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90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顶托装置设置在料盒下方,料盒内设有底板,底板上用于放置电池片,底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料盒底部设有多个第二通孔,顶托装置包括固定板及固定设在固定板上的多个顶柱,每一个顶柱远离固定板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的直径小于顶柱的直径且略小于料盒内底板第一通孔的孔径,定位柱的高度小于第一通孔的深度;顶柱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当料盒放置在顶托装置上时,料盒的底面与固定板具有顶柱的表面接触,顶柱穿过第二通孔以使定位柱设在底板的第一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顶托装置,可顶托料盒内电池片,方便放置电池片;方便操作人员检查,减少检查过程中产生的人为碎片,降低碎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能电池制备中,整片电池片经过切片机加工形成半片电池片,多个半片电池片放入料盒后不方便检查,料盒具有一定深度,半片电池片的数量较多,以百计,若料盒底部半片电池片碎片或料盒内电池片放置参差不齐不易被发现,员工在检查半片料盒内电池片放置错位或碎片时,需手动拿出半片电池片,更易造成碎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所述顶托装置设置在料盒下方,所述料盒内设置有能够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用于放置电池片,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料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顶托装置包括固定板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多个顶柱,每一个顶柱远离固定板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配合,所述顶柱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配合,所述定位柱的直径小于所述顶柱的直径且略小于料盒内底板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定位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所述顶柱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当所述料盒放置在顶托装置上时,所述料盒的底面与固定板具有顶柱的表面接触,所述顶柱穿过第二通孔以使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一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顶柱为可收缩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顶柱包括与所述固定板连接的第一固定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内设置有供第二固定杆能够上下移动的中空空间,所述中空空间内设置有弹性件,第二固定杆包括与所述弹性件连接的下固定杆及与所述弹性件抵触的上固定杆,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上固定杆远离所述下固定杆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为自顶部向下变宽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为圆台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用于便于手持的手持部。进一步地,所述顶柱设置为四个。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可顶托料盒内电池片,方便放置电池片;方便操作人员检查,减少检查过程中产生的人为碎片,降低碎片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半片电池片料盒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料盒,11-底板,2-固定板,3-顶柱,4-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具体结构参见图1,所述顶托装置设置在料盒1下方,所述料盒1内设置有能够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用于放置电池片,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料盒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底板11在在外力作用下可沿料盒的侧壁上下移动,料盒结构参见图2。初始状态(未放置电池片)下,所述底板11在料盒内底部。所述顶托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顶托装置包括固定板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上的多个顶柱3,每一个顶柱3远离固定板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柱4,所述定位柱4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配合,所述顶柱3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配合。所述定位柱4的直径小于所述顶柱3的直径且略小于料盒1内底板11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定位柱4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所述定位柱4的高度优选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所述底板11上要放置半片电池片,若所述定位柱4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那定位柱抵住电池片导致碎片,即定位柱不能抵触电池片。所述定位柱4优选为自顶部向下变宽的结构,如所述定位柱4为圆台结构,可使得定位柱4与底板11连接牢固。所述顶柱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以使得所述顶柱3穿过料盒底部进入料盒内部,方便托举底板11。所述顶柱3的高度小于所述料盒的高度。当所述料盒1放置在顶托装置上时,所述料盒1的底面与固定板2具有顶柱3的表面接触,所述顶柱3穿过第二通孔以使所述定位柱4设置在所述底板11的第一通孔内,即定位柱与所述底板11固定连接,可将底板11托起远离料盒底部。当空的料盒要放置半片电池片时,料盒底板11与定位柱对准后,底板11被托起向上移动,所述底板11远离料盒底部靠近料盒上部(底板11与料盒底部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此时可以放电池片,在所述底板11与料盒上部的空间内放满电池片,所述底板11与料盒下部的空间为空,如果要将料盒装满电池片,可将料盒从顶托装置上取下并将料盒放置在工作台上,底板11和电池片在重力作用下缓慢下降至料盒底部,此时最上面的电池片与料盒上部还具有空间但间距小,可以继续放置部分电池片。所述料盒上部距离要放置电池片的底板11的高度越小,越能避免放片产生碎片。当料盒内已经放置了电池片,若要检查料盒底部是否有碎片,可将料盒移动至顶托装置上,料盒底板11与定位柱对准后,底板11被托起向上移动,电池片也随之上升远离底部,电池片具有料盒上部间距变小,又因料盒侧壁靠近上部具有缺口,底部电池片上升至缺口处,可方便操作人员检查,减少检查过程中产生的人为碎片,降低碎片率。进一步地,所述顶柱3为可收缩结构,具体地,所述顶柱3包括与所述固定板2连接的第一固定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内设置有供第二固定杆能够上下移动的中空空间,所述中空空间内设置有弹性件,第二固定杆包括与所述弹性件连接的下固定杆及与所述弹性件抵触的上固定杆,所述下固定杆的直径小于上固定杆的直径,所述下固定杆进入弹性件的通孔内,即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所述顶托装置设置在料盒(1)下方,所述料盒(1)内设置有能够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用于放置电池片,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料盒(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装置包括固定板(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上的多个顶柱(3),每一个顶柱(3)远离固定板(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柱(4),所述定位柱(4)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配合,所述顶柱(3)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配合,所述定位柱(4)的直径小于所述顶柱(3)的直径且略小于料盒(1)内底板(11)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定位柱(4)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所述顶柱(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当所述料盒(1)放置在顶托装置上时,所述料盒(1)的底面与固定板(2)具有顶柱(3)的表面接触,所述顶柱(3)穿过第二通孔以使所述定位柱(4)设置在所述底板(11)的第一通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所述顶托装置设置在料盒(1)下方,所述料盒(1)内设置有能够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用于放置电池片,所述底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料盒(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装置包括固定板(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上的多个顶柱(3),每一个顶柱(3)远离固定板(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柱(4),所述定位柱(4)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配合,所述顶柱(3)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相配合,所述定位柱(4)的直径小于所述顶柱(3)的直径且略小于料盒(1)内底板(11)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定位柱(4)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所述顶柱(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当所述料盒(1)放置在顶托装置上时,所述料盒(1)的底面与固定板(2)具有顶柱(3)的表面接触,所述顶柱(3)穿过第二通孔以使所述定位柱(4)设置在所述底板(11)的第一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片电池片料盒顶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3)为可收缩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明张宇恒徐瑾黄昶善许效宁
申请(专利权)人:韩华新能源启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