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形双面透明屏和透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85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曲形双面透明屏和透明显示装置,包括:框架,框架被构造成弧形,框架具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前壁设有第一装配口,安装腔的后壁设有第二装配口,第一装配口和第二装配口分别为弧形;第一耐力板和第二耐力板,第一耐力板和第二耐力板分别安装于框架,第一耐力板和第二耐力板分别为弧形,第一耐力板封盖第一装配口且第二耐力板封盖第二装配口;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第一显示模组安装于第一耐力板且第二显示模组安装于第二耐力板,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分别为弧形且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LED印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厚度超薄、拆卸灵活、整体性好、外观美观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形双面透明屏和透明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LED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曲形双面透明屏和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时LED行业的不断发展,LED透明屏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各种造型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充分展现透明屏优势的曲面透明屏和双面透明屏。相关技术中的双面透明屏通常采用两套模组前后互拼而成,不仅厚度巨大,美观度差,配合不好,整屏效果较差,而且后期维护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曲形双面透明屏,能够实现厚度超薄、拆卸灵活、整体性好、外观美观性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曲形双面透明屏,包括:框架,所述框架被构造成弧形,所述框架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前壁设有第一装配口,所述安装腔的后壁设有第二装配口,所述第一装配口和所述第二装配口分别为弧形;第一耐力板和第二耐力板,所述第一耐力板和所述第二耐力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一耐力板和所述第二耐力板分别为弧形,所述第一耐力板封盖所述第一装配口且所述第二耐力板封盖所述第二装配口;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耐力板且位于所述第一耐力板的背向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耐力板且位于所述第二耐力板的背向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分别为弧形且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LED印制板;供电和信号装置,所述供电和信号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框架包括:左立柱和右立柱;第一上边框和第二上边框,所述第一上边框的左端安装于所述左立柱的上端且右端安装于所述右立柱的上端,所述第二上边框的左端安装于所述左立柱的上端且右端安装于所述右立柱的上端,所述第一上边框位于所述第二上边框的前方;第一下边框和第二下边框,所述第一下边框的左端安装于所述左立柱的下端且右端安装于所述右立柱的下端,所述第二下边框的左端安装于所述左立柱的下端且右端安装于所述右立柱的下端,所述第一下边框位于所述第二下边框的前方,其中,所述第一装配口由所述第一上边框、所述第一下边框、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限定出,所述第二装配口由所述第二上边框、所述第二下边框、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限定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边框、所述第二上边框、所述第一下边框和所述第二下边框分别为弧形。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立柱和所述右立柱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从前向后减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立柱和/或所述右立柱设有容纳槽,所述供电和信号装置安装在所述容纳槽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LED印制板为向前凸出的弧形,相邻两个所述LED印制板通过互连信号板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装配口和/或所述第二装配口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柱。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与所述框架的外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平齐。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装配口的上沿和下沿、所述第二装配口的上沿和下沿分别设有多个角码,所述角码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耐力板和所述第二耐力板。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曲形双面透明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上下的型材进行精确弯曲加工,实现前后共用一套弧度型材箱体,弧形边框采用前后四根边框型材进行拼装,留有中间的空间,方便安装互拼及后期维护,实现了厚度超薄、拆卸灵活、整体性好、外观美观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曲形双面透明屏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曲形双面透明屏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曲形双面透明屏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曲形双面透明屏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曲形双面透明屏的俯视图。附图标记:曲形双面透明屏10、框架100、安装腔101、第一装配口102、第二装配口103、容纳槽104、支撑柱105、角码106、左立柱110、右立柱120、第一上边框130、第二上边框140、第一下边框150、第二下边框160、第一耐力板210、第二耐力板220、LED印制板300、互连信号板301、供电和信号装置4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曲形双面透明屏10,包括:框架100、第一耐力板210、第二耐力板220、第一显示模组、第二显示模组和供电和信号装置400。具体而言,框架100被构造成向前凸出的弧形,框架100具有安装腔101,安装腔101的前壁设有第一装配口102,安装腔101的后壁设有第二装配口103,第一装配口102和第二装配口103分别为向前凸出的弧形。第一耐力板210和第二耐力板220分别安装于框架100,第一耐力板210和第二耐力板220分别为向前凸出的弧形,第一耐力板210封盖第一装配口102且第二耐力板220封盖第二装配口103。也就是说,在水平投影面内,框架100的投影、第一装配口102的投影、第二装配口103的投影、第一耐力板210的投影和第二耐力板220的投影均为弧形。第一显示模组安装于第一耐力板210,且第一显示模组位于第一耐力板210的背向框架100的一侧(即前侧)。第二显示模组安装于第二耐力板220,且第二显示模组位于第二耐力板220的背向框架100的一侧(即后侧)。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分别为向前凸出的弧形,且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LED印制板300,即,多个LED印制板300拼接成弧形的整屏。供电和信号装置400安装在安装腔101内,且供电和信号装置400分别与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框架100包括:左立柱110、右立柱120、第一上边框130、第二上边框140、第一下边框150和第二下边框160。第一上边框130的左端安装于左立柱110的上端,且第一上边框130的右端安装于右立柱120的上端;第二上边框140的左端安装于左立柱110的上端,且第二上边框140的右端安装于右立柱120的上端,第一上边框130位于第二上边框140的前方。第一下边框150的左端安装于左立柱110的下端,且第一下边框150的右端安装于右立柱120的下端,第二下边框160的左端安装于左立柱110的下端,且第二下边框160的右端安装于右立柱120的下端,第一下边框150位于第二下边框160的前方。其中,第一装配口102由第一上边框130、第一下边框150、左立柱110和右立柱120限定出,第二装配口103由第二上边框140、第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形双面透明屏,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所述框架被构造成弧形,所述框架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前壁设有第一装配口,所述安装腔的后壁设有第二装配口,所述第一装配口和所述第二装配口分别为弧形;/n第一耐力板和第二耐力板,所述第一耐力板和所述第二耐力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一耐力板和所述第二耐力板分别为弧形,所述第一耐力板封盖所述第一装配口且所述第二耐力板封盖所述第二装配口;/n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耐力板且位于所述第一耐力板的背向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耐力板且位于所述第二耐力板的背向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分别为弧形且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LED印制板;/n供电和信号装置,所述供电和信号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形双面透明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被构造成弧形,所述框架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前壁设有第一装配口,所述安装腔的后壁设有第二装配口,所述第一装配口和所述第二装配口分别为弧形;
第一耐力板和第二耐力板,所述第一耐力板和所述第二耐力板分别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一耐力板和所述第二耐力板分别为弧形,所述第一耐力板封盖所述第一装配口且所述第二耐力板封盖所述第二装配口;
第一显示模组和第二显示模组,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一耐力板且位于所述第一耐力板的背向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第二耐力板且位于所述第二耐力板的背向所述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分别为弧形且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LED印制板;
供电和信号装置,所述供电和信号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和所述第二显示模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形双面透明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
左立柱和右立柱;
第一上边框和第二上边框,所述第一上边框的左端安装于所述左立柱的上端且右端安装于所述右立柱的上端,所述第二上边框的左端安装于所述左立柱的上端且右端安装于所述右立柱的上端,所述第一上边框位于所述第二上边框的前方;
第一下边框和第二下边框,所述第一下边框的左端安装于所述左立柱的下端且右端安装于所述右立柱的下端,所述第二下边框的左端安装于所述左立柱的下端且右端安装于所述右立柱的下端,所述第一下边框位于所述第二下边框的前方,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宁郭成兵宣宏伟葛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洛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