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种分布和生产力耦合的工业用材林生产力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3650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物种分布和生产力耦合的工业用材林生产力预测方法,采用最大熵模型对工业用材林适宜性进行模拟,并将预测的环境适宜性和工业用材林生产力数值建立耦合关系,得出环境适宜度‑生产力转换方程。然后再进行未来多种不同强度气候变化场景下的适生区模拟,将得到的全球环境适宜度图层通过生产力‑环境适宜度之间的转换方程进行进一步栅格计算。最终得到工业用材林在全球的适生区和生产潜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物种分布模型结合了发表的地面调查生物量数据对未来森林生产力进行预测,不仅实现了全球尺度的高精度模拟,也能结合未来气候变化的特点进行大尺度上的未来生物量分布模拟,对工业用材林造林区域选择和未来生产力保持或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种分布和生产力耦合的工业用材林生产力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森林生产力预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种分布和生产力耦合的未来工业用材林生产力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木材紧缺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且我国的木材紧缺问题尤其严重。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为了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我国只能依靠增加进口量来维持木材供应。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占国内木材消耗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27.9%上升到2014年的50.7%。即便增加了木材进口量,我国木材年均缺口仍达3亿立方米。在这样木材紧缺的背景下,工业用材林的生产保持或提升问题将关乎我国各行各业的原材料保障供应。近年来,由于天然林的禁伐,工业用材林未来生产力的模拟预测方法和产量维持问题成为已经成为重要议题。1990年以来,原始森林面积减少了8100万公顷,已经给部分国家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而后,巴西、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家相继出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实行禁伐或限伐政策来加强对天然林过度开发的限制。另一方面,全球人工林造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种分布和生产力耦合的工业用材林生产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工业用材林当代全球适生区建模,利用建立的模型模拟当代气候场景下的工业用材林的环境适宜度;/nS2:提取各个分布点的生产力数据;/nS3:将环境适宜度模拟结果和工业用材林在各个分布点的生产力数据建立耦合关系,得到工业用材林的环境适宜度-生产力之间的转换方程;/nS4:进行工业用材林在气候变化下未来多个气候场景的适生区模拟,得到其在未来多个气候场景下的环境适宜度;/nS5:利用环境适宜度-生产力转换方程对模拟得到的工业用材林在未来多种不同气候变化场景下的环境适宜度结果进行栅格计算,得到未来各个气候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种分布和生产力耦合的工业用材林生产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工业用材林当代全球适生区建模,利用建立的模型模拟当代气候场景下的工业用材林的环境适宜度;
S2:提取各个分布点的生产力数据;
S3:将环境适宜度模拟结果和工业用材林在各个分布点的生产力数据建立耦合关系,得到工业用材林的环境适宜度-生产力之间的转换方程;
S4:进行工业用材林在气候变化下未来多个气候场景的适生区模拟,得到其在未来多个气候场景下的环境适宜度;
S5:利用环境适宜度-生产力转换方程对模拟得到的工业用材林在未来多种不同气候变化场景下的环境适宜度结果进行栅格计算,得到未来各个气候变化情境下工业用材林的潜在生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种分布和生产力耦合的工业用材林生产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首先收集当代工业用材林分布大数据和当代的相关环境数据,环境数据包括气候变量和土壤变量,然后建立最大熵模型,该模型输出结果为大尺度上每个地理栅格都有一个环境适宜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种分布和生产力耦合的工业用材林生产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收集生产力数据并筛选合适建模所需的生产力大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种分布和生产力耦合的工业用材林生产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力数据的筛选方法包括:(1)如果不含生产力数据,只有生物量数据,应至少包括两次生物量的测量,以用于计算生产力;(2)在涉及包含了处理措施的研究中,使用无处理措施的对照组的生产力数据;(3)在仅采用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研究中,对所有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组生产力取平均;(4)如果研究包括同一样地的多个林龄的生产力测量数据,对所有林龄的生产力数值取平均。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枫孙杰杰李愿会王倩王祥福马雪红焦文星王荣女董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