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3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公开了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包括油管(10),主油道(4);斜油道(5);凸轮轴油道(8);回油道,油管(10)与主油道(4)的连接部位设有上油孔(3),斜油道(5)向上通过凸轮轴轴承座油槽(12)间接连通至可转动的凸轮轴油道(8),回油道将缸盖内腔的润滑油引导回流至油底壳,凸轮轴油道(8)包括至少一条偏离凸轮轴轴心的第一凸轮轴轴颈贯穿油道(6)和至少一个偏离凸轮轴轴心的凸轮轴过油通道(7),凸轮轴过油通道(7)设置在第一凸轮轴轴颈贯穿油道(6)的路径上,第一凸轮轴轴颈贯穿油道(6)在转动过程中与斜油道(5)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凸轮轴的抗扭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尤其涉及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小型汽油机缸盖的润滑方式一般为缸体上油至缸盖水平油道后通过两条水平平行主油道分别向凸轮轴承座供油,即缸盖主油道直接向凸轮轴轴承座供油,这种并联式的油道布置方式,虽然能保证各主轴轴承座润滑油量和油压相对均匀,但润滑油道结构复杂,布置相对困难,不利于小型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小型化、轻量化。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755011U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VVT系统油路结构,主油路、水平油路、轴向油路;轴向油路在前端设置有钢球,形成前端的VVT系统油路用前端轴向油路;进气凸轮轴的端部设置有相位器,相位器通过中空过油螺栓安装在进气凸轮轴端部,相位器设置有后退油腔和前进油腔;中空过油螺栓的径向孔与相位器油腔相连通,中空过油螺栓的中心孔与前端轴向油路相连通;进气凸轮轴设置有两个环形油路和连通油路;凸轮轴承盖设置有短油路和长油路,长油路与短油路分别与进气凸轮轴的两个环形油路连通;缸盖在对应于长油路和短油路位置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垂直油路,两个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包括油管(10),与油管(10)一端连接的主油道(4);在主油道(4)上延伸出的斜油道(5);斜油道(5)通过凸轮轴轴承座油槽(12)间接连通的凸轮轴油道(8);布置在缸盖(2)内腔的回油道(9);所述油管(10)的另一端连通缸体主油道取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0)与所述主油道(4)的连接部位设有上油孔(3),所述斜油道(5)向上通过凸轮轴承座油槽(12)间接连通至可转动的所述凸轮轴油道(8),所述回油道(9)将缸盖内腔的润滑油引导回流至油底壳,所述凸轮轴油道(8)包括至少一条偏离凸轮轴轴心的第一凸轮轴轴颈贯穿油道(6)和至少一个偏离凸轮轴轴心的凸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包括油管(10),与油管(10)一端连接的主油道(4);在主油道(4)上延伸出的斜油道(5);斜油道(5)通过凸轮轴轴承座油槽(12)间接连通的凸轮轴油道(8);布置在缸盖(2)内腔的回油道(9);所述油管(10)的另一端连通缸体主油道取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10)与所述主油道(4)的连接部位设有上油孔(3),所述斜油道(5)向上通过凸轮轴承座油槽(12)间接连通至可转动的所述凸轮轴油道(8),所述回油道(9)将缸盖内腔的润滑油引导回流至油底壳,所述凸轮轴油道(8)包括至少一条偏离凸轮轴轴心的第一凸轮轴轴颈贯穿油道(6)和至少一个偏离凸轮轴轴心的凸轮轴过油通道(7),所述凸轮轴过油通道(7)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轮轴轴颈贯穿油道(6)的路径上,所述第一凸轮轴轴颈贯穿油道(6)在转动过程中与所述斜油道(5)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轴轴颈贯穿油道(6)贯穿凸轮轴轴颈径向上的两端后,在凸轮轴内呈环形路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过油通道(7)为4个,在所述第一凸轮轴轴颈贯穿油道(6)的环形路径上间隔均匀。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缸盖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过油通道(7)沿凸轮轴轴向延伸,在其延伸的路径上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鹏许敏李雪松张广任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敏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