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及恒排量采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807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及恒排量采油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连接在油管上的抽油泵、丢手工具、锚定封隔器、层间封隔器、丝堵;还包括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设置的数量与油层的数量相一致;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包括: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为分流体,所述分流体开设轴向的中心通道和偏心通道,所述分流体还开设径向通道,径向通道内端只与分流体的中心通道连通,径向通道与偏心通道在分流体内部不连通;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安装在分流机构的中心通道内;沉砂机构,所述沉砂机构上端同时连接在分流机构、流量控制机构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油嘴前后压差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使排量保持恒定,达到调节各层出油量的目的,从而有效动用多低压油层,实现油井的合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及恒排量采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分层采油工程
,具体地说是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及恒排量采油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非均质油藏多层合采油井,为了对低压层实现有效动用,目前一般采用大泵提液、电潜泵强采等大排量强排的方法,但该工艺方法不仅加快了油藏水淹速度而且增大了举升、采出液处理等费用,在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往往是不经济的。针对这一问题,特此研制专利技术了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工艺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在生产中,高产能地层在通过控制其最大产液量和抽油泵共同作用下,增大了生产压差,降低了井底流压。当井底流压小于低压层地层压力时,低压层开始供液,实现了低压层的有效动用,避免了层间干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技术,并提供与之配套的恒排量采油装置。公开(公告)号:CN104420834B,公开(公告)日:2017-03-29一种分层挡砂同采管柱。为了克服现有层间干扰严重油井的砂卡、砂堵、砂埋现象,导致采油生产不能顺利进行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分层管柱的上封隔器、安全接头Ⅰ、筛管Ⅰ、安全接头Ⅱ、下封隔器、安全接头Ⅲ、筛管Ⅱ、丝堵由上至下通过油管依次固定连接,分层管柱的筛管Ⅰ与安全接头Ⅱ之间固定安装有上密封工作筒;安全接头Ⅲ与筛管Ⅱ之间固定安装有下密封工作筒,上密封工作筒、下密封工作筒的内径小于油管内径;举升管柱的分层采油泵下端固定安装有空心密封管,空心密封管的下端始终与上密封工作筒内孔配合,空心密封管与上密封工作筒上方的分层管柱内孔形成环空。其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可避免层间干扰,有效提高出砂油井的单井产量及生产时效。公开(公告)号:CN101906948A,公开(公告)日:2010-12-08公开了一种抽油泵分层开采转换器,属于采油设备
,它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0)和外筒(10),上接头(1)与抽油泵的下端连接,下接头(20)与油管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上接头(1)与外筒(10)之间设有滑套式泄油器,外筒(10)与下接头(20)之间设有分流装置和分层装置,在外筒(10)内设有旋转定位装置,旋转定位装置的上端与滑套式泄油器相连接,下端与分流装置相连接。该抽油泵分层开采转换器,需要分层开采时或者需要对单个油层油、气含量进行判定时,可不动管柱,运用抽油泵柱塞碰泵2次时的冲击力,实现分层开采的目的,且操作准确率为100%,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换层采油形式。公开(公告)号:CN2734995Y,公开(公告)日:2005-10-19公开了一种分层认识油层的采油装置。它由出油接头、分流接头、上封隔器、偏置阀主体、连接管、下接头、空心滑杆、密封管、柱塞、泵筒组成,偏置阀主体上开有连通孔和进液孔,在偏置阀主体内设有上排油阀和上进油阀;偏置阀主体上端内螺纹连接有密封管、下端内螺纹连接有泵筒,泵筒底部开有孔,其上装有固定阀;在密封管中间插有空心滑杆,空心滑杆上端接出油接头、底端接柱塞,柱塞上设有上游动阀和下游动阀。本技术仍用原油井的油管、油杆、抽油机,利用油管及油套环形空间分别采出两层油层的井液,对油层生产状况的认识直观准确,且成本低。公开(公告)号:CN103541699B,公开(公告)日:2015-12-02公开了防反窜分层流量控制采油管柱,包括油井中的套管及套管内的油管,所述油管的管柱上在每个油层开采段至少设置有一套压差流量控制阀,所述压差流量控制阀通过每个油层与油管内存在的压差来控制阀的开度。本专利技术具体压差大小可根据调节套和弹簧进行预设,该阀可控制油层流量,同时防止因其他某油层压力突然增加导致该层反窜的问题,可以实现分层流量控制开采;适用于大斜度井、水平井等分层开采;防止油层反窜倒灌,避免油层污染,保护油层。以上公开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均与本技术不相同,或者
