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水恒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895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包括:基础墙体、锥形引流管、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引流直管和回流直管,所述锥形引流管间隔嵌入在基础墙体的正面,所述第一弯管设置在锥形引流管的尾部且末端指向上方,所述引流直管设置在第一弯管尾部且延伸至基础墙体上方,所述第二弯管设置在引流直管顶部且指向基础墙体前方,所述回流直管设置在第二弯管末端且延伸至基础墙体前方。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墙结构,水流冲击基础墙体时,通过锥形引流管进行引流,减少水流对基础墙体其他部位的冲刷,使得水流上升而消耗动能,还可以打开螺纹密封盖,通过灌溉水管对进入引流直管中的水流进行引导,实现引水灌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
技术介绍
在水利工程中,为了实现对堤岸的防护,可以在堤岸边缘修建一堵挡墙,利用挡墙抵御水流的冲刷,减少堤岸的水土流失和塌陷问题,还可以防洪,提升堤岸的安全性。挡墙可以采用石砌结构、混凝土结构或者石笼网箱结构,其中石笼网箱结构的挡墙防渗效果差,水流还是会对堤岸造成一定的冲刷。石砌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挡墙初期可以具有一定的防渗效果,但是耐久性差,特别是在水流较急或者浪大的水域,石砌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挡墙被水流冲击或者浪花拍打而逐渐产生孔洞或者裂缝,容易导致渗水而降低堤岸土质层的结构稳定性,并逐渐坍陷,而且不利于引水灌溉,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增强对水流冲击的抵抗力和耐久性,提升引水灌溉的便利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包括:基础墙体、锥形引流管、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引流直管和回流直管,所述锥形引流管间隔嵌入在基础墙体的正面,所述第一弯管设置在锥形引流管的尾部且末端指向上方,所述引流直管设置在第一弯管尾部且延伸至基础墙体上方,所述第二弯管设置在引流直管顶部且指向基础墙体前方,所述回流直管设置在第二弯管末端且延伸至基础墙体前方。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墙体顶部凸出设置有位于第二弯管后方的矮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墙体与矮堰为一体化混凝土结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墙体和矮堰中预埋有钢筋网。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直管一侧设置有延伸至基础墙体后方的灌溉水管。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灌溉水管末端设置有螺纹密封盖。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引流管前端设置有位于基础墙体正面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与锥形引流管对应的连接孔。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环形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为条形板,锥形引流管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基础墙体中,数个相邻的锥形引流管共用一块挡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指出的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水流冲击基础墙体时,通过锥形引流管进行引流,减少水流对基础墙体其他部位的冲刷,锥形引流管将水流通过第一弯管导入引流直管,使得水流上升而消耗动能,降低冲击力,最终通过第二弯管和回流直管实现回流,需要引水灌溉时,还可以打开螺纹密封盖,通过灌溉水管对进入引流直管中的水流进行引导,使得水流进入基础墙体后方的土地上进行灌溉,减少了水泵的使用,降低了灌溉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挡板采用环形板时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挡板采用条形板时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如图1所示的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包括:基础墙体10、锥形引流管1、第一弯管3、第二弯管6、引流直管4和回流直管5,锥形引流管1间隔嵌入在基础墙体10的正面,锥形引流管1的位置高度与水面高度相对应,虽然水面高度并不稳定,但是经过观测,可以取平均值,方便利用锥形引流管1进行引流。第一弯管3设置在锥形引流管1的尾部且末端指向上方,引流直管4设置在第一弯管3尾部且延伸至基础墙体10上方,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引流管1、第一弯管3和引流直管4分别采用塑料材质,通过热熔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预埋在基础墙体10中,结构稳定。水流冲击基础墙体10时,通过锥形引流管1进行引流,减少水流对基础墙体10其他部位的冲刷,锥形引流管1将水流通过第一弯管3导入引流直管4,使得水流上升而消耗动能,降低冲击力。为了进一步降低水流对基础墙体10的冲刷,在锥形引流管1前端设置有位于基础墙体10正面的挡板2,挡板2上设置有与锥形引流管1对应的连接孔,挡板2采用塑料板,方便通过热熔方式与锥形引流管1连接固定,挡板2的结构有两种:第一种,如图2所示,挡板2采用环形板,每个锥形引流管1匹配一个挡板2,安装便利,但是对基础墙体10的覆盖面积小;第二种,如图3所示,挡板2采用条形板,一排锥形引流管1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基础墙体10中,数个相邻的锥形引流管1可以共用一块挡板2,提升了对基础墙体10的覆盖面积,进一步降低了水流对基础墙体10的冲刷,防护效果好。水流冲击较大时,引流直管4中的水流会冲出其顶部,还需要把第二弯管6安装在引流直管4顶部且指向基础墙体10前方,再把回流直管5安装在第二弯管6末端且延伸至基础墙体10前方,引流直管4中的部分水流原路返回,冲击较大时,部分水流还可以通过第二弯管6和回流直管5进行回流,减少对基础墙体10的不良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基础墙体10顶部凸出设置有位于第二弯管6后方的矮堰7,矮堰7形成台阶,并提升基础墙体10的总高,确保一定的防洪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基础墙体10与矮堰7为一体化混凝土结构,施工便利,防渗效果好,而且基础墙体10和矮堰7中预埋有钢筋网11,增加了结构强度。为了方便灌溉,在引流直管4一侧设置有延伸至基础墙体10后方的灌溉水管8,灌溉水管8末端设置有螺纹密封盖9,需要引水灌溉时,可以打开螺纹密封盖9,通过灌溉水管8对冲击进入引流直管4中的水流进行引导,使得水流间歇性进入基础墙体10后方的土地上进行灌溉,实现主动灌溉,减少了水泵的使用,降低了灌溉能耗。综上,本技术指出的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结构牢固,对堤岸的防护效果好,可以降低水流冲击对自身的损害,耐用性好,还有利于引水灌溉,提升挡墙的功能性。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墙体、锥形引流管、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引流直管和回流直管,所述锥形引流管间隔嵌入在基础墙体的正面,所述第一弯管设置在锥形引流管的尾部且末端指向上方,所述引流直管设置在第一弯管尾部且延伸至基础墙体上方,所述第二弯管设置在引流直管顶部且指向基础墙体前方,所述回流直管设置在第二弯管末端且延伸至基础墙体前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墙体、锥形引流管、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引流直管和回流直管,所述锥形引流管间隔嵌入在基础墙体的正面,所述第一弯管设置在锥形引流管的尾部且末端指向上方,所述引流直管设置在第一弯管尾部且延伸至基础墙体上方,所述第二弯管设置在引流直管顶部且指向基础墙体前方,所述回流直管设置在第二弯管末端且延伸至基础墙体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墙体顶部凸出设置有位于第二弯管后方的矮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墙体与矮堰为一体化混凝土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墙体和矮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水恒钱薇
申请(专利权)人:何水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