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713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属于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其包括翼墙、框架柱和连接加强件,翼墙的一侧与框架柱通过钢筋连接,翼墙的上下端与上下楼层梁连接,连接加强件装设于翼墙与框架柱的连接处,且连接加强件的一端固定于翼墙,连接加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框架柱上,其特征在于:翼墙的墙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框架柱的柱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连接加强件一端嵌装于第一安装槽内,连接加强件另一端嵌装于第二安装槽内;连接加强件背离翼墙的侧壁与翼墙开设第一安装槽的墙面位于同一平面,连接加强件背离框架柱的侧壁与框架柱开设第二安装槽的柱面位于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般构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建筑业已进入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且建设重点会逐步转向既有建筑物改造、维修、加固方面的新时期。过去建造的低标准建筑在经过若干年的使用后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使用变化带来的新的需求,需要进行维修、加固及现代化改造。另外,随着国家抗震规范的调整,抗震设防不满足要求的建筑亦需要进行加固改造。授权公告号为CN20919469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翼墙,通过在新旧混凝土间植筋、增设加强连接钢板连接翼墙的一侧与框架柱,连接加强件的一端固定在翼墙上,连接加强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框架柱上,使得新增翼墙与原框架共同工作,结构计算时翼墙参与到整个结构体系中,翼墙的存在,使得整个结构刚度分布更加合理,并让翼墙承担相当部分的水平剪力,原结构承担的水平剪力相应减小,从而达到保护原结构,增强整个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目的。上述抗震加固结构存在以下缺陷:连接加强件裸露,翼墙和框架柱表面不够平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本技术的上述功能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翼墙、框架柱和连接加强件,所述翼墙的一侧与所述框架柱通过钢筋连接,所述翼墙的上下端与上下楼层梁连接,所述连接加强件装设于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的连接处,且所述连接加强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翼墙,所述连接加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柱上,所述翼墙的墙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框架柱的柱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加强件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连接加强件另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连接加强件背离所述翼墙的侧壁与所述翼墙开设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墙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加强件背离所述框架柱的侧壁与所述框架柱开设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柱面位于同一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加强件与翼墙固定的部分嵌入第一安装槽中,连接加强件与框架柱连接的部分嵌入第二安装槽中,连接加强件填充了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使得翼墙和框架柱的表面被填充,而连接加强件也不再凸起,使得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同时连接加强件嵌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中,使得连接加强件侧面不容易受力,减少连接加强件松动的可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加强件装设于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一端与所述翼墙连接,所述钢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柱连接,所述翼墙的墙面开设有供所述钢板一端嵌装的第三安装槽,所述框架柱的柱面开设有供所述钢板另一端嵌装的第四安装槽,所述钢板背离所述翼墙的侧壁与所述翼墙开设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墙面以及所述框架柱开设所述第四安装槽的柱面处于同一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与翼墙固定的部分嵌入第三安装槽中,钢板与框架柱连接的部分嵌入第四安装槽中,钢板填充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使得翼墙和框架柱表面的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被填充,而钢板也不再凸起,翼墙与框架柱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通过钢板连接固定更加牢固,而翼墙和框架柱表面也保持平整,同时钢板嵌入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中,使得钢板侧面不容易受力,减少钢板松动的可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加强件及所述钢板的两端都通过锚栓分别锚定在翼墙及框架柱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加强件以及钢板与翼墙以及框架柱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连接加强件和钢板不容易脱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锚栓为内六角头化学锚栓,所述连接加强件及所述钢板开设有供所述锚栓插入的沉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化学锚栓具有杰出的抗震、耐酸碱、耐焊接及耐火性能,同时强度更高、粘接力强也无膨胀应力,施工时施工简单、固化速度快以及施工效率高,同时设置沉头孔,使得化学锚栓不会突出连接加强件和钢板表面,使得连接加强件和钢板表面也平整,进而的使得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沉头孔的沉头内嵌装有平整筒,所述平整筒朝向所述沉头孔的端面开设嵌置腔,所述锚栓的螺头位于所述嵌置腔内,所述平整筒的高度等于所述沉头孔的沉头深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平整筒,使得沉头孔被封堵,进一步提高连接加强