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用辐射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71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用辐射探测装置,包括塑料闪烁单元和设置在所述塑料闪烁单元上的信号处理组件;所述信号处理组件包括夹设在所述塑料闪烁单元上的壳体、用于连接壳体与塑料闪烁单元的固定夹、以及均设置在壳体内且对所述塑料闪烁单元产生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倍增管和与所述光电倍增管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板;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上集成有放大甄别电路,所述光电倍增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甄别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夹可根据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的不同需求与不同尺寸的塑料闪烁体安装配合,通过设置放大甄别电路提高辐射探测装置的灵敏度,提高探测装置探测的准确度,从而保证更有效的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用辐射探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全身表面污染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用辐射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核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核辐射监测系统越来越完善,对核电站从业人员身体辐射监测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核辐射监测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相关的核辐射监测设备也日趋国产化。目前国内外全身表面污染监测仪都是采用大面积塑料闪烁体探测器,且由于探测面比较大,现有的探测器对光电倍增管输出的信号处理误差也较大,不能满足高精度探测的需求,从而导致探测下限升高,降低仪器的灵敏度,从而造成漏报的现象,危害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用辐射探测装置,通过设置固定夹可根据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的不同需求与不同尺寸的塑料闪烁体安装配合,通过设置放大甄别电路提高辐射探测装置的灵敏度,提高探测装置探测的准确度,从而保证更有效的测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用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闪烁单元和设置在所述塑料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用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闪烁单元(1)和设置在所述塑料闪烁单元(1)上的信号处理组件;所述信号处理组件包括夹设在所述塑料闪烁单元(1)上的壳体(2)、用于连接壳体(2)与塑料闪烁单元(1)的固定夹(3)、以及均设置在壳体(2)内且对所述塑料闪烁单元(1)产生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倍增管(5)和与所述光电倍增管(5)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板(6),所述光电倍增管(5)与所述塑料闪烁单元(1)通过光导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6)上集成有放大甄别电路,所述光电倍增管(5)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甄别电路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用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闪烁单元(1)和设置在所述塑料闪烁单元(1)上的信号处理组件;所述信号处理组件包括夹设在所述塑料闪烁单元(1)上的壳体(2)、用于连接壳体(2)与塑料闪烁单元(1)的固定夹(3)、以及均设置在壳体(2)内且对所述塑料闪烁单元(1)产生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倍增管(5)和与所述光电倍增管(5)连接的信号处理电路板(6),所述光电倍增管(5)与所述塑料闪烁单元(1)通过光导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板(6)上集成有放大甄别电路,所述光电倍增管(5)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甄别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身表面污染监测用辐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甄别电路包括型号为AD746的运算放大器U3A和型号为TLV3201的比较器U5,运算放大器U3A的同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6、电阻R4和电容C9与所述光电倍增管(5)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9与所述光电倍增管(5)的输出端的连接端经电阻R3接地,运算放大器U3A的反相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5和电容C10接地,运算放大器U3A的输出端分三路,一路经电阻R8与滑动变阻器RP1的固定端连接,第二路经电容C12与运算放大器U3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三路经并联的电容C15和电阻R9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滑动端与运算放大器U3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9与电阻R11的连接端经电阻R10接地;
电阻R11的另一端分三路,一路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二路与三极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三路经电阻R24与比较器U5的第4引脚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分两路,一路与滑动变阻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俊涛花锋张振朝刘进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核核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