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包括灶体底盘、灶体面板、至少一个炉头、与每个炉头对接的燃气管路、控制器和脉冲点火器,控制器与脉冲点火器电连接;炉头对应的燃烧盘下侧设置有导热片,导热片延伸连接有远离炉头的燃烧盘设置的传热片;传热片下侧设置有安装于灶体底盘上的散热块;散热块与传热片的接触面之间还贴靠设置有用于提供电能的温差发电片;温差发电片连接有升压及充电管理盒;灶体底盘内还设置有与升压及充电管理盒电连接、用于存储电能的充电电池;充电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器、脉冲点火器电连接,通过导热片及温差发电片,利用温差发电技术对燃气灶上燃烧盘的大量余热有效利用,实现自蓄电的用于点火和系统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燃气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家用燃气灶具是常用的厨房设备,燃气灶在工作时,燃气从气管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的调节进入炉头中,同时混入一部分空气,这些混合气体从分火器的火孔中喷出同时被点火装置点燃形成火焰,这些火焰被用来加热放置于炉头支架上的炊具。而且,随着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实用,家庭当中的厨房也由最早的土灶、简单的锅炉变成了如今的具有各种各样厨房电器的现代化空间。所以寻找可替代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厨房电器领域,各个厂家也在寻找节约能源或可替代能源的方式。但现有燃气灶存在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一般的燃气灶能源利用效率只有40%-70%。另一方面,现有燃气灶的控制装置及脉冲点火装置等电子元件通常使用一节或两节干电池或碱性电池供电,这种点火装置在电量不够时很难点着火,同时由于干电池或碱性电池寿命较短,电池需要经常更换,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更换操作也不方便用户使用;此外,废旧的干电池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将燃气灶余热进行回收,提高燃气灶的能源利用率,并利用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将其转换成电能存储,用作控制装置及点火器等电子元件的供电电源,是行业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目前普遍使用的燃气灶存在大量余热没有被利用、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利用温差发电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利用燃气灶余热温差发电,实现自蓄电的用于点火和系统控制的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包括灶体底盘、灶体面板、至少一个炉头、与每个炉头对接的燃气管路、控制器和设置于每个炉头处的脉冲点火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在燃气管路上的控制阀,所述控制器与脉冲点火器电连接;所述炉头对应的燃烧盘下侧平行靠近设置有不大于燃烧盘面积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延伸连接有远离所述炉头的燃烧盘设置、并将收集热量传导的传热片;所述传热片下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灶体底盘上的散热块;所述散热块与所述传热片的接触面之间还贴靠设置有至少一组的用于感测两者之间温差并提供电能的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通过导线电连接有设置于灶体底盘内的升压及充电管理盒;所述灶体底盘内还设置有通过导线与升压及充电管理盒电连接、用于存储温差发电片产生的电能的充电电池,所述升压及充电管理盒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控制;所述充电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器、脉冲点火器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片为半圆形盘体、且套装连接于燃烧盘下侧对应的炉头管道接口上。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片沿所述导热片边缘向下一体延伸、且呈L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片和传热片采用铜质或铝质板材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温差发电片与所述散热块、传热片的接触面之间还设置有用于热量传导的导热硅胶层。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块上设置有敞开于灶体底盘底侧或\和灶体底盘边侧的散热格栅。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块为铝质散热体,铝质散热体还一体设置有敞开于灶体底盘底侧或\和灶体底盘边侧的散热格栅。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块外围还罩扣有用于隔绝燃烧盘及灶体底盘内部热量、提高导热片与散热块温差值的隔热罩。进一步地,所述燃烧盘包括内环火底盘和外环火底盘,内环火底盘和外环火底盘同轴心环状套装后、分别套扣固定于炉头管道接口的内圈和外环,所述内环火底盘上扣盖有内环火盖,所述外环火底盘上扣盖有外环火盖,对应的导热片设置于环状套装的内环火底盘和外环火底盘下侧。进一步地,所述脉冲点火器从所述内环火盖与外环火盖之间的炉头下侧伸出、或者从所述燃烧盘的外缘侧伸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热片、传热片、温差发电片和散热块形成发电系统,且导热片设置于整个燃气灶最热燃烧盘下侧,使得传热片与散热块之间的温差最大,通过温差发电片转换的电能最大,并经升压及充电管理盒的升压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处理后,在炉头的燃烧盘持续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对充电电池充电,并在充电电池被充满后控制温差发电器件停止充电;可以有效利用燃气灶上燃烧盘释放的热量为燃气灶的电气元件供电,避免用户更换电池,实现对燃气灶大量余热有效利用,实现自蓄电的用于点火和系统控制,并保证使用安全。