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建筑基坑支撑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可拆卸建筑基坑支撑梁。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一般,为了保障基坑的稳定,需要在基坑挖成后对基坑设置支护结构,包括支撑梁。现有结构的支撑梁与基坑内壁侧的混凝土钢筋梁固定连接,当支护结构需要拆除时,需要人工采用气泵或搞头机或绳锯等工具进行切割拆除,不仅费时费力,还会产生很大的噪声。申请号为CN201820590824.2的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快速拆除的建筑基坑内支撑的结构,包括地基内的建筑基坑,所述建筑基坑两侧内侧壁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个钢管,所述钢管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上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交叉设置且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位于不同一侧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杆可以调节两个对应钢管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一螺纹杆细微调节支撑钢板与建筑基坑的距离,同时设置第二螺纹杆也可以细微调节钢块与建筑基坑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拆除支撑结构的目的。但是该支撑结构并没有与混凝土梁连接,而只是与基坑两侧内壁相抵,稳定性差;且不同大小的基坑需要采用不同尺寸的支撑结构,适用性差,利用率低;另外,支撑结构需要额外设置支撑台,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拆装简便、适用性广的可拆卸建筑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建筑基坑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工字形梁体(1),包括腹板(13)、顶部翼缘(11)和底部翼缘(12);/n所述顶部翼缘(11)的轴向端在所述腹板(1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组一(14)和第一螺栓孔组二(15);/n所述底部翼缘(12)的轴向端在所述腹板(13)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栓孔组一(16)和第二螺栓孔组二(17);/n安装件,包括匚形架(2)和连接柱(3);/n所述匚形架(2)与所述工字形梁体(1)的轴向一端拆卸式连接;/n所述连接柱(3)的轴向一端与所述匚形架(2)连接,连接柱本体与混凝土钢筋梁固定连接;/n匚形连接件(4),连接横向相邻设置的两所述工字形梁体(1)的轴向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建筑基坑支撑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字形梁体(1),包括腹板(13)、顶部翼缘(11)和底部翼缘(12);
所述顶部翼缘(11)的轴向端在所述腹板(13)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螺栓孔组一(14)和第一螺栓孔组二(15);
所述底部翼缘(12)的轴向端在所述腹板(13)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栓孔组一(16)和第二螺栓孔组二(17);
安装件,包括匚形架(2)和连接柱(3);
所述匚形架(2)与所述工字形梁体(1)的轴向一端拆卸式连接;
所述连接柱(3)的轴向一端与所述匚形架(2)连接,连接柱本体与混凝土钢筋梁固定连接;
匚形连接件(4),连接横向相邻设置的两所述工字形梁体(1)的轴向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建筑基坑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匚形架(2)包括一体成型的
匚形架顶板(21),设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组一(14)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第一对接孔组一(24)、与第一螺栓孔组二(15)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第一对接孔组二(25);
匚形架底板(22),设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孔组一(16)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第二对接孔组一(26)、与所述第二螺栓孔组二(17)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和第二对接孔组二(27);
匚形架竖向板(23),连接所述匚形架顶板(21)和所述匚形架底板(22),且与所述连接柱(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建筑基坑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匚形连接件(4)包括一体成型的
匚形连接件顶板(41),设有与两相邻所述第一螺栓孔组一(14)或两相邻所述第一螺栓孔组二(15)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第三对接孔组(44);
匚形连接件底板(42),设有与两相邻所述第二螺栓孔组一(16)或两相邻所述第二螺栓孔组二(17)通过螺栓组件连接的第四对接孔组(45);
匚形连接件竖向板(43),连接所述匚形连接件顶板(41)和所述匚形连接件底板(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拆卸建筑基坑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对接孔组(44)包括
第三对接孔组一(441),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赵杭波,李斌,杨斌,孟飞滨,童德咏,郭佳东,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展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