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力压紧接触型电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弹力压紧接触型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的连接器产品,在端子设计时多采用刚性针配合装配有弹性元件的插孔或弹性插孔(例如劈槽插孔,冠簧插孔等)进行电接触体的电连接,或者采用装配弹性元件的插针配合刚性插孔的结构形式。常规的技术中,通常采用扭簧、冠簧或线簧等弹性元件来提供两端子电连接的接触压紧力,但如扭簧、冠簧或线簧等弹性元件对材料、结构设计、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如扭簧、冠簧或线簧等弹性元件的生产、装配更为复杂,耗费了更多的人力、设备和时间成本。与此同时,由于电接触体之间存在的接触磨损,在插拔过程中使得连接器的寿命受限,很难或者经济地实现连接器的高次数插拔。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优化的弹力压紧接触型的电连接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一种弹力压紧接触型电连接装置,包括能够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第一插接组件中具有第一接触体,第二插接组件中具有第二接触体,以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力压紧接触型电连接装置,包括能够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第一插接组件中具有第一接触体,第二插接组件中具有第二接触体,以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对接接触,实现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的电连接,以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的插接端为各自的前端,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第二插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前端分别作用在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上,第一接触体与第二接触体对接时,第一接触体的前端能够和第二接触体的前端相互抵触,使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蓄能并各自产生向前的弹性恢复力,从而使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分 ...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04 CN 20202158935601.一种弹力压紧接触型电连接装置,包括能够插接配合的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第一插接组件中具有第一接触体,第二插接组件中具有第二接触体,以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对接接触,实现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的电连接,以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的插接端为各自的前端,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第二插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前端分别作用在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上,第一接触体与第二接触体对接时,第一接触体的前端能够和第二接触体的前端相互抵触,使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蓄能并各自产生向前的弹性恢复力,从而使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分别以其各自的弹性恢复力向前推抵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压紧接触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体前端的形状和第二接触体前端的形状大致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压紧接触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体前端具有一球形凹陷的插槽,所述第一接触体前端是大致匹配所述插槽的凸柱型球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压紧接触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插接组件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一合盖,第一接触体和第一弹性元件装配在第一主体内,第一主体还具有对第一接触体向前的运动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部,第一合盖从第一主体的后端固定盖设在第一主体上,第一弹性元件是压缩弹性元件,其前端和后端分别抵在第一接触体和第一合盖并压缩蓄能;
第二插接组件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二合盖,第二接触体和第二弹性元件装配在第二主体内,第二主体还具有对第二接触体向前的运动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部,第二合盖从第二主体的后端固定盖设在第二主体上,第二弹性元件是压缩弹性元件,其前端和后端分别抵在第二接触体和第二合盖上并压缩蓄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力压紧接触型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棱,王定森,林平,郭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