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数量为二并相互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架上均固连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撑架相对一侧于支撑架支杆上通过螺栓固连有架板;两个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两个撑柱;每个所述撑柱均包括上柱和下柱;每个所述上柱内壁中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每个所述下柱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一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目前在建筑墙体时,用到的脚手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安装时会产生晃动,建筑工人虽然会利用砖块进行铺垫,仍然无法规避晃动的脚手架产生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脚手架晃动时攀爬脚手架,容易使脚手架发生侧翻,从而增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脚手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具
,具体的说是一种脚手架。
技术介绍
脚手架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按照建筑界的通用术语,脚手架用于建筑工地上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然而目前的脚手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现有技术中,在农村盖房子时,需要打地基,然而打完地基后地面会出现凹凸不平地坑,当在建筑墙体时,所使用的脚手架在凹凸不平的地基表面安装时,脚手架会产生晃动,建筑工人虽然会利用砖块进行铺垫,但是仍然无法规避晃动的脚手架产生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脚手架晃动时攀爬脚手架,容易使脚手架发生侧翻,从而增大脚手架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脚手架,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脚手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使用时,会产生晃动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在工人攀爬时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数量为二并相互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架上均固连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撑架相对一侧于支撑架支杆上通过螺栓固连有架板;两个所述支撑架均包括两个撑柱;每个所述撑柱均包括上柱和下柱;每个所述上柱内壁中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与上柱下表面连通;每个所述下柱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一滑杆,且第一滑杆均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滑杆均通过弹簧与第一滑槽连接;每个所述上柱外表面固连有辅助环,且辅助环与下柱滑动连接;每个所述辅助环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均与辅助环内空腔连通;每个所述第二滑槽内壁中通过压缩弹簧滑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卡块,且卡块在初始状态下与下柱外表面相互贴合;每个所述卡块相背一侧于辅助环内壁中滑动连接有拉杆,且拉杆均延伸至辅助环上方;每个所述卡块固连弹簧的一侧均固连有第一拉绳,且第一拉绳均与拉杆固连;每个所述辅助环上均匀布置的拉杆上表面固连有拉环;每个所述撑柱下表面均固连有锥柱;相邻的两个所述撑柱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撑杆,且第一撑杆通过转轴形成“X”形设计;下方所述第一撑杆均与撑柱内部结构相同;相对的两个所述撑柱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撑杆,且第二撑杆通过转轴形成“X”形设计;下方所述第二撑杆与撑柱的内部结构相同;两个所述支撑架相背一侧均固连有梯子。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制作的脚手架时,首先将对脚手架进行组装,当脚手架组装完成后,根据地面的凹陷程度调整撑柱的支撑高度,在调整撑柱时,首先将与地面接近的锥柱插入土层内,此时地面凹陷处上方的撑柱为浮空状态,此时拉动浮空状态的撑柱上的下柱向下移动,在下柱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滑杆在第一滑槽内向下滑动并逐渐脱离第一滑槽,在下柱与上柱分离的过程中,由于辅助环与下柱滑动连接,此时辅助环内第二滑槽内均匀布置的卡块在压缩弹簧的挤压下间断的滑入下柱与上柱滑动时产生的缝隙中,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下柱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还可以根据地面的凹陷程度调整撑柱需要伸长的高度,当移动的下柱与凹陷的地面接触时,将对应的锥柱插入凹陷的地面内并停止下柱移动,同时均匀布置卡块停止伸入下柱与上柱产生的缝隙中,在此过程中通过卡块对上柱与下柱的支撑,可以防止脚手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安装时产生晃动,从而防止工人在工作时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均匀布置卡块和与第一滑杆固连的弹簧,可以将上柱与下柱卡紧从而防止上柱与下柱产生滑动,同时配合插入土层内的锥柱可以进一步增大脚手架的稳固程度,防止工人在攀爬出现侧翻的情况,同时由于下方的第一撑杆与下方的第二撑杆均与撑柱内部结构相同,且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不同撑柱调整的过程中与之相互对应的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均跟随撑柱做出调整,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对撑柱的调整做出限制,同时还可以避免对撑柱丧失支撑能力,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脚手架的稳固程度,当需要对下柱进行回收时,向上拉动拉环,从而可以带动均匀布置的拉杆上移,在拉杆上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拉绳将卡块拉入第二滑槽内,从而可以解除卡块对下柱和上柱的固定,进而使下柱收回。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滑杆内壁中均开设有第一螺旋槽,且第一螺旋槽与卡块相互配合;每个所述第一滑杆内壁中均开设有第三滑槽,且第三滑槽内壁中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且第二滑杆部分伸出撑柱上表面;每个所述第三滑槽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一缺槽,且第一缺槽部分延伸至下柱内壁中;每个所述第二滑杆外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侧板,且第一侧板与第一缺槽相互配合;工作时,由于第一螺旋槽与卡块相互配合,当撑柱调节完成后,部分卡块会滑入第一滑杆内的第一螺旋槽内,此时顺时针转动第二滑杆,由于第二滑杆上固连的第一侧板与第一缺槽相互配合,在第二滑杆转动的过程中第一侧板可以带动第一滑杆转动,在第一滑杆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螺旋槽会挤压滑入第一螺旋槽内的卡块,从而可以提高卡块与第一螺旋槽的固定程度,进而提高下柱与上柱的固定程度,从而进一步防止上柱与下柱之间产生滑动,同时在第一滑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下柱转动,从而可以使锥柱更牢固的插入土层内,从而进一步提高脚手架的稳固程度。