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9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包括前活塞杆、前盖、第一限位孔、防转杆、前缸体、通孔、第二限位孔、增压筒、增压活塞杆、减压片、储油筒、后中盖、后缸筒、后活塞、后盖、后活塞杆、前活塞、中盖、轴用圈、第一O型圈、第二O型圈、铜套、组合防尘圈、第一进出气口、第二进出气口、第三进出气口、第四进出气口、前中盖、压力检测口和加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使防转杆固定在前盖和前中盖之间,能够达到防转的效果,在通孔内和活塞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二O型圈和第一O型圈,不仅有效的防止增压缸内部漏气,同时有效的防止前活塞杆转动,提高了增压缸的质量,通过组合防尘圈,防止灰尘等物质进入增压缸的内腔,达到密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
本技术涉及一种增压缸,具体是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属于增压缸应用

技术介绍
增压缸是结合气缸和油缸优点而改进设计的,液压油与压缩空气严格隔离,缸内的活塞杆接触工作件后自动启程,动作速度快,且较气压传动稳定,缸体装置简单,出力调整容易,相同条件下可达到油压机之高出力,能耗低,软着陆不损模具,安装容易,所占用的空间小,故障少无温升之困扰,寿命长,噪声小,等核心特性。在增压缸的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活塞杆的转动,通常会在增压缸的外部增加防转机构,但是在增压缸的外部增加防转机构,会增加增压缸的体积,对于一些安装位置较小的地方,将无法安装防转机构,这将对增压缸的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包括前活塞杆、前盖、防转杆、前活塞和第二O型圈,所述前活塞杆贯穿前盖的内侧壁,且所述前活塞杆与增压活塞杆连接,所述前盖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安装有防转杆,所述防转杆穿过前活塞的内侧壁,且所述防转杆位于第二限位孔内,所述第二限位孔开设在前中盖的一侧壁上,所述前中盖与前盖之间安装有前缸体,且所述前中盖的一端与增压筒连接,所述增压筒内安装有增压活塞杆,所述增压活塞杆的一侧安装有中盖,所述中盖与储油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筒的另一端与后中盖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中盖的另一端与后缸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缸筒的另一端与后盖固定连接,所述后盖的一侧安装有后活塞,所述后活塞与后活塞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前活塞的环形面上安装有轴用圈,且所述前活塞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防转杆,且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二O型圈。优选的,所述前盖和前活塞杆之间安装有组合防尘圈和铜套,所述前盖2与四个拉杆螺纹连接,且四个拉杆均穿过后盖与四个螺母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前活塞上开设有活塞孔,且活塞孔的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一O型圈。优选的,所述前盖上安装有第一进出气口,所述前中盖上安装有第二进出气口,所述后中盖上安装有第三进出气口和加油口,所述后盖上安装有第四进出气口。优选的,所述后活塞杆的一端位于减压片上,所述减压片与中盖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并中间保持一定距离,且所述中盖上开有压力检测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设计合理,通过前盖和前中盖固定连接,使防转杆固定在前盖和前中盖之间,防止前活塞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的情况,从而能够达到防转的效果,避免了传统在增压缸的外部增加防转机构,导致增压缸前端模具安装位置较大,不便于安装的情况。2、该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设计合理,在通孔内安装有第二O型圈,防止气体从防转杆和前活塞之间穿过,同时在活塞孔内安装有第一O型圈,将填充前活塞和前活塞杆之间的间隙,防止气体从前活塞和前活塞杆之间穿过,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增压缸内部漏气,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前活塞杆转动,提高了增压缸的质量,同时在前盖和前盖之间安装有组合防尘圈和铜套,通过组合防尘圈,将填充前活塞杆和前盖之间的间隙,防止灰尘等物质进入增压缸的内腔,达到密封的效果,通过安装铜套,有效的保证了活塞杆的导向同轴精度和垂直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进出气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前活塞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前活塞杆,2、前盖,3、第一限位孔,4、防转杆,5、前缸体,6、通