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定人识别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72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定人识别方法及装置,具体的识别步骤为S1:测距仪检测前方是否有物体,若有启动第一相机及第一补光;S2:第一相机检测前方物体是否为人形物,若是则开启第二相机与第二补光;S3:第二相机检测前方人形物是否为活体,若是则开启第三相机与第三补光;S4:第三相机检测并与数据库比对前方是否为允许的特定的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可快速准确的进行被测者是否为被允许人的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定人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识别与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特定人识别方法及装置。技术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物特征识别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如银行保险库或者某些限定同行的区域,只允许一些特定的人通行。使用普通相机无法区分照片与真人的区别,一般活体相机也无法识别带仿真头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特定活体的识别方法及装置,通过三组相机及补光装置,顺序启动不断进行验证,最终识别被测者是否符合条件。一种特定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S1:检测前方是否有物体,若有启动第一相机及第一补光;S2:第一相机检测前方物体是否为人形物,若是则开启第二相机与第二补光;S3:第二相机检测前方人形物是否为活体,若是则开启第三相机与第三补光;S4:第三相机检测并与数据库比对前方是否为允许的特定的人。优选的,所述第三相机还可以用于进一步确定是否为活体。优选的,所述第一相机为可见光相机,所述第二相机为活体相机,所述第三相机为虹膜相机。虹膜识别判断比活体摄像判断更加准确并快捷,为防止活体相机判定误差可以用虹膜相机来进一步进行活体判定。优选的,所述第一补光与第二补光灯为白光补光灯,所述第三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一种特定人识别方法所使用的识别装置,包括主控单元及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第一相机、第二相机、第三相机、设于相机两侧的第一补光灯、第二补光灯、第三补光灯及数据库。优选的,还包括测距仪,所述测距仪用于测量前方目标与检测装置的距离。所述测距仪用于判定前方是否有物体经过。优选的,所述补光灯包括聚光补光灯与散光补光灯。优选的,还包括提示灯,所述提示灯设于所述检测装置的上方用于提示识别装置的位置及当前识别环节。优选的,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摄于相机与补光灯的下方,用于显示测距仪的测量信息。优选的,所述数据库预先存储一些人的信息,包括且不限于虹膜,指纹、面相。优选的,所述测距仪常开,所述虹膜相机、所述活体相机及所述可见光相机满足条件才开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特定人的识别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使用于各种环境,快捷准确的进行活体判定或特定人判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传送带的硬件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或“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是以图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一种特定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S1:检测前方是否有物体,若有启动第一相机11及第一补光21。具体实施例中,采用测距仪3检测前方是否有物体,预先设定使用的环境距离,使用时测距仪常开,在实时检测到距离小于环境距离即默认有前方有物体。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光灯21是否启动由环境决定,如白天光线好不启动,夜晚或光线条件不好则启动补光。S2:第一相机11采集可见光信息并判断物体是否为人形物,若是则开启第二相机12与第二补光22。具体实施例中,在第一步检测到物体后才启动所述第一相机进行物体人形判定,节约资源。S3:第二相机12采集红外信息并检测前方人形物是否为活体,若是则开启第三相机13与第三补光23。具体实施例中,在同时满足s1和s2才启动第二相机12,即节省资源又提高相机的使用寿命。S4:第三相机13采集活体的虹膜信息并将所述虹膜信息发送至数据库进行验证,判断所述数据库中的备份信息与所述虹膜信息是否匹配。具体实施例中,需要同时满足s1、s2和s3才启动第三相机13进行虹膜识别。由于虹膜具有唯一性,数据库的预先存储被允许人的虹膜样本,将虹膜相机获取的虹膜信息与数据库的样本进行比对,符合即为被允许的人。进一步的,每一个步骤中,只有当前步骤所使用的装置为使用状态,其它步骤所使用的装置如相机、补光灯,均恢复至待机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补光灯21为可见光补光灯,所述第二补光灯22及所述第三补光灯23为红外补光灯。上述特定人识别方法所使用的识别装置,如下:包括主控单元及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第一相机11、第二相机12、第三相机13、补光灯2以及数据库,所述第一相机11用于采集可见光信息,所述第二相机12用于采集红外信息,所述第三相机13用于采集活体的虹膜信息,所述主控单元用于解析第一相机、第二相机以及第三相机采集的信息,并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备份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机为可见光相机,所述第二相机为活体相机,所述第三相机为虹膜相机。进一步的,所述补光灯2包括左右对应的两组第一补光灯21、第二补光灯22及第三补光灯2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补光灯22为散光补光灯。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补光灯23为聚光补光灯。具体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虹膜相机进行虹膜信息采集要求目标离虹膜相机装置距离近,一般在一米以内,且识别目标仅为眼睛,距离近目标小,优选聚光补光灯补光,而第二相机的活体识别,可在红外相机前方较远的地方进行识别,距离远,识别角度广,优选散光补光灯补光。进一步的,还包括提示灯4,所述提示灯设于所述检测装置的上方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定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nS1:检测前方是否有物体,若有启动第一相机及第一补光灯;/nS2:第一相机采集可见光信息并判断检测前方物体是否为人形物,若是则开启第二相机与第二补光灯;/nS3:第二相机采集红外信息并检测前方人形物是否为活体,若是则开启第三相机与第三补光灯;/nS4:第三相机采集活体的虹膜信息并将所述虹膜信息发送至数据库进行验证,判断所述数据库中的备份信息与所述虹膜信息是否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定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S1:检测前方是否有物体,若有启动第一相机及第一补光灯;
S2:第一相机采集可见光信息并判断检测前方物体是否为人形物,若是则开启第二相机与第二补光灯;
S3:第二相机采集红外信息并检测前方人形物是否为活体,若是则开启第三相机与第三补光灯;
S4:第三相机采集活体的虹膜信息并将所述虹膜信息发送至数据库进行验证,判断所述数据库中的备份信息与所述虹膜信息是否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相机还可以用于进一步确定是否为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机为白光相机,所述第二相机为活体相机,所述第三相机为虹膜相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光为白光补光灯,所述第二补光灯及所述第三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


5.一种特定人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及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第一相机、第二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华振胜朱岚斐王业龙
申请(专利权)人: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