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其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一侧与农田土壤抵接,所述墙体的上端高于农田表面,所述墙体内于底部设置有多个渗水管,所述渗水管两端连通所述挡土墙的两侧,所述渗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农田土壤内且于端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渗水管位于农田土壤内的一端于四周包覆有防堵层,所述防堵层包括以所述渗水管为中心向外依次填充的石块层、碎石层、砂砾层和砂土层,所述防堵层的各层粒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所述碎石层粒径大于所述石块层的孔隙直径,所述砂砾层粒径大于所述碎石层的孔隙直径。本申请具有降低滤网被堵塞的可能性,延长滤网的使用寿命,保证渗水管正常的渗水功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
本申请涉及挡土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
技术介绍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在农业生产领域,挡土墙通常设置于农田与河渠或者河流等交界处,用于对农田进行防护,减少耕地的水土及土壤养分流失。土壤的含氧量受土壤内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在正常情况下,土壤本身的渗透作用能够使土壤内水分含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但是设置挡土墙后,挡土墙容易对土壤本身的渗透作用产生影响,为了避免土壤内水分含量过高影响土壤含氧量,通常在挡土墙的底部设置排水管,以使土壤内多余的水分从耕地土壤内排出。通常情况下,排水管靠近耕地的一端延伸至耕地的土壤内,为了避免排水管被堵塞,排水管端部一般设置有滤网,但是由于挡土墙的使用年限较长,滤网长时间的处于土壤内,容易被土壤内的细小砂砾堵塞,导致其排水能力降低甚至丧失,从而导致土壤内多余水分不能及时排出,而土壤内水分含量过高会将土壤内氧气排出,导致土壤内缺氧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尽可能避免滤网被堵塞,延长滤网的使用寿命,保证渗水管的渗水功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一侧与农田土壤抵接,所述墙体的上端高于农田表面,所述墙体内于底部设置有多个渗水管,所述渗水管两端连通所述挡土墙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农田土壤内且于端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渗水管位于农田土壤内的一端于四周包覆有防堵层,所述防堵层包括以所述渗水管为中心向外依次填充的石块层、碎石层、砂砾层和砂土层,所述防堵层的各层粒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所述碎石层粒径大于所述石块层的孔隙直径,所述砂砾层粒径大于所述碎石层的孔隙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农田与河流或者河渠的交界处设置挡土墙后,当农田的土壤含水量较高时,通过渗水管将土壤内多余的水分从农田内排出,从而使土壤内水分与氧气含量能够在自身的渗透作用下保持平衡;通过设置滤网,尽可能避免渗水管被堵塞,保证水分能从渗水管内排出;防堵层的设置,通过依次设置的石块层、碎石层、砂砾层,将渗水管与农田土壤隔开,使农田内土壤不直接与滤网接触,土壤颗粒随着水分向渗水管流动时被防堵层截留,从而降低滤网被堵塞的可能性;土壤内水分在向渗水管渗透的过程中,通过砂土层对水分起到过滤作用,将水分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截留在挡土墙靠近农田的一侧,从而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本技术通过防堵层的设置,一方面使滤网与农田土壤不直接接触,从而尽可能避免滤网被堵塞,保证渗水管的正常渗水的功能,从而使土壤内多余的水分能够排出,使土壤内水分含量和氧气含量能够平衡;同时通过砂土层将土壤内养分截留在挡土墙靠近农田的一侧,减少农田土壤的养分流失。优选的,所述石块层、所述碎石层、所述砂砾层和所述砂土层的厚度依次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堵层各层粒径越小厚度越小,既能对随水分向渗水管方向流通的土壤颗粒起到截留效果,从而避免土壤颗粒堵塞滤网,同时又不易影响农田内土壤水分的正常渗透,保证土壤内水分能够正常从渗水管排出。优选的,所述渗水管设置所述滤网的一端外周套设有钢筋防护笼,所述钢筋防护笼固定于所述墙体上,所述防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石块层的粒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防护笼渗水管起到防护作用,避免石块层中的石块直接与渗水管抵接时,因土层压力而使渗水管变形或者破损,保证渗水管的正常渗水。优选的,所述滤网为塑料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为塑料网,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进而保证渗水管的渗水功能。优选的,所述渗水管设置所述滤网的一端周侧开设有多个微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孔的设置提高渗水管的排水能力,从而在农田土壤内水分含量较高时,快速将多余的水分从农田土壤内排出,使土壤内水分含量和氧气含量尽快达到平衡,从而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优选的,所述渗水管设置所述滤网的一端高于其另一端高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农田内水分进入渗水管后在重力作用下从挡土墙靠近农田一侧向挡土墙另一侧流动,从而方便农田的土壤内水分的排出。