件和钢板表面的平整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加强件为角钢,所述角钢两个相互垂直的外侧壁分别与翼墙以及框架柱抵接,所述角钢的外侧壁水平悬伸设置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加强板嵌入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一半开设于所述翼墙另一半开设于所述框架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嵌入翼墙和框架柱中,成为翼墙和框架柱骨架的一部分,提高翼墙和框架柱的强度,从而提高抗震性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板朝向所述翼墙和所述框架柱的侧壁横向悬伸设置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加强板嵌入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一半开设于所述翼墙另一半开设于所述框架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二加强板嵌入翼墙和框架柱中,也成为翼墙和框架柱骨架的一部分,进一步提高翼墙和框架柱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抗震性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框架柱一侧壁与所述翼墙抵接,且所述框架柱与所述翼墙抵接的侧壁开设有浇筑槽,所述翼墙与所述框架柱抵接的侧壁设置有浇筑柱,所述浇筑柱与所述翼墙一体并浇筑于所述浇筑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槽内浇筑的浇筑柱与翼墙浇筑一体,通过浇筑柱提高翼墙和框架柱之间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连接加强件与翼墙固定的部分嵌入第一安装槽中,连接加强件与框架柱连接的部分嵌入第二安装槽中,连接加强件填充了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使得翼墙和框架柱的表面被填充,翼墙和框架柱表面平整;2.通过在连接加强件和钢板上设置沉头孔和平整筒,提高连接加强件和钢板表面的平整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翼墙和框架柱表面的平整性;3.通过连接加强件和钢板上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提高翼墙和框架柱的强度和抗震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爆炸图的局部示意图1,钢筋未示出;图6是本技术爆炸图的局部示意图2,钢筋未示出;图7是连接加强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框架柱;11、浇筑槽;12、第二安装槽;13、第四安装槽;2、翼墙;21、钢筋;22、浇筑柱;2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翼墙(2)、框架柱(1)、连接加强件(3),所述翼墙(2)的一侧与所述框架柱(1)通过钢筋(21)连接,所述翼墙(2)的上下端与上下楼层梁连接,所述连接加强件(3)装设于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的连接处,且所述连接加强件(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翼墙(2),所述连接加强件(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柱(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墙(2)的墙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3),所述框架柱(1)的柱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所述连接加强件(3)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内,所述连接加强件(3)另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内;/n所述连接加强件(3)背离所述翼墙(2)的侧壁与所述翼墙(2)开设所述第一安装槽(23)的墙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加强件(3)背离所述框架柱(1)的侧壁与所述框架柱(1)开设所述第二安装槽(12)的柱面位于同一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翼墙(2)、框架柱(1)、连接加强件(3),所述翼墙(2)的一侧与所述框架柱(1)通过钢筋(21)连接,所述翼墙(2)的上下端与上下楼层梁连接,所述连接加强件(3)装设于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的连接处,且所述连接加强件(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翼墙(2),所述连接加强件(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框架柱(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墙(2)的墙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3),所述框架柱(1)的柱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所述连接加强件(3)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3)内,所述连接加强件(3)另一端嵌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2)内;
所述连接加强件(3)背离所述翼墙(2)的侧壁与所述翼墙(2)开设所述第一安装槽(23)的墙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连接加强件(3)背离所述框架柱(1)的侧壁与所述框架柱(1)开设所述第二安装槽(12)的柱面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强件(3)装设于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不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所述翼墙(2)与所述框架柱(1)在同一平面内的连接处设置有钢板(4),所述钢板(4)的一端与所述翼墙(2)连接,所述钢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柱(1)连接,所述翼墙(2)的墙面开设有供所述钢板(4)一端嵌装的第三安装槽(24),所述框架柱(1)的柱面开设有供所述钢板(4)另一端嵌装的第四安装槽(13),所述钢板(4)背离所述翼墙(2)的侧壁与所述翼墙(2)开设所述第三安装槽(24)的墙面以及所述框架柱(1)开设所述第四安装槽(13)的柱面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强件(3)及所述钢板(4)的两端都通过锚栓(7)分别锚定在翼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杰锋赖巧玲杨鹏斌熊永强唐巧巧金晓耿张堃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中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