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端板、电芯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23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隔热端板、电芯模组及电池包。该隔热端板安装于电芯模组中由多个电芯并排设置形成的电芯组的端部。隔热端板朝向电芯组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相对的两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凹槽与两个限位槽连通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填充有保温层,保温层与隔热端板朝向电芯组的一侧平齐。该电芯模组包括上述的隔热端板。该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芯模组。保温层隔绝了隔热端板与靠近隔热端板的电芯之间的热量传递,实现了电芯模组中不同位置的电芯的温度均衡。使用保温层替代原有的绝缘片,降低了电芯模组的整体长度,提高了电芯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减少了安装绝缘片的工艺,提高了电芯模组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端板、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隔热端板、电芯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芯模组中,端板的整个侧面与电芯贴合,且在端板与电芯之间加装绝缘片,绝缘片的导热系数为0.2W/(m·K)左右。由于电芯模组的空间有限,导致绝缘片的厚度很小,隔热性能较差。靠近端板的电芯能够通过端板快速散热,使得电芯模组的中间部位的电芯温度高于两端部位的电芯温度,且温差较大,影响电芯模组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安装绝缘片不仅增加了电芯模组的整体长度,不利于提高电芯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而且增加了安装工艺,降低了电芯模组的装配效率。因此,需要一种隔热端板、电芯模组及电池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端板,以解决现有的电芯模组中不同位置的电芯的温差较大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热端板,安装于电芯模组中由多个电芯并排设置形成的电芯组的端部,所述隔热端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所述凹槽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端板,安装于电芯模组中由多个电芯并排设置形成的电芯组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端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相对的两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12),所述凹槽(11)与两个所述限位槽(12)连通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保温层(13),所述保温层(13)与所述隔热端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一侧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端板,安装于电芯模组中由多个电芯并排设置形成的电芯组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端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相对的两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12),所述凹槽(11)与两个所述限位槽(12)连通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保温层(13),所述保温层(13)与所述隔热端板朝向所述电芯组的一侧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13)包括隔热部(131),所隔热部(131)的两端均延伸设置有定位部(132),所述隔热部(131)位于所述凹槽(11),所述定位部(132)插接于对应的限位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贯穿所述隔热端板的顶部,以形成供所述保温层(13)穿过的开口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13)为气凝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世涛陈朝海江吉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