优选的,所述墙体上还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墙体的两侧,所述排水管靠近农田一端高度高于其另一端高度,且所述排水管靠近农田一端的高度高于农田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水管的设置,当农田表面因降雨等产生积水时,通过排水管的设置,能够将农田表面的积水快速排出,从而保证农田的土壤水分含量与氧气含量快速达到平衡,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靠近农田的一端设置有活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的设置实现排水管的打开或者闭合,从而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种类,控制农田内是否保留积水,进而适应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依次设置的石块层、碎石层、砂砾层,一方面将渗水管与农田土壤隔开,使农田内土壤不直接与滤网接触,土壤颗粒随着水分向渗水管流动时被防堵层截留,从而降低滤网被堵塞的可能性,保证渗水管的正常渗水功能,从而使土壤内多余的水分能够排出,使土壤内水分含量和氧气含量能够平衡,进而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2.通过防堵层中的砂土层,将土壤内溶解到水分中的营养物质截留在挡土墙靠近农田的一侧,减少农田土壤的养分流失;3.通过排水管的设置,在农田内产生积水时能够将农田表面的积水快速排出,从而保证农田的土壤水分含量与氧气含量快速达到平衡,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同时通过活塞的设置,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种类,控制农田内是否保留水分,进而适应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墙体;2、渗水管;21、微孔;3、排水管;31、活塞;4、滤网;5、钢筋防护笼;6、防堵层;61、石块层;62、碎石层;63、砂砾层;64、砂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包括墙体1,墙体1的一侧与农田土壤抵接,墙体1的上端高于农田表面,墙体1内于底部设置有多个渗水管2,渗水管2的两端连通墙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多个渗水管2沿墙体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且渗水管2靠近农田一端高度高于其另一端高度。通过渗水管2能够将土壤内多余的水分从农田内排出,降低挡土墙对土壤的渗透作用的影响,从而使土壤内水分与氧气含量能够在自身的渗透作用下保持平衡。参照图1和图2,渗水管2的一端延伸至农田土壤内且于端部设置有滤网4,滤网4为聚丙烯塑料网,渗水管2位于墙体1靠近农田一侧的部分于周壁上开设有多个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的一侧与农田土壤抵接,所述墙体(1)的上端高于农田表面,所述墙体(1)内于底部设置有多个渗水管(2),所述渗水管(2)两端连通所述挡土墙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2)的一端延伸至农田土壤内且于端部设置有滤网(4),所述渗水管(2)位于农田土壤内的一端于四周包覆有防堵层(6),所述防堵层(6)包括以所述渗水管(2)为中心向外依次填充的石块层(61)、碎石层(62)、砂砾层(63)和砂土层(64),所述防堵层(6)的各层粒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所述碎石层(62)粒径大于所述石块层(61)的孔隙直径,所述砂砾层(63)粒径大于所述碎石层(62)的孔隙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的一侧与农田土壤抵接,所述墙体(1)的上端高于农田表面,所述墙体(1)内于底部设置有多个渗水管(2),所述渗水管(2)两端连通所述挡土墙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2)的一端延伸至农田土壤内且于端部设置有滤网(4),所述渗水管(2)位于农田土壤内的一端于四周包覆有防堵层(6),所述防堵层(6)包括以所述渗水管(2)为中心向外依次填充的石块层(61)、碎石层(62)、砂砾层(63)和砂土层(64),所述防堵层(6)的各层粒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所述碎石层(62)粒径大于所述石块层(61)的孔隙直径,所述砂砾层(63)粒径大于所述碎石层(62)的孔隙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块层(61)、所述碎石层(62)、所述砂砾层(63)和所述砂土层(64)的厚度依次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防护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2)设置所述滤网(4)的一端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刚成,杨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弘泰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