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限压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820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输出保护的恒流限压电源。现有技术在对电缆性能的测试中,如果在测试前忘记给电缆断电,就会瞬间损坏测试仪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偏置电路、恒流电流、保护电路。偏置电路包括偏置电阻R4、钳位二极管D2。恒流电路包括恒流管Q1、电流取样电阻R2、电流限制三极管Q2。保护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6、保护三极管Q3和保护二极管D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恒流限压源电路具备完善的保护电路,无论短路、短路、正向过压、负向过压,都会不损坏内部电路。(*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输出保护的恒流限压电源。技术背景目前对电缆性能的测试中,需要将在线的电缆断电,然后给电缆加上一个低压直流电源后再进行测试。如果在测试前忘记给电缆断电,就会瞬间损坏测试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输出保护的恒流限压电源。本技术包括恒流管Q1,恒流管Q1的漏极接直流稳压电源,电流取样电阻R2一端与恒流管Q1的源极连接,另外一端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流限制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基极与恒流管Q1的源极连接,集电极与恒流管Q1的栅极连接;钳位二极管D2的阳极与恒流管Q1的栅极连接,阴极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偏置电阻R4一端连接到电源,另外一端连接到恒流管Q1的栅极;保护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集电极连接到恒流管Q1的栅极;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到地线,另外一端连接到保护三极管Q3的基极;保护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电源的输出。所述的电流限制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小于开启电压Ut时,恒流管Q1完全导通;当大于开启电压时,电流限制三极管Q2开启,恒流管Q1的栅源电压被电流限制三极管Q2旁路,输出电流不再增大,此时进入恒流状态,输出的恒流电流等于I=UR=UtR2]]>所述的恒流管Q1的栅源电压被钳位二极管D2钳位,防止恒流管Q1被损坏。当误接到市电电源时,如果市电电压正向超过内部的限压值,则保护二极管D1反偏,恒流限压源无输出电流;如果市电电压负向超过阀值,则保护三极管Q3因基极得到电流而导通,此时恒流管Q1的栅源之间被保护三极管Q3短接,恒流源停止输出。本技术也可以增加其它保护元件,抗浪涌元件,如电感、压敏电阻等。本技术中的保护三极管Q3、限流电阻R6的功能可以使用电压比较器、光耦来实现。本技术的恒流限压源电路具备完善的保护电路,无论短路、短路、正向过压、负向过压,都会不损坏内部电路,克服了原有技术中如果测试前忘记给电缆断电就会损坏测试仪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的负载阻值变化时的电流、电压曲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误接市电时输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带输出保护的恒流限压源,它由偏置电路、恒流电流、保护电路组成。偏置电路由偏置电阻R4、钳位二极管D2组成。恒流电路由恒流管Q1、电流取样电阻R2、电流限制三极管Q2组成。保护电路由限流电阻R6、保护三极管Q3和保护二极管D1组成。恒流管Q1的漏极接直流稳压电源,电流取样电阻R2一端与恒流管的源极连接,另外一端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流限制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基极与恒流管Q1的源极连接,集电极与恒流管Q1的栅极连接。钳位二极管D2的阳极与恒流管Q1的栅极连接,阴极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偏置电阻R4一端连接到电源,另外一端连接到恒流管Q1的栅极。保护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集电极连接到恒流管Q1的栅极。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到地线,另外一端连接到保护三极管Q3的基极。保护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电源的输出。偏置电路偏置电阻R4连接到17V,比恒流管Q1的漏极电压高5V,而一般的场效应管的开启电压是4.5V,因此可以确保恒流管Q1能在输出12V时充分开启。钳位二极管D2用于限制栅源电压不超过恒流管Q1能承受的最大值。当误接到市电时,P点电压会成为负值,此时如果保护三极管Q3还没有动作,则钳位二极管D2导通,确保栅源电压在恒流管Q1的极限范围内。恒流电路电流限制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不足开启电压(一般为0.6V)时,恒流管Q1完全导通,此时工作在限压状态;当电流限制三极管Q2基极电压超过0.6V左右时,电流限制三极管Q2开启,恒流管Q1的栅源电压会被电流限制三极管Q2的集电极旁路,此时进入恒流状态,输出的恒流电流等于I=UR=0.6R2]]>保护电路当误接到市电电源时,如果市电电压正向超过内部的限压值,则保护二极管D1反偏,恒流限压源无输出电流。如果市电电压负向超过阀值,则保护三极管Q3因基极得到电流而导通,此时恒流管Q1的栅源之间被保护三极管Q3短接,恒流源停止输出。图2为负载阻值变化时的电流、电压曲线示意图;图3为误接市电时输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示意图,其中1区中Q3起作用,输出被禁止;2区中D2导通防止Q1栅源电压超过极限,仍然恒流;3区中正常的恒流输出;4区中D1反偏,无输出电流。本技术的恒流限压电源有如下几种状态如图2,无负载或者负载很轻,此时内部直流电压相当于直接施加在负载上,为限压状态;负载很重或者短路,此时进入恒流状态,输出电压会降低以保持电流恒定。如图3,误接市电,市电处于正周期,则保护二极管D1截止,恒流源无输出电流;误接市电,市电处于负周期且电压比较小,则钳位二极管D2导通,输出仍然是恒流,但是总功率在元件能承受的范围内;误接市电,市电处于负周期且电压比较大,则保护三极管Q3导通,使得恒流管Q1的栅-源之间电压为0,恒流管Q1截止,恒流源无输出。权利要求1.一种恒流限压电源,其特征在于该恒流限压电源包括恒流管(Q1),恒流管(Q1)的漏极接直流稳压电源,电流取样电阻(R2)一端与恒流管(Q1)的源极连接,另外一端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流限制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基极与恒流管(Q1)的源极连接,集电极与恒流管(Q1)的栅极连接;钳位二极管(D2)的阳极与恒流管(Q1)的栅极连接,阴极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偏置电阻(R4)一端连接到电源,另外一端连接到恒流管(Q1)的栅极;保护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集电极连接到恒流管(Q1)的栅极;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到地线,另外一端连接到保护三极管(Q3)的基极;保护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电源的输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输出保护的恒流限压电源。现有技术在对电缆性能的测试中,如果在测试前忘记给电缆断电,就会瞬间损坏测试仪器。本技术包括偏置电路、恒流电流、保护电路。偏置电路包括偏置电阻R4、钳位二极管D2。恒流电路包括恒流管Q1、电流取样电阻R2、电流限制三极管Q2。保护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6、保护三极管Q3和保护二极管D1。本技术的恒流限压源电路具备完善的保护电路,无论短路、短路、正向过压、负向过压,都会不损坏内部电路。文档编号G05F1/571GK2919333SQ20062010470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沈晓波, 李志波, 周永 申请人:杭州瑞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流限压电源,其特征在于该恒流限压电源包括恒流管(Q1),恒流管(Q1)的漏极接直流稳压电源,电流取样电阻(R2)一端与恒流管(Q1)的源极连接,另外一端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电流限制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基极与恒流管(Q1)的源极连接,集电极与恒流管(Q1)的栅极连接;钳位二极管(D2)的阳极与恒流管(Q1)的栅极连接,阴极与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偏置电阻(R4)一端连接到电源,另外一端连接到恒流管(Q1)的栅极;保护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到保护二极管(D1)的阳极,集电极连接到恒流管(Q1)的栅极;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到地线,另外一端连接到保护三极管(Q3)的基极;保护二极管(D1)的阴极作为电源的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波李志波周永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瑞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