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二滑杆均延伸至下柱内壁中并与下柱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滑杆下方于锥柱内壁中均开设有锥形槽;每个所述锥形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锥形块,且锥形块外表面均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每个所述锥形块内壁中均开设有十字槽;每个所述十字槽上方于第二滑杆外表面均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二侧板,且第二侧板与十字槽相互配合;每个所述锥形块下方于锥柱内壁中滑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插杆,且插杆均与第二螺纹槽相互配合;工作时,当第二滑杆带动第一滑杆转动后,此时向下推动第二滑杆,从而可以将第一侧板推入延伸至下柱内的第一缺槽内,进而解除对第一滑杆的限位作用,在第二滑杆下移的过程中,第二滑杆下方设有的第二侧板会滑入十字槽内,此时再次转动第二滑杆,第二滑杆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锥形槽内的锥形块下移并转动,同时均匀布置的插杆会间断的滑入第二螺纹槽内,在锥形块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对均匀布置的插杆进行挤压,并将插杆压入锥柱进入土层内,在此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撑柱与地面的固定程度,从而防止锥柱出现晃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防止工人在攀爬脚手架时,使脚手架出现侧翻的情况。优选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撑杆内壁中均固连有弹性带;每个所述弹性带内壁中均滑动连接有钢绳;上方相邻所述第一撑杆相对一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辅助板,且辅助板初始状态下与上方第一撑杆相互贴合;相邻所述钢绳另一端均缠绕在辅助板上的转轴上;工作时,由于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一撑杆内壁中均固连有弹性带,在下方第一撑杆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对弹性带进行拉伸,从而可以提高第一撑杆对撑柱的支撑程度,防止脚手架的组装件上出现松动的情况,同时在弹性带拉伸的过程中可以对钢绳进行拉伸,在钢绳拉绳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的辅助板转动,在辅助板转动的过程中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数量为二并相互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架(1)上均固连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撑架(1)相对一侧于支撑架(1)支杆上通过螺栓固连有架板(11);两个所述支撑架(1)均包括两个撑柱(12);每个所述撑柱(12)均包括上柱(13)和下柱(14);每个所述上柱(13)内壁中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5),且第一滑槽(15)与上柱(13)下表面连通;每个所述下柱(14)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一滑杆(16),且第一滑杆(16)均与第一滑槽(15)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滑杆(16)均通过弹簧与第一滑槽(15)连接;每个所述上柱(13)外表面固连有辅助环(2),且辅助环(2)与下柱(14)滑动连接;/n每个所述辅助环(2)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二滑槽(21),且第二滑槽(21)均与辅助环(2)内空腔连通;每个所述第二滑槽(21)内壁中通过压缩弹簧滑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卡块(22),且卡块(22)在初始状态下与下柱(14)外表面相互贴合;每个所述卡块(22)相背一侧于辅助环(2)内壁中滑动连接有拉杆(23),且拉杆(23)均延伸至辅助环(2)上方;每个所述卡块(22)固连弹簧的一侧均固连有第一拉绳(24),且第一拉绳(24)均与拉杆(23)固连;每个所述辅助环(2)上均匀布置的拉杆(23)上表面固连有拉环;每个所述撑柱(12)下表面均固连有锥柱(17);/n相邻的两个所述撑柱(12)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撑杆(25),且第一撑杆(25)通过转轴形成“X”形设计;下方所述第一撑杆(25)均与撑柱(12)内部结构相同;相对的两个所述撑柱(12)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撑杆(26),且第二撑杆(26)通过转轴形成“X”形设计;下方所述第二撑杆(26)与撑柱(12)的内部结构相同;两个所述支撑架(1)相背一侧均固连有梯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数量为二并相互对应;两个所述支撑架(1)上均固连有支杆;两个所述支撑架(1)相对一侧于支撑架(1)支杆上通过螺栓固连有架板(11);两个所述支撑架(1)均包括两个撑柱(12);每个所述撑柱(12)均包括上柱(13)和下柱(14);每个所述上柱(13)内壁中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5),且第一滑槽(15)与上柱(13)下表面连通;每个所述下柱(14)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一滑杆(16),且第一滑杆(16)均与第一滑槽(15)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滑杆(16)均通过弹簧与第一滑槽(15)连接;每个所述上柱(13)外表面固连有辅助环(2),且辅助环(2)与下柱(14)滑动连接;
每个所述辅助环(2)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第二滑槽(21),且第二滑槽(21)均与辅助环(2)内空腔连通;每个所述第二滑槽(21)内壁中通过压缩弹簧滑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卡块(22),且卡块(22)在初始状态下与下柱(14)外表面相互贴合;每个所述卡块(22)相背一侧于辅助环(2)内壁中滑动连接有拉杆(23),且拉杆(23)均延伸至辅助环(2)上方;每个所述卡块(22)固连弹簧的一侧均固连有第一拉绳(24),且第一拉绳(24)均与拉杆(23)固连;每个所述辅助环(2)上均匀布置的拉杆(23)上表面固连有拉环;每个所述撑柱(12)下表面均固连有锥柱(17);
相邻的两个所述撑柱(12)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撑杆(25),且第一撑杆(25)通过转轴形成“X”形设计;下方所述第一撑杆(25)均与撑柱(12)内部结构相同;相对的两个所述撑柱(12)内壁中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撑杆(26),且第二撑杆(26)通过转轴形成“X”形设计;下方所述第二撑杆(26)与撑柱(12)的内部结构相同;两个所述支撑架(1)相背一侧均固连有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滑杆(16)内壁中均开设有第一螺旋槽(31),且第一螺旋槽(31)与卡块(22)相互配合;每个所述第一滑杆(16)内壁中均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诗,谭晓鹏,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市技师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