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重合器的重合器,特别涉及一种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包括:屏蔽罩外壳和柔性连接机构,柔性连接机构设置于屏蔽罩外壳内;柔性连接机构包括:可收缩的内圈导电接触件、沿预设轴线方向与内圈导电接触件同轴设置的外圈导电接触件、设置于内圈导电接触件与外圈导电接触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导电组件。在实际应用时,依靠弹性导电组件的回弹性能,可将内圈导电接触件套设并卡接于重合器的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上,而将外圈导电接触件与重合器的导电杆电连接。同现有技术相比,不但软连接结构的安装较为方便,而且还避免了柔性连接机构因放电,对重合器的绝缘外壳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及重合器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重合器的重合器,特别涉及一种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及重合器。
技术介绍
重合器是用于配电网自动化的一种智能化开关设备,他能够检测故障电流、在给定时间内断开故障电流,并能进行给定次数重合的一种由“自具”能够力的控制开关。目前,大部分的重合器由一个永磁机构连接驱动拉杆,通过驱动板将力传递到绝缘拉杆上,然后带动真空灭弧室动触头,实现开关分合操作。由于重合器的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与绝缘拉杆和导电杆之间需要设计软连接结构,而常规的软连接结构的柔性导电排通过嵌件螺栓直接固定在真空灭弧室动触头上,无任何屏蔽措施,软连接在动作之后产生折痕,以产生局部放电现象,从而对重合器的绝缘外壳的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及重合器,可避免了柔性连接机构因放电,对重合器的绝缘外壳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包括:屏蔽罩外壳;柔性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屏蔽罩外壳内;所述柔性连接机构包括:可收缩的内圈导电接触件、沿预设轴线方向与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同轴设置的外圈导电接触件、设置于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导电组件;其中,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用于套设并卡接于重合器的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上,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用于与重合器的导电杆电连接。另外,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重合器,包括:真空灭弧室、导电杆、如上所述的软连接结构;所述屏蔽罩外壳分别机械连接所述导电杆和所述真空灭弧室;所述柔性连接机构的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套设并卡接于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上,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导电杆电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柔性连接机构设置于屏蔽罩外壳内,通过屏蔽罩外壳可屏蔽柔性连接机构的局部放电现象,从而避免了柔性连接机构因放电,对重合器的绝缘外壳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柔性连接机构是由可收缩的内圈导电接触件、外圈导电接触件和设置于内圈导电接触件和外圈导电接触件之间的弹性导电组件构成,使得内圈导电接触件可依靠弹性导电组件的回弹性能,卡接并固定于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上,相比采用嵌件螺栓的固定方式,此种固定方式,使得本实施方式的软连接结构的安装更为方便。另外,所述弹性导电组件设有若干个,各所述弹性导电组件沿所述预设轴线依次排列设置。另外,各所述弹性导电组件均包括:若干个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等距环设的弹性导电元件;所述弹性导电元件均具有:与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相抵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相抵的第二端部。另外,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相对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的一侧为第一导电外侧,相反的一侧为第一导电内侧;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相对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的一侧为第二导电内侧,相反的一侧为第二导电外侧;所述第一导电外侧和所述第二导电内侧相对,且隔开。另外,所述第一导电外侧对应各所述弹性导电元件分别开设外侧凹槽,各所述弹性导电元件的第一端部嵌设于唯一对应的所述外侧凹槽中;所述第二导电内侧对应各所述弹性导电元件分别开设内侧凹槽,各所述弹性导电元件的第二端部嵌设于唯一对应的所述内侧凹槽中。另外,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导电内侧的两端分别向所述第一导电外侧的方向弯曲延伸。另外,所述屏蔽罩外壳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依次具有:定位所述真空灭弧室的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槽连通的定位孔、由所述定位孔的孔壁向所述预设轴线方向水平延伸的支撑面;所述柔性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并抵接于所述支撑面上。另外,所述定位孔的孔壁上绕所述预设轴线的方向开设环槽,所述软连接结构还包括:卡环,可拆卸地嵌设于所述环槽内,并沿所述预设轴线方向与所述支撑面相对,所述柔性连接机构固定于所述卡环和所述支撑面之间。另外,所述动触头的外表面具有卡接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的环形卡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分别与动触头和导电杆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柔性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动触头与柔性连接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屏蔽罩外壳1和柔性连接机构2,并且,柔性连接机构2设置于屏蔽罩外壳1内。其中,结合图1和2所示,柔性连接机构2包括:可收缩的内圈导电接触件21、沿预设轴线方向与内圈导电接触件21同轴设置的外圈导电接触件22、设置于内圈导电接触件21与外圈导电接触件22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导电组件23。在实际应用时,依靠弹性导电组件23的回弹性能,可将内圈导电接触件21套设并卡接于重合器的真空灭弧室3的动触头31上,而将外圈导电接触件22与重合器的导电杆4电连接。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由于柔性连接机构2设置于屏蔽罩外壳1内,通过屏蔽罩外壳1可屏蔽柔性连接机构的局部放电现象,从而避免了柔性连接机构2因放电,对重合器的绝缘外壳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柔性连接机构2是由可收缩的内圈导电接触件21、外圈导电接触件22和设置于内圈导电接触件21和外圈导电接触件22之间的弹性导电组件23构成,使得内圈导电接触件21可依靠弹性导电组件23的回弹性能,卡接并固定于真空灭弧室3的动触头31上,相比采用嵌件螺栓的固定方式,此种固定方式,使得本实施方式的软连接结构的安装更为方便。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内圈导电接触件21包括:两个以预设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的导电卡接件211。同时,弹性导电组件23设有若干个,各弹性导电组件23沿预设轴线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且各弹性导电组件23均包括:若干个绕预设轴线方向等距环设的弹性导电元件231。并且,如图3所示,各弹性导电元件231均具有:与其中一个导电卡接件211相抵的第一端部2311、与外圈导电接触件22相抵的第二端部23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弹性导电元件231可以是弹簧,当然在实际应用时,弹性导电元件231也可以是其他的弹性部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对弹性导电元件231的类型作具体限定。由此不难看出,在实际应用时,内圈导电接触件21的各导电卡接件211可在各弹性导电元件231回弹作用下,紧紧抱住真空灭弧室3的动触头31,从而实现柔性连接机构2与真空灭弧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屏蔽罩外壳;/n柔性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屏蔽罩外壳内;所述柔性连接机构包括:可收缩的内圈导电接触件、沿预设轴线方向与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同轴设置的外圈导电接触件、设置于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导电组件;/n其中,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用于套设并卡接于重合器的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上,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用于与重合器的导电杆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蔽罩外壳;
柔性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屏蔽罩外壳内;所述柔性连接机构包括:可收缩的内圈导电接触件、沿预设轴线方向与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同轴设置的外圈导电接触件、设置于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与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之间的至少一个弹性导电组件;
其中,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用于套设并卡接于重合器的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上,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用于与重合器的导电杆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设有若干个,各所述弹性导电组件沿所述预设轴线依次排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性导电组件均包括:若干个绕所述预设轴线方向等距环设的弹性导电元件;
所述弹性导电元件均具有:与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相抵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相抵的第二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导电接触件相对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的一侧为第一导电外侧,相反的一侧为第一导电内侧;
所述外圈导电接触件相对于所述弹性导电组件的一侧为第二导电内侧,相反的一侧为第二导电外侧;
所述第一导电外侧和所述第二导电内侧相对,且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合器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外侧对应各所述弹性导电元件分别开设外侧凹槽,各所述弹性导电元件的第一端部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军伟,奚庆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翔登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