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57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包括:支撑框架、雨水导流槽、汇流槽、卧箱、喷淋装置;所述支撑框架是由横向支杆、纵向支杆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雨水导流槽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槽体;所述雨水导流槽的纵截面呈Y型形状;所述汇流槽呈顶部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汇流槽设置有若干个接口,通过接口连接于若干个卧箱;所述喷淋装置包含有若干组并联连接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等间距设置有喷淋孔。利用倾斜设置的雨水导流槽收集雨水与汇流槽,再收集在卧箱中,经过喷淋装置进行喷淋作业,其中雨水导流槽、汇流槽、卧箱、喷淋装置的高度依次降低,即利用雨水自身的重力达到雨水收集和喷淋的效果,实现了自动导水,无需额外消耗电能或其他燃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拟降水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农业种植中,如遇大雨或暴雨天气,通常会进行相应的减雨或增雨作业。以前的减雨过程是在规定的样地中,用水接收雨水,通过人工倒入带有喷洒功能的水壶中,实现增雨试验。专利CN209907480U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器,通过设置的集雨板导流外界的雨水,并经过过滤后存储于储水桶内,当需要对花草和树木进行浇水时,将储水桶内的雨水泵出进行灌溉。但是该装置需要消耗电能利用水泵将雨水泵处,才能进行雨水的再次利用,节能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解决相关技术中雨水进行存储后灌溉的方式需要消耗电能,利用水泵才能完成增雨作业所带来的增加能源消耗、成本增高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包括:支撑框架、雨水导流槽、汇流槽、卧箱、喷淋装置;所述支撑框架是由横向支杆、纵向支杆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纵向支杆垂直于地面,所述纵向支杆包括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在地面的投影点的连线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二纵杆高度相同,所述第三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的底部均连接有固定底盘,所述底盘分布有通孔,所述纵向支杆采用铁楔穿过固定底盘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三纵杆的顶端通过第一钢管连接,所述第二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顶端通过第二钢管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承接管,用于支撑所述雨水导流槽;所述横向支杆与所述纵向支杆垂直,所述横向支杆包含有若干横向支杆组,所述横向支杆组包含有四根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横杆,每根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纵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组分布于所述纵向支杆的中部和底部;所述雨水导流槽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雨水导流槽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槽体;所述雨水导流槽的纵截面呈Y型形状;所述槽体为敞口朝上的槽状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包含有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下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上板位于所述第一下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的短边一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圆孔,通过螺栓穿过不同的圆孔,第一上板和第二下板能形成不同面积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下板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槽体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雨水导流槽的底端位于所述汇流槽的上方;所述汇流槽呈顶部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汇流槽包含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和底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侧面等间距设置有空缺位,所述空缺位与所述雨水导流槽的槽体形状匹配;所述汇流槽是由PVC板制成的一体结构,所述汇流槽通过导管连接于所述卧箱;所述汇流槽由托架固定,所述托架焊接连接于所述第三纵杆、第四纵杆;所述汇流槽设置有若干个接口,通过接口连接于若干个卧箱;所述接口呈圆形,通过水管丝扣连接于导管,导管连接于卧箱;所述卧箱用于收集由雨水导流槽收集的雨水;所述卧箱采用圆柱形或长方体形状的水箱;所述卧箱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于所述汇流槽;所述卧箱侧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连接所述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含有若干组并联连接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等间距设置有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为圆型的孔,用于喷淋雨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还包含有斜向支杆,所述斜向支杆连接于所述横向支杆与纵向支杆连接处,所述斜向支杆连同与其连接的横向支杆与纵向支杆组成直角三角形,以增加支撑框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杆、纵向支杆、斜向支杆均采用圆钢管;所述横向支杆与纵向支杆之间、所述斜向支杆与横向支杆、纵向支杆之间的连接为焊接。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支杆、纵向支杆、斜向支杆均采用方钢管;所述横向支杆与纵向支杆之间、所述斜向支杆与横向支杆、纵向支杆之间的连接为焊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倾斜角度为40-60°。进一步的,各所述承接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承接管的两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管、第二钢管;所述承接管采用圆钢管。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管上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和形状与所述雨水导流槽的槽体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卧箱的位置低于汇流槽,卧箱的位置高于喷淋装置。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雨水进行存储后灌溉的方式需要消耗电能,利用水泵才能完成增雨作业所带来的增加能源消耗、成本增高的问题,利用倾斜设置的雨水导流槽收集雨水与汇流槽,再收集在卧箱中,经过喷淋装置进行喷淋作业,其中雨水导流槽、汇流槽、卧箱、喷淋装置的高度依次降低,即利用雨水自身的重力达到雨水收集和喷淋的效果,实现了自动导水,无需额外消耗电能或其他燃料。