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及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944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及探测器,所述迷宫结构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面设置有呈均匀环形阵列的若干迷宫围墙;所述顶盖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锥体结构;所述迷宫围墙由互相垂直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组成,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一隔板末端;相邻的所述迷宫围墙之间为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开口向外开敞。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外部宽敞的开口的烟气通道,方便烟气进入;内部烟气出口渐窄使烟气平缓弥漫入腔体且不会迅速从对侧流出,维持烟气在采样区的时间,比同类产品报警更迅速并且保证报警的灵敏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有直角弯结构的迷宫围墙,有效减小气流直接进入腔体速度,阻挡了沙尘,减少因灰尘等因素造成污染对探测器的误报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及探测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探测器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及探测器。
技术介绍
探测器迷宫作为探测器的关键零件之一,对探测器的烟探敏感程度及防尘防误报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火灾发生时,探测器能否准确及时地报警,在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粉尘的地区能否减少误报,都成为探测器迷宫研发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光电感烟探测器感烟的原理为通过光电信号,接收烟雾粒子数据来实现判断报警,但常见迷宫接收时受迷宫本身腔体结构影响,使探测器采集的数值离散性较大,影响探测器的一致性,尤其以能防误报的探测器影响更大。受光电感烟报警探测器工作原理限制,发光元件光强度加大则报警灵敏度提高,同时误报率也会提升;降低发光元件光强度,会减少误报率,但报警灵敏度会下降,会发生延迟报警,甚至于漏报情况。另外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探测器迷宫过于追求小巧,考虑节约空间等问题,没有足够的空间设计迷宫回路结构或回路过于简单,甚至取消回路结构,仅以过滤网代替,诸如此类的结构都使迷宫的防尘性能、烟在腔体内的滞留时间大打折扣,不利于接收装置采集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面设置有呈均匀环形阵列的若干迷宫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锥体结构;所述迷宫围墙由互相垂直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组成,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一隔板末端;相邻的所述迷宫围墙之间为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开口向外开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面设置有呈均匀环形阵列的若干迷宫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锥体结构;所述迷宫围墙由互相垂直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组成,所述第二隔板位于第一隔板末端;相邻的所述迷宫围墙之间为烟气通道,所述烟气通道开口向外开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结构的顶角为139度,所述锥体结构的底边位于所述迷宫围墙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迷宫围墙的第一隔板之间夹角为15度且夹角向外张开;相邻的两个所述迷宫围墙的第二隔板之间夹角为15度且夹角向内收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比第一隔板短,所述第二隔板末端靠近所述烟气通道的一侧设有斜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所述迷宫围墙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


6.一种应用光学陷阱技术的探测器,包括顶盖和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宏君徐宏恩吴建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航联迪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