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包括支撑架、移动平台和滚轮组件,支撑架顶部设有轨道组件,移动平台底部两侧连接滚轮组件,滚轮组件与轨道滚动连接;移动平台的两侧分别设有悬臂架;移动平台包括桁架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这种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无需搭设满堂架,施工时间短,能够减少脚手架钢管的数量,可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
本技术属于脚手架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多样化发展、结构理论的日趋完善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十几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空大跨度建筑,如大型公共建筑、体育馆、机场、车站、展览馆等。这些结构中,结构平面尺寸较大,净空较大,一般为10-30米左右。高空大跨结构在满足大空间、特殊的建筑功能的同时,对施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需要在施工面积大、高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顶棚的各种施工作业,如吊顶施工、钢网架结构安装、电气工程安装等,均需要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如果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传统只有采用满堂红架体才能满足施工要求,由于在每个流水段都需要循环搭拆架体,不仅施工时间长,而且所需脚手架钢管的数量非常大,势必增加施工成本。因此根据此类工程现场的施工空间大、场地开阔的特点,提出了顶部结构施工的移动式脚手架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脚手架包括支撑架、移动平台和滚轮组件,支撑架顶部设有轨道组件,移动平台底部两侧连接滚轮组件,滚轮组件与轨道滚动连接;移动平台通过滚轮组件在支撑架上移动,移动平台的两侧分别设有悬臂架,悬臂通过螺栓连接于移动平台的主体,该结构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行安装和拆卸,用以增加移动平台的稳定性。移动平台采用桁架梁结构,桁架梁结构简单,且结构稳定性好,增强安全性。移动平台可根据需要移动至高处施工,边移动边施工。该脚手架顶部设有移动平台,能够有效的减少脚手架搭设的数量。且两侧设有悬臂架,有利于移动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地,为了支撑架结构安全性,支撑架主要由桁架结构构成。进一步地,轨道组件主要由固定夹板、轨道支撑、转换梁和导向轨道构成,转换梁水平设置,固定夹板设有两块,对称设置,分别设置在转换梁顶部两侧,二者间设有一定间距,两固定夹板间连接导向轨道,导向轨道的底部连接轨道支撑。进一步地,固定夹板包括水平板、竖直板和腹板,水平板与竖直板垂直连接构成角板,腹板连接于水平板和竖直板之间。进一步地,轨道支撑可采用工字钢支撑于导向轨道下方。进一步地,导向轨道可采用工字钢作为主要结构,工字钢的腹板水平放置,工字钢的两侧面连接于两固定夹板的竖直板之间,可采用焊接的连接形式。进一步地,悬臂架包括悬臂架I和悬臂架II,悬臂架I和悬臂架II主要由桁架结构构成。进一步地,滚轮组件包括滚轮架、滚轮和钢管,滚轮架连接滚轮,滚轮架顶部连接钢管,钢管与移动平台焊接或采用螺栓连接。进一步地,转换梁也可以为工字钢,水平板通过螺栓连接于转换梁,将固定夹板固定在转换梁上。进一步地,移动平台主要由多个标准桁架单元多维度连接而成,每相邻两个标准桁架单元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杆连接,可根据需要拆卸和连接,用以改变移动平台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本技术涉及的这种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无需搭设满堂架,施工时间短,能够减少脚手架钢管的数量,可降低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实施例1的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实施例1的立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移动平台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标准桁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轨道组件结构图。图中:1-支撑架;2-移动平台;3-滚轮组件;4-横向连梁;5-钢管;6-滚轮架;7-轨道支撑;8-固定夹板;9-固定夹板;10-转换梁;11-导向轨道。21-悬臂架I;22-悬臂架II所述;23-标准桁架单元;24-可拆卸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简图。具体的,本技术涉及的脚手架主要针对施工面积大、高度较高的顶棚施工作业。大跨度脚手架包括支撑架1、移动平台2和滚轮组件3,其中,支撑架1可以具有多组,每组支撑架之间采用横向连梁4连接,包括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根据现场宽度进行设计支撑架的数量。支撑架1顶部设有轨道组件,移动平台2底部两侧连接滚轮组件,滚轮组件3与轨道滚动连接;移动平台2的两侧分别设有悬臂架;移动平台包括桁架梁。该脚手架首先搭设好支撑架架体,支撑架体可一次搭设完成,也可以按施工段搭设,然后,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搭设一定面积的移动平台。施工时,只需推动移动平台,即可进行下一个施工段的装修或结构安装工作。上部的移动平台为采用滚轮组件连接于支撑架架体上的桁架梁结构形式。平台上直接承受施工荷载和堆放的材料的自重,然后通过两端的滚轮将荷载传递给两端的支撑架。上述两种结构体系荷载传递路径简单、直接,受力合理。由于支撑架较高,其上需承受全部的施工荷载与堆放的材料重量,若仅依赖其自身保持整体稳定性,根据结构高宽比的要求,其宽度必须设计足够大,才能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为了达到既保证结构安全又节约施工材料的目的,设计时将两个支撑架进行横向连接,即为采用横向连梁4连接,用以降低结构的高宽比,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减少每个支撑架的自身宽度。每个支撑架的核心部分采用格构柱形式,承受移动平台传递的大部分荷载。沿横向,格构柱两侧设置辅助架体增大架体的承载面积及架体的稳定性;沿纵向,格构柱之间进行连接,每隔若干层设置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移动平台和滚轮组件,支撑架顶部设有轨道组件,移动平台底部两侧连接滚轮组件,滚轮组件与轨道滚动连接;移动平台的两侧分别设有悬臂架;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桁架梁;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固定夹板、轨道支撑、转换梁和导向轨道,转换梁水平设置,固定夹板设有两块,分别设置在转换梁顶部,两固定夹板间连接导向轨道,导向轨道的底部连接轨道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移动平台和滚轮组件,支撑架顶部设有轨道组件,移动平台底部两侧连接滚轮组件,滚轮组件与轨道滚动连接;移动平台的两侧分别设有悬臂架;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桁架梁;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固定夹板、轨道支撑、转换梁和导向轨道,转换梁水平设置,固定夹板设有两块,分别设置在转换梁顶部,两固定夹板间连接导向轨道,导向轨道的底部连接轨道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板包括水平板、竖直板和腹板,水平板与竖直板垂直连接,腹板连接于水平板和竖直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支撑主要由工字钢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移动平台的大跨度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占玉,慎旭双,吕玉圣,苏阵江,庞磊,高德方,刘成龙,蓝杭煜,苗丰,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安德固模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