采用这种充电控制模式,将燃气灶上炉头散发的热量转换成电能,即环保又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且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只要点火后就可以进行充电,简洁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去除灶体面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去除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线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线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侧视线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去除灶体面板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去除灶体面板的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该实施例是基于中式的燃气灶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该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包括灶体底盘1、灶体面板(图中未示)、两个炉头3、与每个炉头3对接的燃气管路4、控制器5和设置于每个炉头3处的脉冲点火器6,该控制器5包括设置在燃气管路4上的控制阀7,控制器5与脉冲点火器6电连接;在每个炉头3对应的燃烧盘8下侧平行靠近设置有位于灶体面板2上侧、且不大于燃烧盘8面积的导热片9,该实施例中,导热片9安装于灶体面板2上侧与燃烧盘8下侧之间的盛液盘10下侧;该导热片9延伸连接有远离该炉头3的燃烧盘8设置、并将收集热量传导的传热片11。其中,导热片9为半圆形盘体、且套装连接于燃烧盘8下侧对应的炉头3管道接口30上,传热片11沿导热片9边缘向下一体延伸、且呈L形设置;而且,导热片9和传热片11采用铜质板材一体成型。继续如图1至图5所示,在传热片11下侧设置有安装于灶体底盘1内侧边缘的采用铝质材料一体成形的散热块12,散热块12还一体设置有敞开于灶体底盘1底侧及灶体底盘1边侧的散热格栅120,对应的灶体底盘1设有与散热格栅120配合的散热风口13;散热块12外围还罩扣有用于隔绝燃烧盘8及灶体底盘1内部热量、提高导热片9与散热块12温差值的隔热罩14。继续如图1至图5所示,该散热块12与传热片11的接触面之间还贴靠设置有两组并排设置的用于感测两者之间温差并提供电能的温差发电片15,当然,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散热块与传热片的接触面之间还贴靠设置有一组大面积布设的用于感测两者之间温差并提供电能的温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包括灶体底盘、灶体面板、至少一个炉头、与每个炉头对接的燃气管路、控制器和设置于每个炉头处的脉冲点火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在燃气管路上的控制阀,所述控制器与脉冲点火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炉头对应的燃烧盘下侧平行靠近设置有不大于燃烧盘面积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延伸连接有远离所述炉头的燃烧盘设置、并将收集热量传导的传热片;/n所述传热片下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灶体底盘上的散热块;/n所述散热块与所述传热片的接触面之间还贴靠设置有至少一组的用于感测两者之间温差并提供电能的温差发电片;/n所述温差发电片通过导线电连接有设置于灶体底盘内的升压及充电管理盒;/n所述灶体底盘内还设置有通过导线与升压及充电管理盒电连接、用于存储温差发电片产生的电能的充电电池,所述升压及充电管理盒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控制;/n所述充电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器、脉冲点火器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包括灶体底盘、灶体面板、至少一个炉头、与每个炉头对接的燃气管路、控制器和设置于每个炉头处的脉冲点火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设置在燃气管路上的控制阀,所述控制器与脉冲点火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头对应的燃烧盘下侧平行靠近设置有不大于燃烧盘面积的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延伸连接有远离所述炉头的燃烧盘设置、并将收集热量传导的传热片;
所述传热片下侧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灶体底盘上的散热块;
所述散热块与所述传热片的接触面之间还贴靠设置有至少一组的用于感测两者之间温差并提供电能的温差发电片;
所述温差发电片通过导线电连接有设置于灶体底盘内的升压及充电管理盒;
所述灶体底盘内还设置有通过导线与升压及充电管理盒电连接、用于存储温差发电片产生的电能的充电电池,所述升压及充电管理盒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控制;
所述充电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器、脉冲点火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为半圆形盘体、且套装连接于燃烧盘下侧对应的炉头管道接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片沿所述导热片边缘向下一体延伸、且呈L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温差自蓄电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和传热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六明,陈辉海,刘新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胜厨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