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58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8
本申请涉及渗水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其包括两个透明的注水瓶,所述注水瓶周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注水瓶外侧壁卡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支撑板上端面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滑移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气泡水平仪,两个所述气泡水平仪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相邻两边缘,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板水平的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板上端面设置有便于读数的标识组件,所述标识组件设置于两个所述注水瓶之间。本申请具有便于调节支架的高度确保支撑板水平,提高读数精准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
本申请涉及渗水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双环法试验是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松散岩层的渗透系数的常用的简易方法,由于外环渗透场的约束作用使内环的水只能垂向渗入,因而排除了侧向渗流的误差,因此它比试坑法和单环法的精度都高。试验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对场区包气带的渗透性研究方向应用广泛。现检索到一篇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490174.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现场双环渗水试验的装置,包括积水容器、支架和带阀门的水管,积水容器包括透明的水桶和锥形漏斗,水桶上、下端均开口,水桶的下端与锥形漏斗的大端口连通,带阀门的水管与锥形漏斗的小端口连通,支架包括一个固定框和三条支腿,三条支腿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固定框上,固定框固定在水桶和锥形漏斗的连接处,水桶外侧壁沿竖直方向上设有刻度线,最大刻度设置于水桶上边沿上,零刻度设置于固定框上方。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本装置在户外使用时,固定框不调整至水平状态,存在读数不精准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调节固定框的水平,本申请提供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板以及两个透明的注水瓶,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注水瓶外侧壁卡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注水瓶远离所述支撑板的端面开设有注水口,所述支撑板上端面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滑移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气泡水平仪,两个所述气泡水平仪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相邻两边缘,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板水平的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板上端面设置有便于读数的标识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土壤渗漏实验之前,工作人员将注水瓶外侧壁卡接至安装孔内,四个支撑杆的一端穿设于四个定位孔内,当地面存在凸起时,驱动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带动支撑杆在定位孔中向靠近定位板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凸起的地面抵接;地面存在凹陷时,工作人员驱动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带动支撑杆在定位孔中向远离定位板的方向移动,直至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凹陷的地面抵接,利用气泡水平仪的气泡在水平时保持在中心位置的特性,直观表示支撑板的水平,达到调节支撑板水平的效果,使支撑板保持水平状态;支撑板调至水平后,注水瓶液面保持水平,此时标识组件上的读数精准。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远离地面的一端的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便于转动所述螺母的转动组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限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调节支撑板时,工作人员转动螺母,限位组件限制螺杆的转动,使螺母在螺杆周侧上下移动,螺母通过转动组件带动支撑板移动,达到调节支撑板水平的效果,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端面的环槽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母靠近所述支撑板端面的环块,所述环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环槽内,所述环槽与所述环块的组合截面为“L”字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转动螺母时,螺母带动环块在环槽中转动,环槽与环块的配合限制支撑板的移动方向,使支撑板沿支撑杆的轴向移动,便于调节支撑板的水平,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孔内壁的限位块以及开设于所述支撑杆外侧壁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开设且两端均闭合,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限制螺杆的自转,确保螺杆在定位孔中上下滑动,限位槽的长度限制螺杆上下调节的运动距离,防止螺母与螺杆之间松脱。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底座增大支撑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确保装置安装稳定。优选的,所述标识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的标尺,所述注水瓶与所述标尺之间设置有便于读数的指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指针在标尺上滑动直观表示出当前注水瓶的液面高度,方便快捷。优选的,所述注水瓶的外侧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指针靠近所述注水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以及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均为“T”字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槽与滑块的配合限制指针的移动方向,便于指针在注水瓶外侧壁滑动。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周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橡胶垫减少限位块在限位槽中的磨损,增加限位块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工作人员转动螺母,螺母带动环块在环槽中转动,环槽与环块的配合限制支撑板的移动方向,使支撑板沿支撑杆的轴向移动,同时观察气泡水平仪中气泡的位置,使支撑板处于水平位置;2.工作人员移动指针,指针在滑块与滑槽的限制下注水瓶的外侧壁滑动,直至指针与注水瓶中的液面高度向平,指针在标尺上的对应读数即为当前注水瓶中的液面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线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注水瓶;2、支撑板;4、定位孔;5、支撑杆;6、螺杆;7、螺母;8、环槽;9、环块;10、限位块;11、限位槽;12、底座;13、标尺;14、指针;15、滑槽;16、滑块;17、气泡水平仪;18、注水口;19、安装孔;20、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板2以及两个透明的注水瓶1,支撑板2上端面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9,注水瓶1卡接于安装孔19内,确保注水瓶1保持与支撑板2垂直的状态;支撑板2上端面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定位孔4,定位孔4内滑移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2,利用底座12增大支撑杆5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确保整体装置的安装稳定,注水瓶1远离支撑板2的端面开设有注水口18,利用注水口18向注水瓶1内加水,不影响实验的进行,方便快捷,同时注水口18使注水瓶1与外界连通,保持注水瓶1内外气压向平,便于注水瓶1中的水流出。参照图1,为了确保支撑板2的水平,支撑板2上端面相邻两边的固定连接有气泡水平仪17,利用气泡水平仪17处于水平状态实时,气泡保持在中心位置的特性,直观表示支撑板2的水平,为调节支撑板2水平提供直接的判断依据。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调节支撑板2的水平,支撑板2与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杆5远离地面的一端的螺杆6,螺杆6螺纹连接有螺母7,螺母7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便于转动螺母7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开设于支撑板2上端面的环槽8以及固定连接于螺母7靠近支撑板2端面的环块9,环块9转动连接于环槽8内,环槽8与环块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板(2)以及两个透明的注水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开设有安装孔(19),所述注水瓶(1)外侧壁卡接于所述安装孔(19)内,所述注水瓶(1)远离所述支撑板(2)的端面开设有注水口(18),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内滑移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气泡水平仪(17),两个所述气泡水平仪(17)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的相邻两边缘,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板(2)水平的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设置有便于读数的标识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环入渗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板(2)以及两个透明的注水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开设有安装孔(19),所述注水瓶(1)外侧壁卡接于所述安装孔(19)内,所述注水瓶(1)远离所述支撑板(2)的端面开设有注水口(18),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的四个角均开设有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内滑移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气泡水平仪(17),两个所述气泡水平仪(17)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的相邻两边缘,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板(2)水平的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设置有便于读数的标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环入渗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5)远离地面的一端的螺杆(6),所述螺杆(6)周侧螺纹连接有螺母(7),所述螺母(7)与所述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便于转动所述螺母(7)的转动组件,所述支撑杆(5)与所述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限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环入渗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撑板(2)上端面的环槽(8)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母(7)靠近所述支撑板(2)端面的环块(9),所述环块(9)转动连接于所述环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连三鲁朝林李云王兵刘平王奥张长城王亚男姜祝强鲁志雄廖祥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地质局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