其中,雨水导流槽的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中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的可调特性,能够使雨水导流槽的两个挡板形成不同的雨水接触面积,达到不同的减雨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固定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雨水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承接管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中汇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雨水导流槽,11、第一挡板,111、第一上板,112、第一下板,12、第二挡板,13、槽体,14、通孔,2、汇流槽,21、第一侧面,211、空缺位,22、第二侧面,23、第三侧面,24、第四侧面,25、接口,3、卧箱,4、喷淋装置,41、喷淋管,411、喷淋孔,5、支撑框架,51、第一纵杆,52、第二纵杆,53、第三纵杆,54、第四纵杆,55、固定底盘,551、通孔,56、第一钢管,57、第二钢管,58、承接管,59、横杆,510、斜向支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雨水导流槽、汇流槽、卧箱、喷淋装置;/n所述支撑框架是由横向支杆、纵向支杆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纵向支杆垂直于地面,所述纵向支杆包括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在地面的投影点的连线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二纵杆高度相同,所述第三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的底部均连接有固定底盘,所述底盘分布有通孔,所述纵向支杆采用铁楔穿过固定底盘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三纵杆的顶端通过第一钢管连接,所述第二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顶端通过第二钢管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承接管,用于支撑所述雨水导流槽;/n所述横向支杆与所述纵向支杆垂直,所述横向支杆包含有若干横向支杆组,所述横向支杆组包含有四根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横杆,每根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纵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组分布于所述纵向支杆的中部和底部;/n所述雨水导流槽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雨水导流槽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槽体;所述雨水导流槽的纵截面呈Y型形状;所述槽体为敞口朝上的槽状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包含有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下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上板位于所述第一下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的短边一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圆孔,通过螺栓穿过不同的圆孔,第一上板和第二下板能形成不同面积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下板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槽体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雨水导流槽的底端位于所述汇流槽的上方;/n所述汇流槽呈顶部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汇流槽包含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和底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侧面等间距设置有空缺位,所述空缺位与所述雨水导流槽的槽体形状匹配;所述汇流槽是由PVC板制成的一体结构,所述汇流槽通过导管连接于所述卧箱;所述汇流槽由托架固定,所述托架焊接连接于所述第三纵杆、第四纵杆;/n所述汇流槽设置有若干个接口,通过接口连接于若干个卧箱;所述接口呈圆形,通过水管丝扣连接于导管,导管连接于卧箱;/n所述卧箱用于收集由雨水导流槽收集的雨水;所述卧箱采用圆柱形或长方体形状的水箱;所述卧箱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于所述汇流槽;所述卧箱侧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连接所述喷淋装置;/n所述喷淋装置包含有若干组并联连接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等间距设置有喷淋孔,所述喷淋孔为圆形的孔,用于喷淋雨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雨水导流槽、汇流槽、卧箱、喷淋装置;
所述支撑框架是由横向支杆、纵向支杆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纵向支杆垂直于地面,所述纵向支杆包括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在地面的投影点的连线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二纵杆高度相同,所述第三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的底部均连接有固定底盘,所述底盘分布有通孔,所述纵向支杆采用铁楔穿过固定底盘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三纵杆的顶端通过第一钢管连接,所述第二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顶端通过第二钢管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承接管,用于支撑所述雨水导流槽;
所述横向支杆与所述纵向支杆垂直,所述横向支杆包含有若干横向支杆组,所述横向支杆组包含有四根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横杆,每根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纵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组分布于所述纵向支杆的中部和底部;
所述雨水导流槽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雨水导流槽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槽体;所述雨水导流槽的纵截面呈Y型形状;所述槽体为敞口朝上的槽状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包含有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下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上板位于所述第一下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的短边一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圆孔,通过螺栓穿过不同的圆孔,第一上板和第二下板能形成不同面积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下板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槽体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雨水导流槽的底端位于所述汇流槽的上方;
所述汇流槽呈顶部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汇流槽包含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和底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侧面等间距设置有空缺位,所述空缺位与所述雨水导流槽的槽体形状匹配;所述汇流槽是由PVC板制成的一体结构,所述汇流槽通过导管连接于所述卧箱;所述汇流槽由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治荣蒋莉莉杨紫唯陈克龙马元希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