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转向
,特别涉及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车转向结构的设计属于多目标优化问题,并且涉及参数较多,因此具有高纬度的优化空间,故其非线性高给优化求解带来一定难度。在现有的传统方式中,一般采用经验公式,把多个参数转变为几个参数进行降维处理,并把多目标处理为单目标进行优化。但是,基于经验公式的处理过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进而导致优化结果误差较大,且无法找到真正极值点的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还需要绘图计算验证,进而严重影响到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的精度与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以实现提升优化精度与效率的目的。其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坐标系,确定一般设计变量,并获取参数化坐标点;步骤2、根据参数化坐标点,建立基本方程并获取求解结果;步骤3、判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建立坐标系,确定一般设计变量,并获取参数化坐标点;/n步骤2、根据参数化坐标点,建立基本方程并获取求解结果;/n步骤3、判断铰接点坐标是否为复数解,若是,则继续步骤4,否则重新取设计变量,继续步骤1;/n步骤4、根据基本方程的求解结果和坐标点建立主方程,输出优化过程中所需的约束或目标函数;/n步骤5、完成优化目标函数或约束的建立;/n步骤6、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坐标系,确定一般设计变量,并获取参数化坐标点;
步骤2、根据参数化坐标点,建立基本方程并获取求解结果;
步骤3、判断铰接点坐标是否为复数解,若是,则继续步骤4,否则重新取设计变量,继续步骤1;
步骤4、根据基本方程的求解结果和坐标点建立主方程,输出优化过程中所需的约束或目标函数;
步骤5、完成优化目标函数或约束的建立;
步骤6、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一般设计变量包括作为铰接点坐标的主销间距MM、基距DD、液压缸偏距E、轴距L、内转向轮偏转角BN、转向节臂初始角a和转向节臂长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基本方程包括如下:
Function1:
LG=norm(f-g);
其中:LG为中位连杆长度,f为转向节臂与连杆的铰接点,g为连杆与液压缸的铰接点;
Function2:
max{solve([sqrt((R*cos(a1)-D1)^2+(R*sin(a1)+E)^2)}=LG;
其中:a1为极限位时初始角a变化后的角度,D1为极限位连杆横坐标;
Function3:
BW=arccot(MM/L+cot(BN));
其中:BW为理论外转角;
Function4:
[x,y]=solve((x-H(1))^2+(y-H(2))^2-LG^2,(x-J(1))^2+(y-J(2))^2-R^2);
其中:[x,y]为极限位连杆与节臂交点I的坐标点位,H(1)为H点横坐标,H(2)为H点纵坐标,下同;
Function5:
BWZ=-a-arccos(((x2-x1)*(x3-x1)+(y2-y1)*(y3-y1))/sqrt(((x2-x1)^2+(y2-y1)^2)*((x3-x1)^2+(y3-y1)^2)));
其中:x1=J(1),y1=J(2),x2=k3(1),y2=k3(2),x3=I(1),y3=I(2),BWZ为实际外转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若经Function2获得的解为复数解,则D1=max(D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若经Function4获得的解为复数解,则判断I(1,1)是否大于I(2,1),若是,则x=I(1,1),否则x=I(2,1);其中,I(p,1)为选用矩阵I第p行第一列的元素;并当I为向量时,I(p)表示选择第p个元素,且p为常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转向机构全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主方程包括如下:
最小传动角方程:
rmin=min(r1,r2);
其中:rmin为最小传动角,r1为左侧节臂与连杆的夹角,r2为左侧节臂与连杆的补角;
力传动比变化倍数方程:
U=(abs(n1)+abs(n2))/abs(n*2);
其中:U为力传动比变化倍数,n1为极限位左侧节臂的力臂长,n2为极限位右侧节臂的力臂长,n为中位时节臂的力臂长;
外转角误差方程:
ERR=abs(BWZ-BW);
其中:ERR为外转角误差。
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银旭,余鹏程,王柏林,郭文豪,陈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