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拟降水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农业种植中,如遇大雨或暴雨天气,通常会进行相应的减雨或增雨作业。以前的减雨过程是在规定的样地中,用水接收雨水,通过人工倒入带有喷洒功能的水壶中,实现增雨试验。专利CN209907480U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器,通过设置的集雨板导流外界的雨水,并经过过滤后存储于储水桶内,当需要对花草和树木进行浇水时,将储水桶内的雨水泵出进行灌溉。但是该装置需要消耗电能利用水泵将雨水泵处,才能进行雨水的再次利用,节能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解决相关技术中雨水进行存储后灌溉的方式需要消耗电能,利用水泵才能完成增雨作业所带来的增加能源消耗、成本增高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包括:支撑框架、雨水导流槽、汇流槽、卧箱、喷淋装置;所述支撑框架是由横向支杆、纵向支杆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纵向支杆垂直于地面,所述纵向支杆包括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雨水导流槽、汇流槽、卧箱、喷淋装置;/n所述支撑框架是由横向支杆、纵向支杆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纵向支杆垂直于地面,所述纵向支杆包括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在地面的投影点的连线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二纵杆高度相同,所述第三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的底部均连接有固定底盘,所述底盘分布有通孔,所述纵向支杆采用铁楔穿过固定底盘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三纵杆的顶端通过第一钢管连接,所述第二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顶端通过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降水的自动导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雨水导流槽、汇流槽、卧箱、喷淋装置;
所述支撑框架是由横向支杆、纵向支杆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纵向支杆垂直于地面,所述纵向支杆包括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在地面的投影点的连线为矩形形状;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二纵杆高度相同,所述第三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纵杆、第二纵杆、第三纵杆、第四纵杆的底部均连接有固定底盘,所述底盘分布有通孔,所述纵向支杆采用铁楔穿过固定底盘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一纵杆与第三纵杆的顶端通过第一钢管连接,所述第二纵杆与第四纵杆的顶端通过第二钢管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之间设置有若干承接管,用于支撑所述雨水导流槽;
所述横向支杆与所述纵向支杆垂直,所述横向支杆包含有若干横向支杆组,所述横向支杆组包含有四根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横杆,每根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相邻的纵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组分布于所述纵向支杆的中部和底部;
所述雨水导流槽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雨水导流槽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槽体;所述雨水导流槽的纵截面呈Y型形状;所述槽体为敞口朝上的槽状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包含有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下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上板位于所述第一下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下板的短边一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圆孔,通过螺栓穿过不同的圆孔,第一上板和第二下板能形成不同面积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下板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槽体的顶部一侧;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雨水导流槽的底端位于所述汇流槽的上方;
所述汇流槽呈顶部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汇流槽包含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和底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侧面等间距设置有空缺位,所述空缺位与所述雨水导流槽的槽体形状匹配;所述汇流槽是由PVC板制成的一体结构,所述汇流槽通过导管连接于所述卧箱;所述汇流槽由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治荣,蒋莉莉,杨紫唯,陈克龙,马元希,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