孔,7、第二限位孔,8、增压筒,9、增压活塞杆,10、减压片,11、储油筒,12、后中盖,13、后缸筒,14、后活塞,15、后盖,16、后活塞杆,17、前活塞,18、中盖,19、轴用圈,20、第一O型圈,21、第二O型圈,22、铜套,23、组合防尘圈,24、第一进出气口,25、第二进出气口,26、第三进出气口,27、第四进出气口,28、前中盖,29、压力检测口,30、加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包括前活塞杆1、前盖2、防转杆4、前活塞17和第二O型圈21,所述前活塞杆1贯穿前盖2的内侧壁,且所述前活塞杆1与增压活塞杆9连接,所述前盖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所述第一限位孔3内安装有防转杆4,所述防转杆4穿过前活塞17的内侧壁,且所述防转杆4位于第二限位孔7内,所述第二限位孔7开设在前中盖28的一侧壁上,所述前中盖28与前盖2之间安装有前缸体5,且所述前中盖28的一端与增压筒8连接,所述增压筒8内安装有增压活塞杆9,所述增压活塞杆9的一侧安装有中盖18,所述中盖18与储油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筒11的另一端与后中盖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中盖12的另一端与后缸筒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缸筒13的另一端与后盖15固定连接,所述后盖15的一侧安装有后活塞14,所述后活塞14与后活塞杆16固定连接,达到防转的效果。所述前活塞17的环形面上安装有轴用圈19,且所述前活塞17上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内安装有防转杆4,且所述通孔6的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二O型圈21,将填充防转杆4和前活塞17之间的间隙,达到防漏气的效果,有利于增压缸的使用;所述前盖2和前活塞杆1之间安装有组合防尘圈23和铜套22,所述前盖2与四个拉杆螺纹连接,且四个拉杆均穿过后盖与四个螺母螺纹连接,通过组合防尘圈23,将填充前活塞杆1和前盖2之间的间隙,防止灰尘等物质的进入,达到密封的效果;所述前活塞17上开设有活塞孔,且活塞孔的内侧壁上安装有第一O型圈20,将填充前活塞17和前活塞杆1之间的间隙,防止增压缸内部漏气;所述前盖2上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活塞杆(1)、前盖(2)、防转杆(4)、前活塞(17)和第二O型圈(21),所述前活塞杆(1)贯穿前盖(2)的内侧壁,且所述前活塞杆(1)与增压活塞杆(9)连接,所述前盖(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所述第一限位孔(3)内安装有防转杆(4),所述防转杆(4)穿过前活塞(17)的内侧壁,且所述防转杆(4)位于第二限位孔(7)内,所述第二限位孔(7)开设在前中盖(28)的一侧壁上,所述前中盖(28)与前盖(2)之间安装有前缸体(5),且所述前中盖(28)的一端与增压筒(8)连接,所述增压筒(8)内安装有增压活塞杆(9),所述增压活塞杆(9)的一侧安装有中盖(18),所述中盖(18)与储油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筒(11)的另一端与后中盖(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中盖(12)的另一端与后缸筒(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缸筒(13)的另一端与后盖(15)固定连接,所述后盖(15)的一侧安装有后活塞(14),所述后活塞(14)与后活塞杆(16)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活塞杆(1)、前盖(2)、防转杆(4)、前活塞(17)和第二O型圈(21),所述前活塞杆(1)贯穿前盖(2)的内侧壁,且所述前活塞杆(1)与增压活塞杆(9)连接,所述前盖(2)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所述第一限位孔(3)内安装有防转杆(4),所述防转杆(4)穿过前活塞(17)的内侧壁,且所述防转杆(4)位于第二限位孔(7)内,所述第二限位孔(7)开设在前中盖(28)的一侧壁上,所述前中盖(28)与前盖(2)之间安装有前缸体(5),且所述前中盖(28)的一端与增压筒(8)连接,所述增压筒(8)内安装有增压活塞杆(9),所述增压活塞杆(9)的一侧安装有中盖(18),所述中盖(18)与储油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筒(11)的另一端与后中盖(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中盖(12)的另一端与后缸筒(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缸筒(13)的另一端与后盖(15)固定连接,所述后盖(15)的一侧安装有后活塞(14),所述后活塞(14)与后活塞杆(1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带防转的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活塞(17)的环形面上安装有轴用圈(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进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森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