌柴4、袋体5、漏水孔6。袋体5内填充有栽培基质1,袋体5内的栽培基质1内部埋设有多层菌柴4,每节菌柴4两端放1-2节菌枝,菌柴两端放蜜环菌种,每层菌柴4上下侧均铺设有拌种萌发菌2;袋体5底部开设有多个漏水孔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一、菌材准备1、菌柴以青冈、化杆、毛栗及阔叶落叶树种为主,保证树皮完整,砍20cm长,直径在10cm为宜,菌材大小可依情况而定。2、菌枝用直径3cm以下树枝砍5-10cm长备用。二、袋子1、白色塑料袋:尺寸35cm*55cm。2、板钉制作:在40cm长,30m宽的木板上每隔3cm钉一个钉子,在木板上面钉满。三、栽培基质1、沙壤土或沙土(必须是生土,未感染土质,不用种植过庄稼土壤)。四、种植1、场地:室内或室外均可。2、袋子底部平铺放沙土5cm厚;在沙土上放适量的拌好种的萌发菌种;然后放菌材,一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包括:/n菌材准备:将菌柴和菌枝分别砍成段状;/n在栽培袋底部平铺放栽培基质,在栽培基质上放拌好种的萌发菌种;/n放菌材,一层放菌柴,在每节菌柴前端和后端各放菌枝,再在菌材两端放蜜环菌,然后放栽培基质填至与菌材相平,再放适量的拌种萌发菌;/n依照第一层的方式种植两层,在第三层上面放好拌种萌发菌后上面盖栽培基质,一袋种植完成;/n种植完成后搬运到室外培育场地,到培育场地摆放的时候将装好的栽培袋提起在板钉上面放一下,再放到培育场去;/n将栽培袋在培育场上分排放置,放好后在四周覆土至与栽培袋齐平,再在上面盖草、树叶或松针;/n田间管理:随时检查栽培袋中土壤湿度,土壤较干时,及时洒水,在每一块的四周开沟,防止水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包括:
菌材准备:将菌柴和菌枝分别砍成段状;
在栽培袋底部平铺放栽培基质,在栽培基质上放拌好种的萌发菌种;
放菌材,一层放菌柴,在每节菌柴前端和后端各放菌枝,再在菌材两端放蜜环菌,然后放栽培基质填至与菌材相平,再放适量的拌种萌发菌;
依照第一层的方式种植两层,在第三层上面放好拌种萌发菌后上面盖栽培基质,一袋种植完成;
种植完成后搬运到室外培育场地,到培育场地摆放的时候将装好的栽培袋提起在板钉上面放一下,再放到培育场去;
将栽培袋在培育场上分排放置,放好后在四周覆土至与栽培袋齐平,再在上面盖草、树叶或松针;
田间管理:随时检查栽培袋中土壤湿度,土壤较干时,及时洒水,在每一块的四周开沟,防止水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柴以青冈、化杆、毛栗及阔叶落叶树种为主,砍20cm长,直径在10cm,菌材大小可依情况而定,所述菌枝用直径3cm以下树枝砍5-10cm长备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秆天麻零代种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基质为疏松土壤、沙土、干净河沙或刮米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先强梅洪江彭成江安财郑凯黎启高邱治龙高昊先高张玲
申请(专利权)人:德江武陵天麻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