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碳涂覆隔离层的混合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4786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1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混合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混合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包括通过隔离物层与负电极隔开的正电极。第一活性炭层设置在隔离物层与正负电极之一之间。第一活性炭层涂覆在隔离物层的第一表面上。第二活性炭层设置在隔离物层与正负电极之一之间。第二活性炭层设置在隔离物层的第二表面上。第一集电器共同延伸地接触第一电极,并且第二集电器共同延伸地接触第二电极。电解液穿过涂有活性炭的隔离物层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携带锂阳离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碳涂覆隔离层的混合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电容器辅助电池,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活性炭涂覆隔离物的混合锂离子电容器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可再充电锂离子电池众所周知用在消费电子应用中,从小型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到大型电子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典型的锂离子电池由阳极层,阴极层以及将阳极层和阴极层分开的隔离物层形成。锂离子电池还包括电解质,该电解质经配制以在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时在阴极层和阳极层之间携带锂阳离子(Li+)。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理想特性,比如与镍氢、镍镉或铅酸电池相比,具有保持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的能力,以及在多个循环中完全或部分充电和放电而不保留充电记忆的能力,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已扩展到更大的电动设备,比如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对于这种较大的应用,需要具有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因此,在锂离子电池达到其预期目的的同时,在高充电和放电速率的运输
中,既需要具有通常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高能量密度、又需要电容器的高功率密度、以及能经历许多充电循环的长使用寿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括:/n具有第一表面的隔离物层;/n与所述隔离物层的所述第一表面间隔开的第一电极;以及/n设置在所述隔离物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活性炭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池,包括:
具有第一表面的隔离物层;
与所述隔离物层的所述第一表面间隔开的第一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隔离物层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活性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炭层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还包括第一集电器,所述第一集电器具有与所述第一电极共同延伸地接触的导电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炭层涂覆在所述隔离物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还包括陶瓷层,所述陶瓷层涂覆在所述隔离物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炭层涂覆在所述陶瓷层上,使得所述陶瓷层夹在所述隔离物层和所述第一活性炭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还包括:
第二电极,与所述隔离物层的第二表面间隔开,其中所述隔离物层的所述第二表面面向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方向;以及
第二活性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隔离物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炭层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炭层涂覆在所述隔离物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还包括第二电极和第二活性炭层;
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炭层涂覆在所述隔离物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直接接触,其中,所述第二活性炭层被涂覆在所述隔离物层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直接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个包括锂基活性材料,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包括石墨。


11.用于电池的涂覆隔离物层,包括:
隔离薄片,包含惰性聚合物材料,所述惰性聚合物材料有足够多孔以容纳电解液;其中所述隔离物薄片包括第一表面;以及
邻近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活性炭涂层。


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启立孔德文陆涌李喆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