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00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组件、正极连接头、负极连接组件、控制电路板以及两个充电输出接口;负极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负极连接头,壳体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贯通内腔的第一通孔,壳体组件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互正对布置的第二通孔,正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第一通孔,负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壳体组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第三通孔分别与两个充电输出接口一一正对布置;控制电路板和充电输出接口设置在内腔内,正极连接头、负极连接组件以及充电输出接口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能够为电子设备充电,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的
,尤其是一种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车载充电器是指常规通过汽车电瓶(轿车12V,卡车24V)供电的车载充电器,大量使用在各种便携式、手持式设备的锂电池充电领域。诸如:手机、PDA、GPS等;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载充电器被广泛应用,呈现出多功能性、便携性、时尚性的特征。现有技术中,车载充电器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充电器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组件、正极连接头、负极连接组件、控制电路板以及两个充电输出接口;所述负极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负极连接头,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贯通所述内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壳体组件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互正对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正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负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组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充电输出接口一一正对布置;所述控制电路板和充电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正极连接头、负极连接组件以及充电输出接口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头和负极连接组件用于与车载电源连接器连接以形成电路回路。进一步地,所述负极连接组件还包括导电弹片,两个所述负极连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弹片的两端,以使所述负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内腔内还设置有导电弹簧,所述导电弹簧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正极连接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以及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上壳外侧壁上的卡块以及形成所述下壳的内侧壁上的卡槽,所述卡块嵌入或脱离所述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储能元件,所述储能元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连接头以及负极连接头的材料为铜。进一步地,所述上壳设置有多个散热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充电器,通过车载充电器的正极连接头和负极连接组件同时和汽车上的电源连接器对应连接,形成了一个电回路,电源连接器是电连接汽车电源的,这样汽车电源实现了与车载充电器的电连接;再通过充电输出接口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即可实现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能够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同时结构简单,有利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器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较佳实施例。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组件1、正极连接头2、负极连接组件3、控制电路板4以及两个充电输出接口5;负极连接组件3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负极连接头31,壳体组件1的顶部开设有贯通内腔的第一通孔,壳体组件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互正对布置的第二通孔14,正极连接头2可伸缩设置于第一通孔,负极连接头31可伸缩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14,壳体组件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15,两个第三通孔15分别与两个充电输出接口5一一正对布置;控制电路板4和充电输出接口5设置在内腔内,正极连接头2、负极连接组件3以及充电输出接口5分别与控制电路板4电连接;正极连接头2和负极连接组件3用于与车载电源连接器连接以形成电路回路。上述提供的车载充电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具体流程为:将车载充电器的正极连接头2和负极连接组件3同时和汽车上的电源连接器对应连接,形成了一个电回路,电源连接器是电连接汽车电源的,这样汽车电源实现了与车载充电器的电连接;再通过充电输出接口5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即可实现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上述提供的车载充电器,能够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同时结构简单,有利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本实施例中,负极连接组件3还包括导电弹片32,两个负极连接头31分别设置在导电弹片32的两端,以使负极连接头31可伸缩设置于第二通孔14内;导电弹片32的导电性可以实现控制电路板4和负极连接头31的电性连接,而且,由于导电弹片32的弹性使得负极连接头31可以活动伸缩,便于负极连接头31和汽车上的电源连接器进行连接。再者,内腔内还设置有导电弹簧6,导电弹簧6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控制电路板4和正极连接头2;一方面,导电弹簧6实现了控制电路板4和正极连接头2的电性连接,另一方面,导电弹簧6的弹性使得正极连接头2可以在第一通孔内活动伸缩。具体地,壳体组件1包括上壳11以及下壳12,上壳11和下壳12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这样,上壳11和下壳12的装配和拆卸都非常简单方便。具体地,卡扣结构包括形成在上壳11外侧壁上的卡块以及形成下壳12的内侧壁上的卡槽,卡块嵌入或脱离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壳体内设置有储能元件,储能元件与控制电路板4电性连接;这样,当车载充电器与汽车电源电连接时,汽车电源能够为储能元件充电,储能元件能够蓄电,储能元件储蓄的电能可以用于直接为电子设备充电。进一步地,正极连接头2以及负极连接头31的材料为铜;铜具有较佳的导电性能且价格适中。为了提高车载充电器工作时的散热效果,所述上壳设置有多个散热通孔。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组件、正极连接头、负极连接组件、控制电路板以及两个充电输出接口;所述负极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负极连接头,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贯通所述内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壳体组件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互正对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正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负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组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充电输出接口一一正对布置;所述控制电路板和充电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正极连接头、负极连接组件以及充电输出接口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头和负极连接组件用于与车载电源连接器连接以形成电路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组件、正极连接头、负极连接组件、控制电路板以及两个充电输出接口;所述负极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负极连接头,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开设有贯通所述内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壳体组件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相互正对布置的第二通孔,所述正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负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与其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组件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三通孔,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充电输出接口一一正对布置;所述控制电路板和充电输出接口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正极连接头、负极连接组件以及充电输出接口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头和负极连接组件用于与车载电源连接器连接以形成电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连接组件还包括导电弹片,两个所述负极连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弹片的两端,以使所述负极连接头可伸缩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盛达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