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光伏平瓦单元及铺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光伏平瓦单元及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光伏屋顶瓦适用于斜面屋顶,它可替代原屋顶的瓦片、石板瓦,它作为建筑物外部结构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甚至还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美感,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的统一体。这种安装及发电模式,以其“低空间成本、低输变电成本、低综合安装成本”的特点,成为我国太阳能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适用于新房和旧房改造,且安装方便。现有光伏屋顶瓦的安装更多为传统的叠瓦结构,由于光伏单元的光伏发电特性,每个光伏瓦单元之间不能遮挡,而错落式结构,由于太阳的光照角度问题,也容易造成光伏瓦单元之间遮挡,继续一种光伏屋顶的光伏瓦单元及其铺设方法,解决因为遮挡问题,造成的发电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平瓦单元,包括:若干组光伏平瓦单元和光伏平瓦挂瓦单元,其中,所述每组光伏平瓦单元包括光伏平瓦、光伏导线、接线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平瓦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若干组光伏平瓦单元和光伏平瓦挂瓦单元,/n其中,所述每组光伏平瓦单元包括光伏平瓦、光伏导线、接线盒、平瓦底板,/n所述光伏平瓦,为双玻光伏组件,包括,玻璃前端,/n后端,所述后端包括光伏背板,以及/n多个光伏结构,所述多个光伏结构为单晶电池片,通过密封剂封装在所述玻璃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n所述光伏导线与所述光伏平瓦、接线盒连接;/n所述平瓦底板设置在所述光伏平瓦底面,用于连接所述光伏平瓦挂瓦单元,以及用于所述光伏平瓦之间的相互连接;/n所述光伏平瓦挂瓦单元,设置在目标房屋屋顶上,用于固定所述光伏平瓦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平瓦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组光伏平瓦单元和光伏平瓦挂瓦单元,
其中,所述每组光伏平瓦单元包括光伏平瓦、光伏导线、接线盒、平瓦底板,
所述光伏平瓦,为双玻光伏组件,包括,玻璃前端,
后端,所述后端包括光伏背板,以及
多个光伏结构,所述多个光伏结构为单晶电池片,通过密封剂封装在所述玻璃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
所述光伏导线与所述光伏平瓦、接线盒连接;
所述平瓦底板设置在所述光伏平瓦底面,用于连接所述光伏平瓦挂瓦单元,以及用于所述光伏平瓦之间的相互连接;
所述光伏平瓦挂瓦单元,设置在目标房屋屋顶上,用于固定所述光伏平瓦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平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前端为超白钢化玻璃,所述光伏背板为PVB;
所述光伏平瓦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平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导线为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所述光伏导线的末端连接MC4公母接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平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底板,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
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三底板设置在所述光伏平瓦的底面两端,用于所述光伏平瓦之间的连接以及与所述光伏平瓦挂瓦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底板设置在所述光伏平瓦的底面中间,用于连接所述光伏平瓦挂瓦单元;
所述光伏底板具有底板导水槽,所述光伏底板通过所述底板导水槽相互连接;
所述底板导水槽包括,第一底板导水槽、第二底板导水槽、第三底板导水槽;
所述第一底板导水槽的外部表面积等于所述第三底板导水槽的内部表面积;
所述第一底板导水槽与所述第三底板导水槽连接;
所述第三底板导水槽与所述光伏平瓦挂瓦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底板导水槽与所述光伏平瓦挂瓦单元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屋顶的平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平瓦挂瓦单元,包括,若干个金属挂瓦条,其中,每个挂瓦条的间距为365-370mm;
所述挂瓦条具有挂瓦平面、挂瓦条导水槽、固定孔;
所述挂瓦平面具有第一挂瓦平面和第二挂瓦平面,用于固定所述光伏平瓦;
所述挂瓦条导水槽,具有第一挂瓦条导水槽、第二挂瓦条导水槽、第三挂瓦条导水槽,用于所述光伏平瓦单元的下端导水作用;
所述固定孔包括,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亮,尹丽华,代松,苏红月,程钢,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