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数据自控装置领域,尤其是数据中心自控装置,针对现有的不抗冲击,安全性较低,容易操作失误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一侧内壁顶部开设有盖板槽,所述收纳槽的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次支撑轴,次支撑轴的顶部滑动套接有主支撑轴,所述主支撑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与收纳槽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外壳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同时避免了装置因为误触而导致操作失误的可能,利用伸缩弹簧和支撑轴等结构使得装置本体的弹出更加方便,减少了操作难度,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中心自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数据自控装置
,尤其涉及数据中心自控装置。
技术介绍
云是能够提供本地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近年来,很多研究工作者致力于云的研究,以便使用户能够快速获取网络服务。申请号为CN201610403666.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基于云的数据获取方法,能够从同时从多个节点获取数据,从而有效降低了获取数据的延迟和代价,提高了服务质量,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道路路况监测、车辆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具有不抗冲击,安全性较低,容易操作失误的缺点,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抗冲击,安全性较低,容易操作失误的缺点,而提出的数据中心自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数据中心自控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一侧内壁顶部开设有盖板槽,所述收纳槽的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次支撑轴,次支撑轴的顶部滑动套接有主支撑轴,所述主支撑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与收纳槽相适配,所述主支撑轴和次支撑轴上套接有同一个伸缩弹簧,在伸缩弹簧和主支撑杆和次支撑杆的作用下推动装置本体在收纳槽内上升,同时通过缓冲轮将盖板推回盖板槽内,完成装置本体的弹出。优选的,所述盖板槽内滑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板,盖板的顶部靠近收纳槽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开设有按动槽,所述按动槽与收纳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盖板相适配,通过固定杆与复位弹簧和固定槽的共同作用下将盖板固定在固定孔内。优选的,所述按动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短轴,短轴上转动套接有控制块,控制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按动块,按动块延伸出按动槽,控制块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按动槽的底部内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块靠近固定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固定槽相适配,通过固定杆与复位弹簧和固定槽的共同作用下将盖板固定在固定孔内,完成盖板的固定。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靠近盖板槽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转动安装有缓冲轮,所述缓冲轮和滑槽均与稳定板相适配,通过缓冲轮将盖板推回盖板槽内。本技术中,所述数据中心自控装置,通过外壳的保护极大的降低了装置本体因为冲击而导致受损的可能,同时避免了误触导致的操作失误,在缓冲轮和稳定板的相互作用下降低了装置本体的弹出速度,降低了装置本体的受损可能。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外壳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同时避免了装置因为误触而导致操作失误的可能,利用伸缩弹簧和支撑轴等结构使得装置本体的弹出更加方便,减少了操作难度,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数据中心自控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数据中心自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数据中心自控装置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收纳槽、3盖板槽、4按动槽、5固定孔、6装置本体、7滑槽、8缓冲轮、9盖板、10稳定板、11固定槽、12主支撑轴、13次支撑轴、14伸缩弹簧、15控制块、16按动块、17短轴、18固定杆、19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数据中心自控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上开设有收纳槽2,收纳槽2的一侧内壁顶部开设有盖板槽3,收纳槽2的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次支撑轴13,次支撑轴13的顶部滑动套接有主支撑轴12,主支撑轴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装置本体6,装置本体6与收纳槽2相适配,主支撑轴12和次支撑轴13上套接有同一个伸缩弹簧14,在伸缩弹簧14和主支撑杆12和次支撑杆13的作用下推动装置本体6在收纳槽2内上升,同时通过缓冲轮8将盖板9推回盖板槽3内,完成装置本体6的弹出。本技术中,盖板槽3内滑动安装有盖板9,盖板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板10,盖板9的顶部靠近收纳槽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1。本技术中,外壳1上开设有按动槽4,按动槽4与收纳槽2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孔5,固定孔5与盖板9相适配,通过固定杆18与复位弹簧19和固定槽11的共同作用下将盖板9固定在固定孔5内。本技术中,按动槽4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短轴17,短轴17上转动套接有控制块15,控制块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按动块16,按动块16延伸出按动槽4,控制块15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与按动槽4的底部内壁相连接。本技术中,控制块15靠近固定孔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8,固定杆18与固定槽11相适配,通过固定杆18与复位弹簧19和固定槽11的共同作用下将盖板9固定在固定孔5内,完成盖板8的固定。本技术中,装置本体6的顶部开设有滑槽7,滑槽7靠近盖板槽3的一侧开口,且开口处转动安装有缓冲轮8,缓冲轮8和滑槽7均与稳定板10相适配,通过缓冲轮8将盖板9推回盖板槽3内。通过把手拉动盖板9,在稳定板10与缓冲轮8和滑槽7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将装置本体5按压进收纳槽2,完成装置本体6的收纳,将盖板9拉到头,通过固定杆18与复位弹簧19和固定槽11的共同作用下将盖板9固定在固定孔5内,完成盖板8的固定,按动按动块16,通过控制块15和短轴17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固定杆18和固定槽11分离,在伸缩弹簧14和主支撑杆12和次支撑杆13的作用下推动装置本体6在收纳槽2内上升,同时通过缓冲轮8将盖板9推回盖板槽3内,完成装置本体6的弹出。本技术中,通过把手拉动盖板9,在稳定板10与缓冲轮8和滑槽7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将装置本体5按压进收纳槽2,完成装置本体6的收纳,将盖板9拉到头,通过固定杆18与复位弹簧19和固定槽11的共同作用下将盖板9固定在固定孔5内,完成盖板8的固定,按动按动块16,通过控制块15和短轴17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固定杆18和固定槽11分离,在伸缩弹簧14和主支撑杆12和次支撑杆13的作用下推动装置本体6在收纳槽2内上升,同时通过缓冲轮8将盖板9推回盖板槽3内,完成装置本体6的弹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数据中心自控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收纳槽(2),收纳槽(2)的一侧内壁顶部开设有盖板槽(3),所述收纳槽(2)的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次支撑轴(13),次支撑轴(13)的顶部滑动套接有主支撑轴(12),所述主支撑轴(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装置本体(6),所述装置本体(6)与收纳槽(2)相适配,所述主支撑轴(12)和次支撑轴(13)上套接有同一个伸缩弹簧(14)。/n
【技术特征摘要】
1.数据中心自控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收纳槽(2),收纳槽(2)的一侧内壁顶部开设有盖板槽(3),所述收纳槽(2)的底部内壁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次支撑轴(13),次支撑轴(13)的顶部滑动套接有主支撑轴(12),所述主支撑轴(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装置本体(6),所述装置本体(6)与收纳槽(2)相适配,所述主支撑轴(12)和次支撑轴(13)上套接有同一个伸缩弹簧(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自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槽(3)内滑动安装有盖板(9),所述盖板(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板(10),盖板(9)的顶部靠近收纳槽(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自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按动槽(4),所述按动槽(4)与收纳槽(2)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孔(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学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