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442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包括一圈弹性钢圈,所述弹性钢圈的两端分别为内侧端头和位于内侧端头的外侧端头;所述外侧端头上通过活接头连接有调零段,所述调零段能通过活接头进行移动;所述调零段的内侧设有内刻度,所述内侧端头的外侧设有与内刻度相对应的卡尺刻度;所述弹性钢圈底部的外侧设有配重连接块,所述配重连接块连接有配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套在管道外,调节调零段使得零点相对齐,管道出现膨胀,卡尺刻度出现偏移,通过读出与内刻度零点相对应的卡尺刻度值得知管道膨胀度,其测量简便且测量工作量小;通过在弹性钢圈底部加设配置块,弹性钢圈不会发生旋转,刻度部分处于上部便于查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电站作业设备,特别是一种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水电站厂房经常处于水库水位以下,一旦发生水淹厂房后果极其严重。水电站内部布置有非常多的压力水管道系统,一旦因管道逐渐在水力作用下逐渐膨胀破裂,就会发生导致水淹厂房,后果极其严重。常规需要工作人员定时的进行人工测量,确保管道的膨胀度在警戒范围内,但是这种测量方式需要工作人员一个个的进行测量,不仅测量不便而且工作效率也低,因为管道很多,其测量的工作量也非常大。所以,现有的人工测量管道膨胀度存在测量不便、工作效率低和工作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它具有测量方便、工作效率高且工作量小的优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包括一圈弹性钢圈,所述弹性钢圈的两端分别为内侧端头和位于内侧端头的外侧端头;所述外侧端头上通过活接头连接有调零段,所述调零段能通过活接头进行移动;所述调零段的内侧设有内刻度,所述内侧端头的外侧设有与内刻度相对应的卡尺刻度;所述弹性钢圈底部的外侧设有配重连接块,所述配重连接块连接有配重块。前述的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中,所述配重连接块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槽,所述配重块的一侧设有与内螺纹槽相对应的外螺纹柱。前述的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中,所述内刻度与卡尺刻度均为50分度的游标卡尺刻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只需将本技术套设在管道外部,弹性钢圈会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自动紧箍在管道外部,然后通过调节调零段使得内刻度与卡尺刻度的零点相对齐,只要管道出现膨胀,弹性钢圈就会出现膨胀从而造成卡尺刻度出现偏移,这时只需通过读出与内刻度零点相对应的卡尺刻度值就能得知管道的当前膨胀度,其测量简便且测量工作量小;而且本技术通过在弹性钢圈底部加设配置块,保持弹性钢圈不会因管道振动而发生旋转,刻度部分一直处于上部,便于查看。所以,本技术具有测量方便、工作效率高且工作量小的优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图2中B处放大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弹性钢圈,11-调零段,21-卡尺刻度,22-内刻度,3-配重连接块,31-配重块,32-外螺纹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构成如图1-3所示,包括一圈弹性钢圈1,所述弹性钢圈1的两端分别为内侧端头和位于内侧端头的外侧端头;所述外侧端头上通过活接头连接有调零段11,所述调零段11能通过活接头进行移动;所述调零段11的内侧设有内刻度22,所述内侧端头的外侧设有与内刻度22相对应的卡尺刻度21;所述弹性钢圈1底部的外侧设有配重连接块3,所述配重连接块3连接有配重块31。所述配重连接块3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槽,所述配重块31的一侧设有与内螺纹槽相对应的外螺纹柱32。所述内刻度22与卡尺刻度21均为50分度的游标卡尺刻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圈弹性钢圈(1),所述弹性钢圈(1)的两端分别为内侧端头和位于内侧端头的外侧端头;所述外侧端头上通过活接头连接有调零段(11),所述调零段(11)能通过活接头进行移动;所述调零段(11)的内侧设有内刻度(22),所述内侧端头的外侧设有与内刻度(22)相对应的卡尺刻度(21);所述弹性钢圈(1)底部的外侧设有配重连接块(3),所述配重连接块(3)连接有配重块(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膨胀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圈弹性钢圈(1),所述弹性钢圈(1)的两端分别为内侧端头和位于内侧端头的外侧端头;所述外侧端头上通过活接头连接有调零段(11),所述调零段(11)能通过活接头进行移动;所述调零段(11)的内侧设有内刻度(22),所述内侧端头的外侧设有与内刻度(22)相对应的卡尺刻度(21);所述弹性钢圈(1)底部的外侧设有配重连接块(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丁光付强张翼王义丹陈宇加蒋梦莹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浙江仙居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