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95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包括挡土墙和多个衡重台,多个衡重台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挡土墙的内侧,衡重台的上方设有上部回填土,衡重台的下方设有下部回填土,衡重台的上表面铺设有透水层,挡土墙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与相应衡重台的透水层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挡土墙抗滑移及抗倾覆能力,在增大墙体高度的同时,减小墙身尺寸,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衡重台与排水的结合,增大了集水面积,减小降雨引起的动水压力,减少排水孔的数量,便于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公路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山区公路路堤挡土墙,仰斜式挡墙支护高度较低,而衡重式支护高度较高但墙身厚度较大,经济性不足,存在消耗自然资源工期长等问题;同时,挡墙排水措施单一,基本采用墙后独立集水措施,山区雨水充沛,雨季集中降水量巨大,易发生墙后雨水下渗,无法及时排水,增大墙体动水压力,进而降低挡土墙自身安全系数,造成墙体开裂、滑动等病害。因此,开发一种适用于山区提高墙体自稳强度,且与整体排水相结合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有效提高挡土墙抗滑移及抗倾覆能力,在增大墙体高度的同时,减小墙身尺寸,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衡重台与排水的结合,增大了集水面积,减小降雨引起的动水压力,减少排水孔的数量,便于施工。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包括挡土墙和多个衡重台,多个衡重台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挡土墙的内侧,衡重台的上方设有上部回填土,衡重台的下方设有下部回填土,衡重台的上表面铺设有透水层,挡土墙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与相应衡重台的透水层连通。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层连接有排水管的一端,排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排水孔穿过挡土墙伸出。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层的厚度为20~30cm。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层的材料为砂砾。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衡重台的材质为混凝土,衡重台的混凝土与挡土墙的混凝土标号相同。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衡重台的内端厚度为30cm,衡重台的长度L为1.5m,衡重台的底面的坡率为1:5。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衡重台的台面横向坡率不小于3%。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相邻衡重台之间的竖向间距为2m。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衡重台与挡土墙呈人字形布置,挡土墙上沿路长度方向每隔10~15m设有一个沉降缝。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每段挡土墙仅设置1列排水孔,两个沉降缝之间形成一段挡土墙,在每段挡土墙中排水孔与透水层一一对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增加多条衡重台有效提高挡土墙抗滑移及抗倾覆能力,在增大墙体高度的同时,减小墙身尺寸,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衡重台与排水的结合,增大了集水面积,减小降雨引起的动水压力,同时通过衡重台引流,减少排水孔的数量,便于施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上部回填土,2-透水层,3-衡重台,4-下部回填土,5-挡土墙,6-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包括挡土墙5和多个衡重台3,多个衡重台3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挡土墙5的内侧,衡重台3的上方设有上部回填土1,衡重台3的下方设有下部回填土4,衡重台3的上表面铺设有透水层2,挡土墙5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与相应衡重台3的透水层2连通。进一步地,透水层2连接有排水管6的一端,排水管6的另一端通过排水孔穿过挡土墙5伸出。进一步地,透水层2的厚度为20~30cm,沿衡重台3通长布设。进一步地,透水层2的材料为砂砾。进一步地,衡重台3的材质为混凝土,衡重台3的混凝土与挡土墙5的混凝土标号相同。进一步地,衡重台3的内端厚度为30cm,衡重台3的长度L为1.5m,衡重台3的底面的坡率为1:5。进一步地,沿路基长度方向上衡重台3的长度与挡土墙5的长度一致,即横向通长。进一步地,衡重台3的内端是衡重台3临路基中线处的一端。进一步地,衡重台3的台面横向坡率不小于3%。进一步地,相邻衡重台3之间的竖向间距为2m。进一步地,衡重台3与挡土墙5呈人字形布置,挡土墙5上沿路长度方向每隔10~15m设有一个沉降缝。进一步地,每段挡土墙5仅设置1列排水孔,两个沉降缝之间形成一段挡土墙5,在每段挡土墙中排水孔与透水层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最下一层的衡重台3的台面应高出地面30c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人字形衡重台3包括:上部回填土1;透水层2;衡重台3;下部回填土4;所述衡重台3上部回填土1位于透水层2的上方,需保证分层填筑,作为路基部分,压实度满足要求。所述填透水层2位于衡重台3上方,厚度20~30cm,横向通长,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用于收集回填土处降水。所述衡重台3铺设于回填土4上方,衡重台3临路基中线处厚度为30cm,衡重台3底面按1:5坡率放坡,垂直挡墙长度为1.5m,与挡土墙5同时设置沉降缝,沿挡土墙5高度方向间距不小于2m,最下层台面应高出地面30cm,衡重台3混凝土强度与挡土墙5相同,且不小于C20。所述衡重台3台面横向坡率不小于3%,与挡土墙5同时浇筑。所述衡重台3下部回填土4,采用复合设计要求回填土填筑,用于形成横向坡率3%的平整表面,满足压实度要求,防止衡重台3下部掏空,墙底泡水降低基底摩阻力等隐患。以上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墙和多个衡重台,多个衡重台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挡土墙的内侧,衡重台的上方设有上部回填土,衡重台的下方设有下部回填土,衡重台的上表面铺设有透水层,挡土墙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与相应衡重台的透水层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土墙和多个衡重台,多个衡重台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挡土墙的内侧,衡重台的上方设有上部回填土,衡重台的下方设有下部回填土,衡重台的上表面铺设有透水层,挡土墙上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与相应衡重台的透水层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水层连接有排水管的一端,排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排水孔穿过挡土墙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水层的厚度为2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水层的材料为砂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排水的新型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衡重台的材质为混凝土,衡重台的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少征陈伟锋周亮王定鹏毕士强方昊袁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