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建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695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建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其包括模板本体,模板本体其中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燕尾块,模板本体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燕尾块滑移配合的燕尾槽,模板本体上表面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安装槽、容纳腔、穿孔和滑槽,滑槽与燕尾槽连通,滑槽内滑动设有插接块,燕尾块上开设有与插接块插接配合的插接槽,插接块远离燕尾槽的一端固定有下弹簧,下弹簧远离插接块的一端与滑槽远离燕尾槽的一端固定,模板本体上设有抵紧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回收利用模板本体时,工作人员只需取下抵紧组件,插接块在下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收缩至滑槽内,相邻两块模板本体之间失去固定作用,以便工作人员对相互拼接的模板本体拆卸并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建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建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模板本体1其中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燕尾块11,模板本体1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燕尾块11滑移配合的燕尾槽12。该建筑模板在拼接时,工作人员只需将其中一块模板本体1上的燕尾块11与另一块模板本体1上的燕尾槽12对准,并使得燕尾块11滑入燕尾槽12内,随后,工作人员需采用钉子121贯穿燕尾槽12并钉入燕尾块11中,以此实现相邻两块模板本体1之间的拼接工作。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建筑模板存在以下缺陷:模板本体通常需要反复多次使用,采用钉子对相邻两块模板本体之间进行固定,工作人员难以取下钉子以实现模板本体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建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其中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燕尾块(11),所述模板本体(1)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燕尾块(11)滑移配合的燕尾槽(1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表面靠近燕尾槽(12)的位置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安装槽(13)、容纳腔(14)、穿孔(15)和滑槽(16),所述滑槽(16)与燕尾槽(12)连通,所述滑槽(16)内安装有与其滑移连接的插接块(2),所述燕尾块(11)与滑槽(16)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与插接块(2)插接配合的插接槽(111),所述插接块(2)远离燕尾槽(12)的一端固定有下弹簧(21),所述下弹簧(21)远离插接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建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包括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其中一侧的侧壁上固定有燕尾块(11),所述模板本体(1)另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燕尾块(11)滑移配合的燕尾槽(1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上表面靠近燕尾槽(12)的位置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安装槽(13)、容纳腔(14)、穿孔(15)和滑槽(16),所述滑槽(16)与燕尾槽(12)连通,所述滑槽(16)内安装有与其滑移连接的插接块(2),所述燕尾块(11)与滑槽(16)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与插接块(2)插接配合的插接槽(111),所述插接块(2)远离燕尾槽(12)的一端固定有下弹簧(21),所述下弹簧(21)远离插接块(2)的一端与滑槽(16)远离插接槽(111)一端的内侧壁固定,所述模板本体(1)上安装有用于将插接块(2)抵紧于插接槽(111)内的抵紧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建工程用混凝土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组件(3)包括铰接于安装槽(13)的内侧壁上并用于盖合安装槽(13)的盖板(31)、与安装槽(13)远离盖板(31)铰接轴一侧的侧壁固定的橡胶片(32)、贯穿设置于盖板(31)上并与之滑移配合的拉杆(33)、与拉杆(33)上端固定并与盖板(31)上表面抵接的操作块(34)、安装于容纳腔(14)内并与之滑移配合的活动块(35)、套设于拉杆(33)上的上弹簧(36)以及与活动块(35)底面固定的压块(37),所述橡胶片(32)靠近盖板(31)铰接轴一侧的侧壁与盖板(31)远离其铰接轴一侧的侧壁抵紧,所述拉杆(33)下端与活动块(35)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弹簧(36)上端与盖板(31)底面抵接,所述上弹簧(36)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亮付伟徐辉乐连欢张雄史崇凡王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中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