或者应用场合不同,针对本技术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以上公开技术文件均不存在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及恒排量采油装置,使油嘴前后压差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使排量保持恒定,达到调节各层出油量的目的,从而有效动用多低压油层,实现油井的合采。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连接在油管上的抽油泵、丢手工具、锚定封隔器、层间封隔器、丝堵,所述层间封隔器至少设置一个,位于两油层之间的位置;还包括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连接在油管上,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设置的数量与油层的数量相一致,即每一层油层对应配置一个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包括: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为分流体,所述分流体开设轴向的中心通道和偏心通道,所述分流体还开设径向通道,径向通道内端只与分流体的中心通道连通,径向通道与偏心通道在分流体内部不连通;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安装在分流机构的中心通道内;沉砂机构,所述沉砂机构上端同时连接在分流机构、流量控制机构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体的中心通道上端口内壁为锥形口,锥形口坐落不锈钢球,且锥形口最小经处的内径小于不锈钢球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沉砂机构包括:沉砂管,所述沉砂管上端为畅通口,沉砂管下端为盲端,沉砂管开设径向孔,径向孔同时连通分流体的中心通道与径向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密封副,所述密封副为管状结构,且密封副外径小于分流体中心通道内径,所述密封副下端口外壁与沉砂管上端丝扣式连接,密封副开设密封副径向传压口;活塞,所述活塞为空心活塞,活塞上端为盲端,所述活塞置于密封副内,活塞外壁与密封副内壁之间为滑动密封式连接,所述活塞开设活塞径向传压口,所述沉砂管内壁设置用于限制活塞继续下落的内限位环台;弹簧,所述弹簧下端连接活塞上端,弹簧上端连接弹簧座,弹簧座固定在密封副上端口。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固定油嘴,所述固定油嘴为一内径变径细管,所述固定油嘴设置在活塞内,且固定油嘴最上端口所处的位置低于活塞径向传压口所处的位置;油嘴帽,所述油嘴帽为一细长管,丝扣式连接在活塞下端口,油嘴帽外径小于沉砂管内壁限位环台内径。进一步地,所述分流体上端连接上接头,分流体下端连接下接头。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排量采油装置,包括: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为分流体,所述分流体开设轴向的中心通道和偏心通道,所述分流体还开设径向通道,径向通道内端只与分流体的中心通道连通,径向通道与偏心通道在分流体内部不连通;所述分流体的中心通道上端口内壁为锥形口,锥形口坐落不锈钢球,且锥形口最小经处的内径小于不锈钢球直径;所述分流体上端连接上接头,分流体下端连接下接头;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安装在分流机构的中心通道内;沉砂机构,所述沉砂机构上端同时连接在分流机构、流量控制机构的下端;所述沉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连接在油管上的抽油泵、丢手工具、锚定封隔器、层间封隔器、丝堵,所述层间封隔器至少设置一个,位于两油层之间的位置;/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连接在油管上,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设置的数量与油层的数量相一致,即每一层油层对应配置一个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包括:/n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为分流体,所述分流体开设轴向的中心通道和偏心通道,所述分流体还开设径向通道,径向通道内端只与分流体的中心通道连通,径向通道与偏心通道在分流体内部不连通;/n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安装在分流机构的中心通道内;/n沉砂机构,所述沉砂机构上端同时连接在分流机构、流量控制机构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包括自上而下连接在油管上的抽油泵、丢手工具、锚定封隔器、层间封隔器、丝堵,所述层间封隔器至少设置一个,位于两油层之间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连接在油管上,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设置的数量与油层的数量相一致,即每一层油层对应配置一个恒排量采油装置;所述恒排量采油装置包括:
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为分流体,所述分流体开设轴向的中心通道和偏心通道,所述分流体还开设径向通道,径向通道内端只与分流体的中心通道连通,径向通道与偏心通道在分流体内部不连通;
流量控制机构,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安装在分流机构的中心通道内;
沉砂机构,所述沉砂机构上端同时连接在分流机构、流量控制机构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体的中心通道上端口内壁为锥形口,锥形口坐落不锈钢球,且锥形口最小经处的内径小于不锈钢球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机构包括:
沉砂管,所述沉砂管上端为畅通口,沉砂管下端为盲端,沉砂管开设径向孔,径向孔同时连通分流体的中心通道与径向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
密封副,所述密封副为管状结构,且密封副外径小于分流体中心通道内径,所述密封副下端口外壁与沉砂管上端丝扣式连接,密封副开设密封副径向传压口;
活塞,所述活塞为空心活塞,活塞上端为盲端,所述活塞置于密封副内,活塞外壁与密封副内壁之间为滑动密封式连接,所述活塞开设活塞径向传压口,所述沉砂管内壁设置用于限制活塞继续下落的内限位环台;
弹簧,所述弹簧下端连接活塞上端,弹簧上端连接弹簧座,弹簧座固定在密封副上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井下流量控制分层同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机构包括:
固定油嘴,所述固定油嘴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光明孟永费秀英唐倩雯闫文文孙洪舟祁辛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